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道法师:济世菩萨与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者
2021年5月10日更新皈依佛网
  转道法师(1872—1943),俗姓黄,法名海青,字转道,福建省南安县桐林乡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自幼聪颖淳孝、奉佛茹素,后于光绪十七年(1891)正月,于漳州南山寺礼喜修和尚为师,剃度出家,系属禅宗临济宗喝云派。同年十一月,转道法师于南山崇福寺受具之后,足遍佛教名山大川,参访古德圣贤门庭,咨师请法,修学精研。转道法师不仅深入内修,更不忘外化。在民国时期,法师曾任中华佛教总会监察委员;在新加坡,曾任中华佛教会会长,建立普陀寺、普觉寺等佛教道场;在马来西亚,创办“转道学园”,发行《佛教与佛学》刊物,为佛教和中华文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作出卓越贡献。转道法师也更心系祖国,倾其一生砥砺初心、爱国爱教、虔修佛法、修缮寺宇、办学育人、救世护生,堪称近代中国佛教界弘法利生、慈悲济世的楷模。

  回首转道法师一生,于双亲辞世后的光绪十九年(1893),转道法师万缘放下,严于律己,潜心修学佛法,托钵行脚,足遍金山、高旻、天童诸宝刹;为法为孝,参历终南、五台、普陀等名山。一首偈颂“皓月光中绝万缘,一声剥落竟忘然,了知恁样平常事,云自青山月挂天。”展现了转道法师的修行体悟境界。

  转道法师在自我修行的同时,更心念度化众生的使命。政局动荡、经济凋零的民国时期,犹如漫漫无际的雨夜,转道法师身处其中,目睹人间沧桑、人民疾苦,他以满腔的中华热血和虔诚的佛教信愿积极弘法利生、慈悲济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保护国家宝贵的佛教文化遗产,转道法师协助虚云老和尚几经周折将《龙藏》从清朝廷请入云南鸡足山迎祥寺供奉。转道法师以高深的佛法造诣、德誉四方,于宣统元年(1909),代任南普陀寺住持,领导两序大众,并以慈悲护生理念拓建放生池,时至今日,南普陀寺放生池成为了一个特色的佛教标志和靓丽的风景线。在南普陀寺期间,转道法师以“办好僧教育”为使命、发展佛教事业,于民国二年(1913),在南普陀寺设立僧伽学院之际,转道法师不辞劳苦远赴南洋,各处奔走呼号,为学院办学募集经费。

  南普陀寺放生池

  在几度远赴南洋募化的过程中,转道法师与新加坡结下殊胜法缘,与居士和法师们共同修复普陀寺,该寺成为第一座由闽南僧人在新加坡建立的寺院,为中国僧人提供方便修学之所;转道法师还曾任天福宫住持,在此弘法、行医、赠药、资助海内外寺院、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将佛教菩萨道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也将中国佛教远播南洋。转道法师在新加坡弘化多年,皈依信众增多,在民国九年(1920),转道法师发愿建立普觉寺,这是新加坡第一座十方僧众共修的丛林道场,转道法师作为一名中国僧人,在弘扬佛法上毫无国界之分,成为了新加坡佛教界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国人。

  虽然人在海外,但是转道法师心系祖国,听闻泉州开元寺年久失修,遂生重兴古刹之愿,回国任开元寺住持,于民国十三年(1924),开始翻修大雄宝殿,改原“法堂”为藏经阁,增修僧舍等;并得到唐代开元寺大檀越黄守恭之裔孙黄搏扶等黄氏族人及诸乡贤的捐助,重修了东西塔、大山门、戒坛、法堂以及堂院僧寮等。面对当时的一些妇孺弱势群体问题,转道法师心生悲悯,随即兴办开元慈儿院,收容无依孤儿、提供衣食和教育,为社会减轻了一些负担,也培养很多有用人才;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转道法师还集各方力量,倾其钵资,开办妇女养老院,收容无依老妇。

  转道法师在教育、慈善事业上成为了佛教造福社会的表率人物,受到了广大社会人士的认同和赞许。

  民国十六年(1927),转道法师回瑞竹岩寺为先人扫墓后,前往漳州,拜礼祖庭南山寺,目睹南山寺年久失修、受洪灾破坏严重,满目荒凉,于是捐资重建寺院,重塑四大天王像和韦驮菩萨像。南山寺两序大众礼请转道法师为南山寺住持后,转道法师与闽南佛学院常惺法师商议于南山寺创办“南山佛化学校”,为出家和在家子弟提供免费受教育机会。随后,转道法师赴印度朝礼佛教胜迹,经仰光大金塔,向龙华寺乞得七颗舍利,并供奉于泉州开元寺西仁寿佛塔上,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并显现其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在朝礼鹿野苑时,转道法师提议重修唐代支那寺,这启发了李俊承居士捐资兴建鹿野苑中华寺之举,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中国佛教文化遗产。

  转道法师为中国佛教在海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师在新加坡驻锡期间,因其担心新加坡当地土生华侨不解中国文化,不能读中文经典,乃与陈景居士等人推动土生华侨研读华文,建立“华文佛教会”,希望中华文化能在海外传播。转道法师是新加坡佛教的“鼻祖”,因其德高望重、贡献卓著,1928年新加坡创办“中华佛教会”之时,推举转道法师为会长,并连任两届。民国十八年(1929),转道法师代表新加坡出席在缅甸召开的“世界佛教会”。民国二十年(1931),转道法师资助北平中华佛化新青年会总干事张宗载和《佛教旬刊》总编辑宁达蕴在新加坡发行《觉华佛刊》。民国二十年(1931),转道法师赴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创办 “转道学园”,发行《佛教与佛学》刊物。民国二十三年(1934),转道法师与李俊承等居士,组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转道法师带领居士们坐禅、念佛,为居士提供良好修学环境,开创新加坡佛教界专修莲宗和兼修禅宗的新局面。民国二十七年(1938),转道法师创办“英文佛教会”,引导华侨学生学习外文及佛学。由此可知,转道法师为佛教的传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常难诠,众之憾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一代大德高僧转道法师在新加坡普陀寺示寂,世寿72岁,僧腊53夏。

  身为一名爱国护教的僧人,转道法师终其一生为佛教事业奔忙,兢兢业业护寺安僧、为法为教鞠躬尽瘁;医者仁心,转道法师以佛教的力量慈悲济世、救死扶伤、发展教育、重修古刹、弘扬中华文化,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如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民教师的宝贵品质,那么“学为僧师、行为教范”是转道法师高尚僧格的真实写照。转道法师在精进内修上是出世的一盏明灯,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上是入世的先锋。在风雨飘摇的数十载,转道法师彰显了中华儿女爱国本色,谱写佛教人士“爱国爱教”、实践“人间佛教”的美丽篇章!来源:南普陀寺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