强巴林寺

   西藏历代帕巴拉活佛的住锡寺  强巴林萨112公里)境内,位于县驻地昌都镇第四阶台地上。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或“昌都强巴林寺”。康区的格鲁派僧人麦·喜饶桑布受宗喀巴大弟子贾曹杰的委派回康区传法,他在明正统二年(1437)倡建该寺,因寺内主供强巴佛,故取名“强巴林寺”,占地300多亩,是康区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

  麦·喜绕桑布(生卒年不详)是康区人,原在拉萨色拉寺学经,并曾在色拉寺讲经,后来回到昌都在昂曲和扎曲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倡建了强巴林寺(慈氏洲)。他圆寂后,由宗喀巴的再传弟子德钦多尔济继任堪布,以后由其转世继承主职位,形成“帕巴拉活佛”系统。德钦多尔济被称为“帕巴拉”,为古印度佛教大师圣天的名字的藏文音译,即“圣天”之意,其转世系统即以此为号。随着格鲁派势力的壮大,昌都强林寺和帕拉活佛在昌都地区逐渐发展壮大。第二世名拉桑结却,第三世名通哇敦丹,第四世名曲吉杰波;第五世为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弟子,由第五世达赖剃度,取名“甲哇嘉措”;第六感帕巴拉·晋美丹贝嘉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军入藏驱逐准尔军时组织支应差役、供给粮草有功,被康熙帝封为“阐讲黄教额尔德尼诺门汗”,并颁给敕书印信。从此,帕巴拉活佛成为清朝理藩院登记在册的大呼图克图之一;第七世名益西丹贝贡布,清乾隆皇帝曾赐给“福寿康宁”匾额,并在昌都设立粮台,负责驻藏军队的后勤供给。昌都驻军除保卫粮台衙门外,还负责守护强巴林寺和帕巴拉活伸缩;第八世名罗桑晋美·贝丹丹贝尼玛,1796年(清嘉庆元年)在拉萨举行金瓶掣签认定;第九世名罗桑密潘晋美格列坚赞,1853年(清咸丰三年)在拉萨举行金瓶掣签认定;第十世帕巴拉名字不详;第十一世帕巴拉·格列朗杰曾先后拉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帕巴拉活佛在历史上既是强巴林寺最高的宗教首领,又是昌都宗的最高行政首领。拉让(拉章)和拉基两个机构是帕巴拉管理全宗政教事务的专门机构。拉让由1名强佐(总管)主理,其下还设涅钦(大管事)、涅穷(小管事)各3人,分别主管政务议定、差税摊派和征收。另还有仲泽3人,负责文书;歇本2人,负责刑法。那时的昌都宗下有5个宗18个康树,由宗本和甲本管理。拉基是负责寺庙管理的,它由强巴林寺11个扎仓的堪布组成,推举一名赤巴堪布作为全寺的住持。拉基下设措钦协敖、措钦翁则等僧职人员,负责寺院的宗教活动和僧众纪律。拉让和拉基的重要决定都要请求帕巴拉活佛批准。

  强巴林寺除帕巴拉外,还有所谓的二活佛、三活佛、四活佛等,其中二活佛也领有呼图克图称号,他们都是帕巴拉活佛的弟子。在帕巴拉圆寂或年幼时,由他们中推派一人暂时主管这一地区的政教事务。极盛时期,该寺在康区有分寺一百三十余座,主要分布在昌都、察雅、八宿以及波密、边坝等地,统有喇嘛四千余人。

  强巴林寺主要由强巴佛殿、佛祖殿、宗喀巴殿和护法神殿等建筑组成。其中,强巴佛殿主供泥塑镀金强巴伸缩像,面部端庄,体态饱满宝贵,呈盘腿打坐之姿,铸造精细,装饰华丽,具有浓厚的曼荼罗艺术遗风;佛祖殿主供释迦牟尼佛塑像,体态庄重自然,面蔼慈祥。其左胁侍为文殊,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一头青狮。右胁侍系贤,骑一白象,象征功德圆满;示喀巴殿主供格钽派祖宗喀巴,头戴黄色尖顶帽,双手结印于胸,其左为贾曹杰,右为克珠杰,后于1645年追认为第一世班禅;护法神殿主供怖畏金刚,有9头27目34臂16腿,蓝色,拥妃,皆裸体,座为莲花,有红日、火焰等图案装饰。此外,该寺还珍藏有历代朝廷颁赐的诏书、匾额、铜印等文物,甚为珍贵。

  昌都相对卫藏来说,历史上还较平稳,经历代帕巴拉活佛的经营,不但佛教兴盛,经济发达,在文化特别是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更独具特色。而强巴林寺作为昌都地区文化艺术中心,无论在绘画、雕刻、金银器加工还是歌舞等方面是首屈一指的。其分布于各殿内四壁的壁画、唐卡等,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仅壁画面积就达一千余平方米,它们是昌都乃至整个藏东地区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此外,强巴林寺的神舞也因受康区奔放舞姿的影响,在造型、服饰、音乐等方面显得格外粗犷有力,如:“古庆”神舞、钺斧舞、寺庙“卓”舞等,堪称绝技。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