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死亡来临前,我会做好这些准备
2021年1月5日更新皈依佛网
  “生命的真相是缘聚缘散,当你拥有的时候,请珍惜,当你不拥有的时候,请放下”

  “所有的痛苦,每个人都会经历,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死亡、结束”

  “死亡,不可回避,如果回避,那就是对抗,会进入恶性循环”

  佛弟子应该如何面对死亡?2020年12月19日,静波法师在“都市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生命与医疗对话”中,分享了自己的见地。

  静波法师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见解,发人深省。凤凰网佛教特别整理编辑静波法师对话内容,以飨各位读者。

  讲述/静波法师
  整理/凤凰网佛教
  死亡,每一个人都会面对,不可回避。如果你回避,那就是对抗,会进入恶性循环。如果我们拒绝死亡,死亡会来得更快。

  1、每个人,都需要信仰

  佛教讲缘起,生命的真相就是缘聚缘散。

  所有(的一切),当你拥有的时候,请珍惜,当你不再拥有的时候,请放下。

  释迦牟尼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结束了。但我们准备好了吗?几乎都没有。

  我们希望自己能活很久,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所以祖师说: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

  因为认识的局限,所以恐惧死亡。你不愿意面对死亡,到了火葬场,面对已经去世的人,你会难过。但是你没有思考,我们也随时会面对死亡。

  因为随时会面对死亡,所以人期望有一个信仰,比如说信奉医疗、信奉灵丹妙药。

  我有个亲戚,他是我的舅舅,他过度治疗花了将近一百万,欠了很多钱,最后的结果是:很快就死掉了。

  回想一下,如果不是过度治疗,可能就不是今天这样的结果。但是他怕、家里人期待、所有人都不愿意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虽然他们都无怨无悔,但是生命的质量并没有升华。

  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信仰,对生命来讲,信仰是一种依靠,尤其是佛教,让我们对面死亡有恃无恐。因为佛菩萨的慈悲,加上自己的努力,会产生一种元气,让你不再恐惧死亡。

  2、所有的生命,都要面对死亡

  当然,你的心里没有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智慧,你觉得没有感应,那是缘起的条件还没有具足。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恒河的边上,遇到一个婆罗门教的信徒,他每天到恒河里洗了三次,祈祷三次。

  释迦牟尼佛走过来问他:“你在祈祷吗?”

  婆罗门教的信徒回答说:“我当然是在祈祷。”

  佛陀问他:“你能够祈祷的让油沉在水底吗?”

  婆罗门教的信徒想了想说:“我不能。”

  佛陀又问他:“你能够祈祷的让石头浮在水面上吗?”

  婆罗门教的信徒想了想说:“他说我也不能。”

  佛陀说:“那这样的话,你的祈祷有什么意义呢?”

  油无法沉在水底,石头无法浮在水面上,那怎么办?要改变我们的心态。接受油是浮在水面的,接受石头是要沉到水底的。

  我们要接受生命会出现,生命会变化,接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所有的痛苦,每个人都会经历,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死亡、结束。

  3、面对死亡,佛教有终极答案

  如果你已经接受,心态改变了,有慈悲和智慧作依靠,那你下一次的生命质量,是不一样的。佛教的终极目的,一定是这个。

  我们今天虽然有医疗、临终关怀,但你没有促进生命的转化、轮回的质量,那恐怕还是后患无穷。那我们怎么办?

  只能解脱。解脱是佛教徒唯一的选择。

  净土宗第二位祖师善导大师说,渐渐鸡皮鹤发,人慢慢地变老了,看看老态龙钟,一点点地就走不动路了,然后是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最后是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

  中国人信仰净土,念阿弥陀佛由来已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建立信心,只要是愿意去,那生命是可以转换的。

  天台有一个真歇了禅师,他写了一首诗:

  寻师访道事堪伤,今日独卧涅般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上霜。

  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半为人忙。

  寻师访道事堪伤:说的就是我们天天寻访善知识,去接受佛法的熏陶,访道寻师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会遇到善知识,你也可能会遇到邪知邪见。

  今日病卧涅槃堂:总有一天,我们会和真歇了禅师一样,面对生离死别,那个时候,你会坦然面对吗?不一定,但是如果有一个信仰,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你,结果可能不同。

  门无过客窗无纸:真歇了禅师说,在我旁边连一个人都没有,窗户在冬天没有纸,冷风瑟瑟。

  炉有寒灰席有霜:没有吃的,屋里也不暖。

  老僧自有安心法:这些对我来说,都已经无所谓了,我都不在乎。

  八苦交煎也不妨: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求不得苦,对我来讲没有任何关系,我已经无所畏惧了。

  其实学佛,你知道生命的真相是缘起性空,那你就越学越坚强,越学越独立,因为你学的是佛,所以八苦交煎也何妨?

  病后方知身是苦:就是你一场大病过后,你才知道我有大患为吾有身,你并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身体不衰老,不死亡。

  接受解脱,那你就会无怨无悔,所以半生多为他人忙,就是我们为了他人,成就的也恰恰是我们自己。为了他人,其实就是慈悲,成就的自己就是历事练心。

  4、佛教徒,要四不怕

  学佛就是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就是让自己过去心不可得,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要纠缠。

  有人总是后悔,但后悔不是忏悔;有人总是妄想明天未来,但未来还有未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当下,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

  所以,佛教徒最终要完成什么?

  第一是不怕死。

  不怕死会怎么样?死去活来,换个频道,你会更精彩。

  当然,前提是你现在就精彩,你现在若不精彩,将来也没有精彩,所以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不要认为做了坏事没成本、做了好事会倒霉。

  佛门讲因果不昧。因果现前,我们学佛的人一般轻受,很多人会重受。

  有人说,那凭什么我就倒霉?他不理解因果,就不服气,然后不断恶性循环......不怕死你才会解脱自在,怕死都会障碍你解脱。

  第二是不怕活着。

  有人说不怕死那咱找死。错了,你要好好活着,活着你才有机会利益别人,成就自己,才有机会学习佛陀,然后完善自我,所以活着是有意义的。

  成就自己要福慧双修,要修福,要修慧。佛是什么呢?两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所以缘起甚深。

  第三个不怕烦恼。

  烦恼是什么呀?烦恼是机会呀。烦恼来了,历事练心。有人为烦恼击垮了,就被隔在此岸。有人在烦恼锻炼下茁壮成长,越来越坚强。

  苦难会成就我们。释迦牟尼佛,往返娑婆世界八千往返,来干什么?来锻炼,通过利益众生,成全自己。

  第四是不怕主宰。

  有人说什么命中注定。什么是命?命就是福报,你没有智慧,不想解脱,所以命中注定,并不住静,改起来不容易。

  天上有没有没有月亮?有啊,但如果你的心不是平静的一碗水,它怎么会映在你的心里?

  我想,了生脱死,就是让自己的心,对佛菩萨的智慧慈悲升起信心依靠,然后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跟你相印。

  否则,我们只能一厢情愿。

  缘起甚深,无非就是积累慈悲、积累智慧。福慧双修,是我们的依靠,让我们提升生命的质量,了生脱死。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