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寺

天冠甘露——支提山华藏寺

  华藏寺初名“华严寺”,因《华严经》而得名,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西北部霍童镇支提山,故亦名“支提寺”。该寺由唐朝高丽僧人元表法师始建,《宋.高僧传》载:“释元表,三韩人也。天宝年中(724-756年),来游华土,仍往西域,瞻礼圣迹。遇尊者示《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南方有山名支提山,现在天冠菩萨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遂至支提山礼天冠菩萨,于那罗延窟潜习华严。会昌法难,师付法山下元白法师后,不知何往。”吴越王钱鏐闻其事,命杭州灵隐寺了悟禅师闽兴建天冠菩萨道场。宋开宝四年(917年)吴越王敕赐“华严寺”额,封了悟禅师为国师,主支提法席,并依华严经铸铁佛千尊,即“千圣天冠”,分置正殿雕梁上。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敕赐“雍熙禅寺”额。淳化元年(990年),又赐了悟禅师法嗣辩隆禅师继席支提,并赐“佑国记室禅师”封号、紫衣、御书等。

  政和年间(1111-1117年),宋徽宗赐“政和万寿寺”额。元初,寺被兵毁,元世祖敕澄鉴禅师重修。明永乐五年(1403年),明成祖重建大殿,敕额“华藏寺”。仁孝皇后重赐铁铸天冠像千尊,每尊高约0.3米,重约10公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保存至今。正德十五年(1505年)寺遭兵燹,嘉靖年又遭倭寇焚毁,至万历元年(1573年),朝廷敕大迁和尚重兴支提,明神宗赐“万寿神寺”。万历廿五年(1795年),慈圣皇太后赐铸铜渗金大毗卢千佛托一尊,历三年行程方至支提山,该像重千斤,高2.5米,莲台围径3.7米,莲座由千佛组成,喻华藏世界。又赐紫衣袈裟一件,五爪金龙堆绣、金钩、玉环、明朝藏经各一套(即北藏)。以上所赐物,至今保存于文物殿。

  康熙、同治两代,亦作较大修葺,并两度撰写《支提寺图志》,共计六卷。民国三十六年,兼辉法师的高徒心严法师重建大殿。1966年寺宇又遭破坏,所存无几。1983年,泉州王静远居士发心重塑大殿佛像,次处又重修,华藏寺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双髻峰发脉。三折而下,中轴线自南而北,为山门、天王殿、明堂、大雄宝殿,东西两廊连于钟鼓二楼(已废),广连层阶、月台、左为伽蓝堂,右为祖师堂和僧舍。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木构穿斗式梁架,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四面回廊,高约八米。正门上横额为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华藏寺”三字,殿内正中供明神宗御敕的鎏金铜毗卢佛。

  山门,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因高耸逼近天王殿,崇祯元年(1628年),寺众议撤。清顺治七年(1650年),僧如典募建山门并增建华表于山门前,后废,址存。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山门,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约7.5米。重檐下横额书“天下第一山”五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诞生于此。1980年11月11日,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9日,华藏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院。1985年10月11日,列为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南普陀寺妙湛大和尚开辟了从溪边村上支提寺的十三华里公路,结束了华藏寺肩挑手提的历史,开始了重建支提寺的宏伟工程。在妙果法师的住持下,该寺为妙湛大和尚建塔作永久性纪念。1995年,依本山的自然条件,兴建了水电站和自来水塔,为该寺今后的建设和生活提供了保障。1998年又重塑了天冠青铜像一千尊,供于天冠殿。现存宇已初具规模,建筑占地面积已达五千多平方米,寺院计划占地三十多亩。现拥有山林土地使用权已达七千多亩,耕地四十六亩,茶园一百亩。本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接连天王殿、祖师殿、伽蓝祠、藏经阁、鼓楼、山门,寺周围亦多梵宇,金碧辉煌,林峦交映,极为壮丽。附近那罗延窟寺为岩穴古寺,“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丈,上主若凿,下平如镜”。辟支岩连绵五公里,珍珠簾、罗汉洞、孤猿叫月、锦鲤朝天诸景,令人叫绝。辟支寺侧,悬岩滴水如浆,额目“天浆甘露”,亢旱不绝。华藏寺现在常住僧众五十多人,全寺严整宗风,谨守律法,海众安和,为目前闽东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

   华藏寺现任方丈妙果法师,周宁人。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