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庆寺

 福庆寺坐落在河北省距省会石家庄市70公里处的著名游览胜地苍岩山中。这里峰奇、石异、谷幽,自古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山”之盛名。福庆寺所倚山峰海拔983米,凭苍岩之山势,又经历代修建,逐渐演变成为佛教圣地。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创建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隋炀帝之长女南阳公主曾深居苍岩山,以石泉水沐浴,治愈癣疥,後削发为尼,长居於此,故建该寺。现存建筑大都是清代遗物,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特色。

  苍岩山福庆寺内,洞底怪石嶙峋,谷中鸟鸣丛林,山腰峰迥路转,崖顶古柏悬空。桥楼飞架断崖上,古刹隐居峭壁间,诸景融聚一体,别具一恪。这里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著名的“苍岩山十六景,”引人步步入胜。建筑依山就势,迂迥曲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宜建则建,宜空则空,把大自然装点得和谐得体。飞架於崖间的桥楼殿,充分体现了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审美观,是一组艺术价值很高的建筑物。

  福庆寺建筑群,按其空间布局大体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层次。主建筑物在中层的断崖峭壁之间。

  下层依次为山门牌楼、山门钟楼、苍山书院、碑院戏楼、万佛堂、千手观音殿(已毁)、行宫(已毁)、跨虎登山以及三百馀级的石阶梯等。福庆寺山门前,白鹤泉从岸边石罅中涌出汇入寺沟,瑟瑟之声如漱,前人誉为“风泉漱玉”。福庆寺浴龙池左上方的滴水崖及迥音谷瀑布,悬崖壁立,平日水滴下落,似“睛天飞雨”,如遇大雨,水帘飞卷,分外壮观。

  中层建筑砍次为灵宫殿、龙王庙、天王殿、桥楼殿、大石桥、力佛殿、栈道、梳妆楼、关帝庙、藏经楼、烟霞山房、子孙殿、先贤祠、莲花经塔、公主祠、猴王庙、南天门、东夭门等。寺庙主体桥楼殿的设计构筑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桥楼殿修建在高达二十多丈、南北对峙的悬崖绝壁上,这里飞架着单孔弧形石桥三座,其中两座桥上,建造了形制相同、大小有别的两座建筑,即天王殿和桥楼殿。桥楼殿高耸险峻,构造精巧,为二层楼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盖琉璃瓦,大脊为琉璃花脊。殿内有壁画,梁枋施彩绘,金碧辉煌。桥下为一长涧,建石蹬三百六十多级。石蹬尽处,天王殿建筑秀丽多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的草书金字对联,高悬在殿门前,潇洒古雅。从涧底仰望,青天一线,桥楼凌空,宛如彩虹高挂,故称“桥殿飞虹”。更令人惊绝的是,由於空中彩虹流动,好似桥殿也在跟着飘动,古人有诗赞曰:“千丈虹桥望人微,天光云彩共楼飞”。站在桥上凭栏俯视,百丈断崖,其势撼人;涧底香道游客,高不盈尺。总之,桥楼殿将涧、桥、楼、殿融为一体,天趣与人工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自桥楼殿北行,禅房、碑碣、峰迥轩、古塔,迤逦不绝,直达公主祠。祠内倚绝壁,外临断崖。祠中有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塑像,两壁塔上有大幅壁画。这些壁画与寺中桥楼殿和天王殿中的画幅一样,均为4.65*2.05米,线条流畅,人物自然,施彩精细,达到了;较高造诣。

  上层部分有公主坟、玉皇庙、王母殿和塔林。古老的妙法莲华经宝塔於金末元初修建,至今屹立在僧人塔林之中。寺中现存碑石计l65通之多,有宋碑2通、金碑7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国碑12通,重要的有福庆碑、透龙碑;其中列为苍岩山十六景之一的“尚书古碣”,碑文撰写书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书乔宇之手,在书法、文献方面均有相当的价值,碑文勒刻与碑身雕琢等,均属上乘之作。福庆寺古今匾额题咏众多,共五十馀首,或抒情,或状景,有着浓厚的雅气、画意与诗情。北魏年代的玉玺墩配,为省级重点文物。

  福庆寺内古柏苍劲傲然、雄伟挺拔,白檀包石贴岩千姿百态。白檀学名青檀,是苍岩山独特的名贵树种,它根系发达,皮薄心空,奇形怪状,构成福庆寺又一大景观。

  福庆寺景区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特点。福庆寺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又有着关於“苍岩圣母”南阳公主(民间叫三皇姑)的传说,致使香火久盛不衰。在历史上福庆寺是临济宗较大的寺庙之一,加之历代均有扩建修葺,从而积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目前虽然带有较浓的“三教合一”色彩,但仍以佛为主,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相融相即的一种生动体现。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