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禅院

   青山禅院从落新界屯门之北,建在青山的东麓,是香港最著名的古刹之一。它是香港无人不晓的旅馆游胜地,既然具宁静肃穆气氛,又有古迹文物可供欣赏

   世传青山禅院建於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东晋未年,惟原建筑早已废圮,经多番重建,因这青山禅院这一名称是本世纪以来的叫法;过去,它有过很多名字,如普渡寺、斗姆寺、杯渡寺、杯渡庵、青云观等。

   青山禅院一带景色优美,禅院前对联是“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正是青山禅院所处环境最传神的写照。青山海拔583公尺,卓然屹立,颇具气派。南朝时代,杯渡禅师会到此驻锡,帮青山原名杯渡山。《东莞县志》中记载:“广州圆经,杯渡之山在东莞屯门界三十八里。耆旧相传,昔日杯渡师来居屯门,因而得名。”《新安县志》二十一卷弟四页中写道:“杯渡禅师,不知姓名,尝挈木杯渡水,因以为号,游止摩定,不修细行,神力卓越,晨测其由。......元嘉五年(公元428年)三月......憩邑屯门山,后人因名早杯渡山。“

   宋时杯渡山北腰上,建成有杯渡寺(又名杯渡庵),乃后人纪念禅师而建,故今日青山寺内牌坊刻有:”杯渡遗迹“四字。在大雄宝殿右首后山有石油渡岩,岩非深遽但高旷,岩坛上有粗石雕的杯渡禅师像,原像是五代南汉同知屯门镇陈延命工匠雕制供养,现已不存,新像是近人仿制,古风虽失,惟意义仍存。禅师像藏身在一小龛中,龛联早:”孟津别后杯寺开创历史,山寺岩路因其得名,流传后世,有趣的是,禅师像前放置了三四十个观音、天后、关公瓷像,都有是人们搬家时把像安奉於此,以求佑护。

   清道貌岸然光年间,杯渡庵被改建成为青云观,因日久失修,渐开荒圮,原有胜迹湮没,仅有小屋一间,是一位叫黄姑的女道貌岸然士所建。1914年,未出家提炼奇法师得到该地业权者陶氏家族的支持,出任司祝并大兴修建整造,1918年显奇法师自浙江宁波观宗寺受戒归来,他与张纯白居士募捐集资修建,显奇法师本为闽籍商人,笃信佛学而出家,建成青山禅院,受到华商及当时的港督金文大力支持,先后建成有杯渡亭,诸天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护法殿,方丈室,居士林,观音阁,海月亭,杯渡遗迹牌坊,得海名山牌教育局,韩陵片石亭及鱼坟等,又化龙岩,杯渡岩,杯渡花园,韩昌黎碑,黄椰川碑等。

   1926年,青山禅院落成举行开光典礼,洒净仪式由妙参法师住持,名山古刹得以复兴,故显奇法师被誉为“中兴青山”祖师,显奇法师於1932年圆寂,由筏可大和尚出任青山寺的住持。之后,张纯白居士赴厦门拜虚云老和尚为师,法号了幻。了幻法师返港后,以当家名义主持寺务,致力兴建齐堂僧室,悉力发展青山禅院。此后,寺院先后由达安法师、萝生法师任住持,萝生法师往生后,由其江苏俗家侄儿到港剃度出家,继任住持。

   青山东省十景包括:“挹晓亭”、“香海名山牌坊”、“鱼骨坟”、“青云观”、“杯度像”、“龙骨岩”、“高山第一”、“韩陵片石与青山碑记”、“和合山门”、“一线天”。物转星移,如今只半数有迹可寻。

   青山脚下,有一佛教青山小学,沿校旁山路至半山有挹晓亭,亭内有石椅石台供人休憩,亭有碑,记述何东爵士体念“陟降之劳”而於1932年建。

   过挹晓亭不久,有一座雄伟的石牌坊,建成於1929年,上书“香海名山”,是前香港总督金文泰所题,书法雄劲有力,可见其运载中国书法曾下过苦功,牌坊是纪念金文泰於1927年6月和1928年3月两游青山而建,牌坊并刻有倡建者姓名,共有二十人,包括周寿臣、周峻年、罗旭和、冯平山、邓志昂、邓肇坚等一众名人。

   牌坊内匾书写上“回头是岸”,是铁禅法师所题,牌坊的里外均有对联,外联曰:“楼观参差,清夜闻钟通下界;湖山如此,何时返锡到中原”(三小梁士诏题),内联其一曰:“导海而来,杯渡心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东莞东伯陶题),内联其二曰:“岸泊屯门,幸我辈附韩子题名,卜异日山河井寿;亭观海月,叹此地无坡公游迹,问何年笠履重来。”牌坊两内联裹的“韩公”和“韩子”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相传他被贬广东时曾慕名来到青山,里山巅一片巨石上刻下“高山第一”四个大字,后来在香港大学放地山等史学者的考证下,证实是由北宋新界邓族始祖邓符协摹刻,距今九百多年历史,碑后更刻有韩愈诗四句:“两岸虽云牢,木石互飞发。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涛没。”旁刻“退之”(韩愈字退之),后人更建成有六柱六角亭,名为“韩陵片石亭”。亭北有冯秉华随金文泰二游青山而撰碑记述的“青山碑记”。

   “高山第一”的刻石可异因年代久远,风雨浸蚀,已告残缺,80年代青山建电视转播站,刻石被挤一旁,未加保护,且山路封闭,游人欲看无从。只可在杯渡岩旁看后人曹受培命工匠於1919年摩刻的“高山第一”替代。

    “香海名山”牌坊不远处有一个鱼骨坟,立於1921年,相传游人登山野餐,寺内僧人诚劝勿杀生害鱼,游人悔悟,捐钱供僧,僧人将所供钱造成坟,内埋游人所剩鱼骨,惟今坟碑崩烂,原为青山一景,今已荡然无存。

     离鱼骨坟不久,沿石阶而上便抵禅院山门,山门的对联正是“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去水绕青山”,再拾级而上,护法殿屹立眼前,护法殿下有一和合山门,传说会自动朝开暮合云云,后人认为自对开合之说可能源自其门联“净土何须扫,空门不用关”。护法殿右方是青云观,建於1843年,内奉观音菩萨像。青云观后有古铜钟一口,上刻“青云观,道光二十二年制”。

     大雄宝殿后有小路通一小溪,名荷花溪,溪畔有一石岩,叫龙骨岩,岩内原放有龙骨化石一块,有说是史前恐龙化石,但无史籍可考;有说是厅局级在寺内,闻法得度化石;有说是大鱼骨,传是巨鲸撞山化石。各种说法倍添玄秘传奇色彩。此龙骨现置於护法殿下,建成有铁笼保护,游者喜以硬币投掷,冀求那运。

     大雄宝殿后有石级登山,可到杯渡岩睹杯渡禅师像及“高山第一”碑,而杯渡岩与观音阁之间,有两块天然岩石,彼此的顶端,互相交接,而非合拢;从下而上望,可见宽广的开空化为一线。此为青山第十景,是唯一天然而成,可惜如今亦已杂草从生,面目全非了。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