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举办思想交谈会 探讨当今社会的合作与同行
2021年12月13日更新皈依佛网
  2021年12月11日,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道教共同成立的“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思想交谈会。今年宗教思想交谈会提出宗教的无私大爱,以“宗教信仰中的利他主义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为主题,探讨当今社会的合作与同行,呼吁大众以“利他主义”为基础,不分种族或国界,互相尊重、信任、欣赏,助人行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教身心灵关顾服务督导善士陈达志居士、天主教主讲嘉宾左旭华神父、孔教学院常务副院长柯耀华、中华回教博爱社杨兴文教长、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关瑞文教授、香港道教联合会主讲嘉宾樊惟证道长出席交谈会。

  佛教身心灵关顾服务督导善士陈达志居士在分享中说,“慈悲”是佛教教义的核心,“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为众生拔除痛苦,两点均是从无条件“利他”出发。佛教指出,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因缘”法,要靠彼此相互依存的因缘关系才能存在。大众要放下种种只为利己的行为,善待有情无情众生,这样宇宙万物才能和平共处。“布施”是“利他”精神的具体展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应伸出援手或给予支持及鼓励,实践佛法的同时亦能得到喜悦。

  天主教主讲嘉宾左旭华神父在分享中表示,全球疫情对整个世界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和损失,包括在物质、精神和生命上,造成无数伤害。这次突如其来的挑战,让我们重新反省到信仰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天主教作为一个宗教团体,也是全人类大家庭的一份子,共同面对同一命运,我们怀着并肩携手、共渡难关的态度。我们愿意从一个自我世界出发,注意到他者的存在,视对方为近人,活在同一处境下,彼此关爱,共融,团结。

  孔教学院常务副院长柯耀华代表院长汤恩佳博士发言,现代社会,极端个人及利己主义,冲击传统伦理与社会秩序,人的行为失去规范,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孔教儒家倡导的“仁者爱人”、“以义制利”、“敬天爱物”、“协和万邦”等观念,正是对治极端主义的良方。孔教儒家强调仁者要推己及人,惠泽万物,这种利人利己之思想,在儒家中“十德”彰显无遗,由一己修养,到家庭、社会、乃至成就宇宙万物,都在道德上体现了丰富的利他精神,我们要善用孔教儒家智慧,使世界迈向永久和平,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中华回教博爱社杨兴文教长认为疫情时刻,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相互的理解与信任,关爱与帮助。信仰的体现在于帮助他人,分享爱心,共同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挑战与考验。疫情的蔓延与肆虐,令我们认知到“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灾难面前,一视同仁”的道理。我们怀抱着同情心、同理心及责任感,去学懂感知及理解他人疾苦,若我们时刻为他人着想,替他人排忧解难,分担他们的痛苦与磨难,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终将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关瑞文教授表示,疫情的出现令我们醒觉,人类同住于地球村,彼此依存,互相依赖。不少国际组织也观察到,疫情确实召唤了人性中的利他主义。而宗教从中担任了一个启蒙作用,我们需要破除施、受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施受者不再计较付出或收获,施受者在利他的惯习中活出真我,反璞归真,让人类社群得以重拾其社群性,如此,个体不再斤斤计较,便能活出真摰的利他主义。

  香港道教联合会主讲嘉宾樊惟证道长指出,道教强调的“利他”,包含了无私济众、谦让不争等修养,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更显重要。有“德”之士心怀慈爱,主动利益大众、对万物没有差别,亦不求回报,除了可以帮助别人,更可营造一个和谐共存,无分彼此的平等友善空间。只要我们抱着为而不恃的精神,尽心尽力服务有需要的人,这就是真正的大爱,也是“苦己利人”的现代意义,不仅要坚苦迎难而上,再艰苦也不忘关爱别人,一起面对困境。

  天主教周景勋神父在总结中指出,在疫症影响下的社会,宗教信仰为现今社会带来启蒙和自我觉醒,我们要多多回归内心作反省,思索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利他精神”从精神理论层面落实至日常生活中;假如人人把“利人”的积极想法从自身出发,则能人人受惠。各宗教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中,呼吁世界各国人民迎向“利他主义”,共建世界的和平与共融。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成立于1978年6月,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就共同关心的社会、民生及宗教问题交换意见,并借着每年共同发表新年文告、举行新春团贺、举办宗教思想交谈会等,呼吁各界人士关注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令社会各界对各宗教理念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来源: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