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寺

江天佛国——温州江心寺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永清门外江之中一个小岛上,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岛上殿堂林立,亭阁密布,景点众多,有谢公亭、澄鲜阁、文公祠、浩然楼,一片古老的建筑群,排列齐整,蔚为壮观。樟、榕、松、柏,古木参天;珍禽异鸟,楼息其间;奇花异草,光彩夺目;花香鸟语,四时如春;江流浩荡,四面煙波;耸翠流丹,空水澄鲜,远看恰像一艘巨轮停泊在江中。江中东有象岩,石色皎洁;西有狮岩,石色青翠,素有“江天佛国”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温州最有意趣的超照绝俗的游览胜地,小岛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远在南北朝时,西域高僧诺巨那尊者来到这里结茅而居,著名诗人谢灵运任永嘉(温州)太守期间,与诺巨那尊者交往甚密,常来岛上游历,写下了“乱流趋正统,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诗句,描绘了江水与孤岛、红日与白云构成的壮丽景色。

  江心岛屿原来面积仅约一平方公里左右,后经填塞于浅地面扩大,添建了新的游览点。岛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顶都各有一座凌空宝塔,东西相对峙,即名为东、西塔。东峰西麓原有“普寂禅院”,又名“东塔院”,为唐咸通十年(869年)所建,宋高宗南渡驻筚之处;西峰东麓有“净信讲寺”,又名“西塔院”,为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举兵南下,进犯临安,宋高宗由越州(绍兴)、明州(宁波)航海至温州,避居孤屿普寂禅院,御书“清辉浴光”四字榜其轩。第二年,宋高宗回临安后,赐改普寂禅院为“龙翔禅寺”改净信讲院为“兴庆讲寺”,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书诏青了禅师由普陀山来主持普寂、净信两寺寺务。

  青了(1088——1151年)全名为“真州长虑真歇青了禅师”,谥号“悟空禅师”,俗姓雍,四川左绵人。他担任龙翔、兴庆寺住持后,见两寺隔水相望,东西对峙,就亲率僧众篑土垒石,填塞两屿之间湍急川流,使两岛连为一体,并在中川新基兴建“中川寺”。把这三个寺院融为一体。宋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因其立在照江之中,俗称“江心寺”,并沿习至今,当时,江心寺禅风兴盛,规模宏大,岛上一切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皆归寺里。朝延赐田一千亩,并将江心寺奉为高宗道场,每年春秋二季派京官来寺朝拜进香,特建望江亭于永清门外,作为横江待渡之处,自八字桥至永清门建立僧街(现仍称麻行僧街),命市民开设店铺,专为僧寺服务,江心寺香火鼎盛于南宋,延续至清末民初,官家来寺朝拜者仍络绎不绝。原寺宇横列数百间,庄严宏伟,金碧辉煌,为南宋江南十刹之一。文天祥诗曰:“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历代诗人游踪所至题咏不绝,如剑宋时的谢云运,唐朝的孟浩然、李白、杜甫,宋朝的陆游,清朝的朱彝尊、袁枚及近代的郭沫若等都有佳作流传于世,尤其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状元王梅溪,以及明朝的功臣顾锡畴、卓敬等留下爱国热忱的史迹,更使后人缅怀。在朝延的扶持下,江心寺香火旺盛,禅风大振。江心寺素传临济宗风,唐宋时远传日本、新罗(朝鲜)。唐朝即有日本高僧慧运、圆珍,宋有义介、义尹与新罗的绍明,元有祖能及明朝的清启,都是为法忘躯,相继渡海来此寻师访道,与江心寺僧众发六和的优良传统同参共学,江心寺也派了大休、宗觉、子昙等前往日本、新罗参学,对中日、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

  宋以后八百年岁月里,江心寺屡废屡兴。在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江水灌城,寺宇毁者几半,寂光禅师再建如初,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江心寺又毁于兵燹,斗崖觉山、无际等禅师相继重建。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又毁,至正十五年(1355年)希逸禅师又主持修建。明宣德四年(1429年)。昙旭禅师任江心寺住持,重建毗虑阁,刻佛肖像,复建经钟二楼,加节应身罗汉,使殿堂焕然一新,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佛鉴法师对江心寺再大规模维修,明末又被战火所毁,清初大云禅师(1634——1685年)任住持,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建江心寺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并开堂说法,使香火重新兴盛,“缁素云集,法筵之盛,誉满东南”。继大云禅师后住持江心寺僧人是在庵法师。他一方面开堂说法,启蒙后学,培育僧才;另一方面“丕新佛像,爱置齐田,增添禅室”,“开名山之面目,复法苑之规模;千年香界重新,一郡灵区又振”。他圆寂后,乾隆皇帝旨谥号为“醒悟大师”。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住持通榛(1767——1828年)在总督伍拉纳和巡抚资助下,对寺院进行维修和重建,乾隆皇帝御笔“圆通殿”赐额。自此香火大盛,官客渡江络绎不绝。

  江心寺高僧辈,如宋朝的青了,明朝的昙旭、日庵、正庵,清朝的大云、中川、通榛以及民国的弘一等,都是大开慧悟、弘法利生、博学鸿词、著书立说、博古通今、诗文并茂、兴建佛刹,对佛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高僧,1949年前,华山和尚、薇山和尚、钦云和尚历任方丈领众修持,会集诸山长老、众善知识,讲经说法,弘宗传教,常住僧有七八十人,进行正常宗教活动,颇称兴盛。

  1949年后,寺僧星散,寺屋被其他部门占用,折栋断柱,残垣颓壁,破烂不堪,几将倾隳,特别在“文革”期间,胜地古迹破坏严重,珍贵文物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及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古文物建筑免遭浸没,1983年,江心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院之一,自1985年起,经连续六年的修复,而今寺宇已挺立于煙波江上,旧貌变新颜。新建寺院建筑仍依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建筑原貌,恢复旧观。寺分三进:前为天王殿,中奉弥勒、韦驮,两边为四天王坐像。门口寺额“江心寺”三金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面向圆通殿檐下悬挂“三洲感应”匾额,为湖洲谭建丞所书。两侧配以钟、鼓楼,东厢廊为“三畏堂”。西厢廊为“去来齐”。中为圆通殿,殿额亦是赵朴初先生所书,下檐为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江山福地”四大字。正中供奉香樟木雕成的观世音坐像,总高八米,两边侍立善财、龙女。两旁靠壁塑三十二应身像,上悬顾延龙先生“慈航普航”四篆字。正殿内外的对联都是当代书法家所写,如苏渊雷、林剑丹、沈定庵、徐无闻、刘江、郭仲選等。后进三圣殿,中供三圣立像,有弘一法师“极乐庄严”四字真迹。“三圣殿”三字由老书法家张鹏翼先生所书。大殿西首为方丈殿,正屋双檐七间,两厢楼六间,全寺建筑面积达四千平方米,飞檐翘角,蔚为壮观,中外学者和十方信众纷纷前来朝礼。每年接待国外来宾如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法国等不下数千人次。可见江心寺声名远播,影响很大。

  1994年8月21日十七号强台风正面袭击温洲。台风到来之前,连日瀑雨,瓯江上游山水下泻,適与洪潮汇合,江心寺首当其 ,地面水位高达2.45米,狂风恶浪使三面围墙坍塌,天王殿被毁,正殿顶脊毁坏,两边无廊及僧人住舍全毁者达十余间,浙江省佛教协会向全省丛林发起呼吁救援,各方响应,鼎力资助,遂于当年9月动工修复,逾时三月迅速恢复旧观,整个寺宇焕然一新,再现“江天佛国”雄姿。木鱼法师当时曾以诗赞之:“十年创业总劳心,策划筹资悉自任。一夜风潮狂肆虐,千秋功绩半浸沉。祥云普护重光复,祸患岂容再入侵。人力胜天终不负,江涛万古滨潮音。”

  江心寺现任方丈木鱼法师,85岁,浙江平阳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文学系,1936年出家,皈依钦云上人剃度,1937年在瑞安仙岩圣寿寺受具足戒,兼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温洲市佛教协会理会会长,温洲市诗词学会理事,鹿城区政协常委等。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