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衍空法师:让自己安心,“熟悉”是个很重要的方法
2021年1月8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 ‘疫’境当自强”。2021年1月2日,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总务主任衍空法师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九场演讲。衍空法师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安心》。在主题演讲之后,衍空法师与主持人曾瀞漪进行了对话。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主持人曾瀞漪:感谢衍空法师,法师请坐。法师刚刚告诉我们,就是心不心安这个事情是你选择看待事情的角度。选择看待事情的角度,那么就决定你的心安与否。或者是你心安的程度。但如何增强选择的能力。那就是你的智慧了。智慧不够的时候,就可以念佛号。像法师在演讲最后告诉我们的念佛号产生的力量,可以中和负面情绪的力量。就此我马上展开跟法师的对话。

  法师好,您刚用科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其实佛号是很有作用的。可是在法师的修行当中,你可以像音乐这样念佛号,我们一般人在家中可能只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的佛号念诵也有帮助吗?

  衍空法师:其实念佛号好像现场这样唱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分别不是在声调,关键是你念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譬如我们每个人都叫阿妈阿妈,即是困难的时候叫妈妈。因为妈妈跟我们有很多关系,我知道叫妈妈。自小妈妈已经照顾我们,跌倒的时候抱起来,有什么困难就找妈妈,已经有很多历史和经验。你叫妈妈,就是把整个阿妈与你的关系呼唤出来,支持你去面对困难。如果连什么是阿弥陀佛?什么是观音菩萨?你完全不知道,那么在你的脑里面是没有一些关系,我们相信这个效果是差的。所以你要念佛念得好,一定要理解哪个是阿弥陀佛,跟他结上缘。

  佛度有缘人,跟你没有缘,就好难去扣上关系。你应该明白哪个是阿弥陀佛,应该知道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普度众生,你平常念阿弥陀佛,你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很向往,你心中已经有整个配套的情绪和思维架构,你念的时候一定有效果。即是好像你念阿妈一样,阿妈阿妈。但是你现在把阿弥陀佛的思维关系,通过你的宗教信仰建立了。不论你如何去念也好,我相信都有用。但是最差的是你不懂得又不信,又不懂得又不信,行不行呢?你是宗教信徒,就说都行,比没有好。何解比没有好?你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不用付费的。你下次很恐惧的时候,他说有效的,可以尝试一下。可能都可以,试一下,可以,你再做。所以有感情去念可能好一点,但是我建议,你完全不行的话,你怕的时候就马上念,临急抱佛脚也好嘛!

  主持人曾瀞漪:法师刚刚提到的一个是,“熟悉”是很重要的一个安心的方法。比如对母亲的熟悉,从小照顾我们,情感的熟悉。跟佛菩萨的熟悉,跟佛教领域的熟悉,所有的这些“熟悉”都会帮助我们安心。

  衍空法师:我觉得是。从我们的研究就见到,那些人,他们是佛教徒。他们念阿弥陀佛真的有帮助,我们从数据上看真是有帮助。

  主持人曾瀞漪:熟悉这个环境、熟悉阿弥陀佛、熟悉佛教的环境。

  衍空法师:熟悉是你和他有关系,你有了这个关系,你才有配对的情绪。你不熟悉、不明白、不理解,无法牵动脑的音波,和整件事情无法沟通。

  主持人曾瀞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知道我的心是否安静下来?或是安定下来?就是我们在探讨心安或者安心的时候,什么样才叫做安?是安定、安住、还是安全?

  衍空法师:安不安心,你问我啊?你吃完饭,你知不知道你吃饱了吗?你吃饭知道饱,你不开心自己知道的嘛。你如果不知道自己不开心,那就是没有不开心。(如果人家问)你有没有不开心,(你说)不知道,那就表明你没有事。(如果人家问)你安不安心?(你说)好像没什么,(既然)没什么,那就叫安心。你要是担心,你自己一定知道。你都不觉得你自己在担心,那就是安心。负面情绪,你自己一定知道的。(就像)你吃饱了饭,一定知道自己已经饱了一样。肚子饿了,一定知道自己饿了。你要是担心、恐惧,你会知道的,不会不知道,这是人的本性。不学而能,不用学都知道。

  主持人曾瀞漪:谢谢法师。在刚刚对您的简介当中,您曾经是金融界的人士。您在香港大学也接触很多年轻人,也帮助他们,用佛法来帮助这些不同的人。社会人士也好,或者是年轻人也好,所以今天接下来我提问的重点会从这两方面来着手。

  第一个要请教的是在金融方面,我自己本身也是做财经的,但是我觉得在2020年疫情当中,这么多人失去生命,那么多人失去工作,可是却有很多人财富是大幅度增加。我给您一个最新的数字,是彭博亿万富豪指数,2020年全球500大富豪,在2020年之内总身家增加1.8万亿美元,增幅达到31%,创下他们指数成立八年以来最大幅度的涨幅。然后又发现在这些富豪的增长当中,主要集中在上层,当中最有钱的五个富豪,每一个人的身家都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有20位富豪的身家超过500亿美元,这二十五个世界超级富豪过去一年财富总共增加2170亿美元。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当中,您经历过这样的金融环境,可是您再看到现在的疫情,对比之下,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衍空法师:我是一个出家人,对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意见)仅供参考,不是专家。我觉得世界是因缘的世界,所有事情都有因缘。比如你我站在这里,大家互相影响。当这个世界太极端时是不平衡的,不平衡的社会会发生动荡,会(产生)很多问题。譬如美国去年发生很多问题,香港也有很多所谓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源于因缘,贫富的悬殊、机会的悬殊,好多悬殊。所以我觉得有需要将这些悬殊拉近,那如何拉近呢?当然有很多社会制度、税制,怎么样通过税务令贫富悬殊的财富能够回归社会,重新流转,我觉得是有需要的。

  我们说净土世界里所有人都很幸福,如果有些人很贫困、很辛苦,那这里就不叫净土。不可以容许太痛苦的事情存在,这样会引发人生很多长远的问题。我觉得社会上有能力、有远见的人士或者政治家,他们应该看远一点,在我们历史的进程中,由强权的时代、帝王制度进展到民主的制度,总之人民的地位比以前高。以前皇帝的强权最高,现在大家对于大众的利益比以前关心,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倒退的。即不可能再出现一位皇帝,所有利益属于他,天子一般,或者整个国家都从属于他,这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怎样可以在鼓励经济进步之下而能够有一个更合理的税制,将这个贫富悬殊、机会悬殊重新分配一下,这个是政治家、经济学家需要花时间,我就不在行了,但我觉得是有这个需要。

  主持人曾瀞漪:法师,您这番话是不是其实您对这个问题也很担心?贫富悬殊、差距很大的问题,您是不是有大的担心?

  衍空法师:我是担心,你刚才讲香港贫富差距数字排在世界最前,为何贫富悬殊这么大?而且我觉得不单止贫富悬殊。创富的条件,财富不应该积聚某些地方而不能够流通。在美国,一个人死后,财富有一大部分要打遗产税。香港现在没有了遗产税,没有了遗产税,钱如何再重新流转?鼓励人去赚钱、去发达是好的,经济才会进步。但是如果发达之后财富滞留在后面,存了钱后就不用工作,就像我们现在养老一样,用这些钱养老吧。但是如果把这些钱给了子孙,这些子孙年纪轻轻就开始养老,这就不太好了。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对错,总之我觉得,贫富悬殊是应该有方法去(对治),令财富在更多有需要的地方流转。

  主持人曾瀞漪:您说到这个部分,如果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可能就更加明显。比如说富二代承继了第一代的财产,可是跟富二代同年龄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没有财富,现在的机会远远不如以前。那么您在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这里,您自己也接触过很多的年轻人,也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怎么看我们所谓的年轻人的问题?怎么去思考?以佛教的方法来思考年轻人,帮助他们?

  衍空法师:好深的问题。我首先觉得,其实香港的年轻人挺好的。有很多年轻人都很上进、很努力的,我认识的所有年轻人当中基本九成以上都很孝顺父母。有人说香港人的年轻人很不听话,我觉得最不听话的年轻人其实心中也是爱父母的。我不觉得他们不听话,但是总言之,他有他自己的困难。你讲到年轻人的问题:

  第一,我觉得其实年轻人的问题,它的成因是什么呢?父母不懂得教。父母不会教是很大问题,年轻人其中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句广东话说:“难得少年穷”。如果少年穷呢,困难、缺少食物,那你就会在困难、缺少食物的过程之中,你就会奋斗,你就觉得付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父母有大把钱,家里雇用三个工人,你不吃饭的话,他们追着你,要你吃饭,还要你要学这样、学那样,人生一早已经拥有太多。拥有这么多,我还需要做什么呢?我都不用工作啦,我根本就没有要奋斗和努力的动机,所有东西都太充足,经验就是这个世界太烦、太多东西,我回去睡觉算了,别烦我。在成长和培养过程中,年轻人没有需要努力奋斗的动机。既然所有东西都太充足了,所以很多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就辞掉工作),说我要去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你若和他说)你这份工作很好、有前途,他还是说要working holiday,其实是合理的。因为社会本身,现在的社会所有事物进步得太快,马上机器人又要来了,你怎么可能和机器人斗呢?那就不要争了,将更多工作交给机器人做,重要的我们再去做。

  我们这个年纪,小时候物质不足,可是现在的社会物质很多很富足。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平淡,如果你问我,我会说佛教将来很有市场,因为物质社会、物质世界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度。你吃得再好、穿得再好,再吃再穿都已到一个限度。比如你买一件衣服两百块,现在发达了,两千块、三万块一件衣服,买六万块的衣服也不过如此,你不会有更多的开心。我由一百块买到二百块一件衣服,好开心。一百块买到六百块一件衣服,好爽。但是我由六千块再到买六万块一件衣服,那种开心的倍数已经低了很多。如果从花六万块到花六十万块买件衣服,已经在犯傻了。这样的物质你满足了没有?在物质世界找不到开心,你没有办法,一定要回到自心。人的开心还是不开心其实一定是存在于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的安乐、自在、解脱是阔大的、无边的,那种宁静的安乐一定来自内心世界,物质世界里你体会不到的。再靓的车、再美味的食物、再高级的酒店又能怎么样呢?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就算你六万块钱买的衣服,同六十块买来的衣服是没有分别的,犯傻才去买这么贵的东西。所以年轻人的问题,我想我们也不要去担心他们,其实他们是没问题的。他们有他们的看法,有他们的世界,我们的父母不是也担心吗?担心我们将来不知怎样,但我们不也过来了嘛。所以不需要这么担心。

  主持人曾瀞漪:不用担心,但是要教育他们。

  衍空法师:人类的进化、心情的进化其实是因应环境而变,我们对个世界已经不了解,他们才了解。我们会被淘汰,他们才是将来主人翁,不用担心。

  主持人曾瀞漪:法师说的是,也许以后可能最流行的是像法师这样的法袍在街上是最帅气的、最流行的,一袭清淡风。然后人家觉得,哇!你这样的清淡真是引领潮流

  衍空法师:可能是吧,不知道呢。

  主持人曾瀞漪:法师说的这番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就是要好好地教育孩子。可是在教育当中不要过分担心,而这个担心,不要是父母的焦虑强压给孩子的。

  衍空法师:不用这么担心的,你太担心,给太多压力,你看到的世界其实未必是对的。你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有没有像现在的父母那样。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很鞭策你,没有。那你现在不是也很好、很优秀,那不就没问题了嘛。你还怕什么?有时你太担心反而未必好。

  主持人曾瀞漪:所以法师,能不能说,其中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衍空法师:沟通、关系,我觉得互相谅解很重要,不要给那么多压力。我们佛教有句话说得好——平常心。比如发生了一些事,(我们会说)平常心吧,(别人又说)疫情啊。(我会说)有什么未见过啊,咬紧牙根过段时间就没事了。不要那么怕,不要那么担心,这段时间它就会变好。“无常”的意思就是说它会变。你回想一下去年今日火灾,今天没事啦!明年会怎么样?明年不知道。可能好些,也可能差一点,你都不知道,你就只能由着它。处理好自己的心,平平常常、安乐地去继续就可以了。

  主持人曾瀞漪:说到注意年轻人的发展问题,或者是年轻人的沟通问题,就像我们刚刚也谈到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会有一种“熟悉”,这个“熟悉”会令孩子在需要的时候找父母。而这样的关系会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或者是在社会找工作,或者跟朋友交往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助理在那里。因为跟父母的熟悉,熟悉是在常常沟通的前提之下,他将来遇上很多事情就会能够安心,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有来自于凤凰网网友的提问,他这么问的,佛教讲的“心”到底是什么心?

  衍空法师:其实很简单,先不要讲“心”,我们讲点别的——树林。树林是由很多树组成的,那么树林到底有没有?

  主持人曾瀞漪:有,树林当然是有。

  衍空法师:有,怎么有法?

  主持人曾瀞漪:因为有很多树在那,就叫做树林。

  衍空法师:有树,就叫做“树林”,那以后你找到树之后能不能找到树林?

  主持人曾瀞漪:进去就只看到树,没有看到林。

  衍空法师:对。所以你只能看到树,没有树林。可不可以这样讲?只有树,没有树林。树林,英文forest,是一个叫做compound noun,复数名词。树,只有一棵。树林,就是有很多棵树。那么树林,实质上没有的,对不对?但它存不存在呢?

  主持人曾瀞漪:存在。

  衍空法师:在哪里存在?

  主持人曾瀞漪:禅师在考我了。

  衍空法师:你先问我,我也要问你。

  主持人曾瀞漪:存在于我们的经验当中。

  衍空法师:都可以说存在于你的心里。你觉得有树林,你见到很多树,你觉得这个就是树林。然后你会给它命名,这个叫松树林,那些是松树。其实你只是见到树,没有树林。那你明白了树和树林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你无法搞懂“心”。古人说,心是“集起唯心”。“集”就是积集collectively,这就叫做“心”。“集起唯心”就是积集了一大批树,就叫“树林”。

  主持人曾瀞漪:集起了很多树就叫树林,心也是这样,集起了很多东西。

  衍空法师:集起一些东西,集起树,就叫树林。集起了什么叫“心”呢?在佛教里有“五蕴”:第一就是“色”,是指物质身体;第二就是“受想行识”,“受”,感受。“想”,概念、思维。“行”,内心的决定。“识”,认识的功能。“受”“想”“行”“识”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心”。

  主持人曾瀞漪:受想行识,加起来就是我们的“心”。

  衍空法师: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曾瀞漪:四个字,但里面也挺复杂的。这也是佛法当中,说得简单,但其实是最复杂的一件事。

  衍空法师:因为什么呢?你可以感受得到身体的感受,好味道感受得到,内心开不开心。刚才你问我开不开心,但其实我们自己知道,我很开心、我很不开心,自己知道。“受”“想”,(比如)见到这位是我先生,这位是校长,这位是某某某。相,你见到,你的心里面有,你闭上眼睛都想得到那个样子。那由相就会引申到文字,有相、文字,你就有思维,都是相,你有这些吗?在有了这些思维之后,你就会,好味道就吃,不好味道就扔掉,这个人我喜欢,那个人我不喜欢,这个叫“行”。

  “受想行”一定要有个“识”。认识的心、认识的功能,由认识的功能,就认识我们的“色受想行”,这些夹杂在一起就叫做“心”。我们再分析清楚一点,离开了“色受想行”,还有没有“心”?

  主持人曾瀞漪:离开了“色受想行”,没有了。

  衍空法师:离开了树,还有没有“树林”?

  主持人曾瀞漪:没有。

  衍空法师:离开了“色受想行”,就没有“心”。

  主持人曾瀞漪:这样是不是就是空了呢?

  衍空法师:当然了。

  主持人曾瀞漪:是不是就是空的,心安等于心空吗?

  衍空法师:树林是没有的,存在于“心”,我们的“心”觉得有树林。“色受想行识”或者“色受想行”,我们的心有一个很powerful(强大的)、很有力量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我见到一大堆树就叫它做“树林”,我见到好多零件就叫它做“车”,我见到一个有骨、有血肉、有思想的就叫做“人”,认识他的就叫他做校长。这个就是我们的心去执取的功能,你是不是也有这个功能?

  主持人曾瀞漪:有啊,好大。

  衍空法师:你可以执取什么呢?你什么都可以执取到。你可以执取一个树林,可以执取自己。“我”就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我”。这个身体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记忆加在一起就是我,这个叫做执取的能力。《金刚经》说“若心取相”,这个就是执取。你一执取的东西从你的“心”讲的话,就存在。这个树林,你走进去就是一些树而已嘛。但你说这个已经不是树,它是一个树林。还有这个树林,我给钱买了,是我的了。

  主持人曾瀞漪:所以,如果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在“疫”境中安心》,是不是就是将这些“色受想行”看空吗?

  衍空法师:讲是这么讲,不是那么容易的。

  主持人曾瀞漪:所以我还要时常请教法师。

  衍空法师:理论上是这么做,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刚才我讲五蕴“色受想行识”,我帮你“照见”它“皆空”,你“照见五蕴皆空”,你就“度一切苦厄”。为什么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呢?因为这个“我”是建基于“五蕴”。我们执“五蕴”唯我,你一执“五蕴”唯我,好像执树木为树林。你执五蕴为我,你的心就有一个“我”的概念。你一执着这个概念,你就要保护它、要成就它,不要被它伤害。一有人挑战你,你就害怕。有疫情,好怕啊,会伤害“我”。如果你都无“我”,我还用担心吗?

  “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为什么?你照见“五蕴皆空”,破了这个我执。破了我执,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吗?没有什么值得怕了。但是(破我执)的确不那么容易。

  主持人曾瀞漪:多谢法师,知道很简单,“破我执”这三个字。但是做人实在太难了,所以要不断地修行。

  衍空法师:也不要说得太难,有希望的。

  主持人曾瀞漪:多谢法师。就像法师演讲当中说的,2021年一定好过2020年,当然在这过程当中如何让自己安心,法师说不难,但是也很难,继续做就是了。

  衍空法师:我们叫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曾瀞漪:多谢法师!谢谢大家!阿弥陀佛!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