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重臣李鸿章晚年成“愤青” 不做和尚却入空门
2016年11月15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李鸿章是晚清的一代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世界上也是鼎鼎大名,与德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美国南北战争的常胜将军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然而,一提起李鸿章,大多数人眼前浮现的却是汉奸卖国贼形象。到底是什么让他走向身败名裂的呢?

  1、不做和尚却入空门
  这就要从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说起。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师被日本人一锅烩。战后,日本人点名要李鸿章去日本签约,否则免谈。客观地说,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首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是幕后主帅,无论胜败,他都得负责任。其次,当时的中国也只有他最懂外交规则,别人都没法谈。

  可是,仗毕竟是打败了,而且是败得体无完肤。所以不管谁去谈,割地、赔款是免不了的。这趟差事,其实就是去“背锅”。宦海沉浮多年的李鸿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是个坑,也只能往下跳。虽然默默喊着“宝宝心里苦”,也只有豁出这张老脸了。这年3月,他率团前往日本签署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

  果不其然,从日本回来后,李鸿章的“背锅侠”生涯就正式开始了。不但名声扫地,而且所有职务被撸光,仅保留了国务委员的虚衔(文华殿大学士)。一下子从“高富帅”变成了“矮矬穷”。虽然以前也“背过锅”,但级别、待遇基本没啥变化,而这回则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都没了。即便如此,历经风霜,年已73岁的李鸿章仍心有不甘,住进了北京的贤良寺等待机会。

  说起这贤良寺,倒也颇有一番来历。它位于今北京东城区金鱼胡同附近,故宫东华门往东约1公里处,原本是康熙帝十三子胤祥的王府。这位王爷帮助四哥雍正夺位成功后,或许是对激烈的权力斗争已经厌倦,转而信奉佛教,主动要求把自家宅院改成寺庙。在他死后,雍正皇帝便将这里改建为贤良寺。

  由于贤良寺靠近皇宫且十分僻静,因而成了许多地方大员进京时首选的“招待所”。李鸿章对此地更是青睐有加,每次进京必在此住宿,简直将这里打造成了自己的“驻京办”。所以,在这人生低谷期,既要静心休养,又想东山再起,贤良寺便是最好的选择了。于是,他便搬到寺里,过起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生活。

  2、老愤青是怎样炼成的
  住进贤良寺的李鸿章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屌丝”,无人理睬。即便想加入像“强学会”这样的NGO组织也被拒之门外。而且,好事不上门,倒霉事却没完没了。作为《马关条约》的谈判代表,条约的善后事宜还得他来管。但与其说是善后,不如说是“擦屁股”更为合适。因为《马关条约》早已是臭名远扬,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而更让他郁闷的是:等到他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心态,准备再丢一次老脸时,却发现自己连这么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了。但这也只能怪他自己。

  在和洋人打交道时,李鸿章这辈子最喜欢玩的是“以夷制夷”的游戏。但这也是个危险的游戏,其实是你的实力比人家差很多,才不得不如此。到关键时候,人家可能就不鸟你了。甲午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就撺掇英国和俄国来阻拦日本,以求避免战争。结果这俩国家最后都放了鸽子,以致中国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在《马关条约》谈判时,李鸿章又玩了这么一手。日本人想割走辽东半岛,李鸿章成功使俄国、德国和法国参与进来,保住辽东半岛。但到了条约善后事宜时,这三个国家直接把李鸿章撇开,自己和日本“暗送秋波”去了。本来嘛,这事能办成,主要是我们三个拳头硬,和你老李没有半毛钱关系。李鸿章也就成了空气般的存在。所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自己酿的苦酒,只能自己喝下去。

  大事办不了,只好躲在寺里过过小日子。他这段时间的生活有规律而又健康。早上7点起床,然后看书写字;午饭后做运动和睡觉;下午和人侃侃大山,吃过晚饭后早早休息。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很不平静。天天关心国家大事,还化身为时事评论员,说说朝中那些晚生后辈,甚至连光绪皇帝也要喷一喷。一个老年“愤青”就这么炼成了。

  3、机遇就是一阵风
  1896年初,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即将举行加冕典礼。俄国人点名要求李鸿章前往。清政府也就顺水推舟,任命李鸿章作为特使参加典礼,并允许他顺道游历欧美各国。74岁的他也得以坐着豪华的法国邮轮,来了一次欧美五国半年深度游。除了看洋景、开洋荤,大饱眼福、口福之外,这位老同志的心情也变好了。见了一帮洋朋友,有了洋大人的帮助,估计很快会“出口转内销”,自己复出指日可待了。

  果然,他又走马上任了。虽然只是个“总理衙门行走”,相当于调研员的闲职,与期望相去甚远,但总比窝在庙里强。久经考验的李鸿章很清楚,一旦开了头,就总会有机会。李鸿章正式入职后,他几乎天天到单位报到。当然,有时也会在贤良寺居所内办公,尤其是与外国公使见面时。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没多久,戊戌变法开始了,要精简机构,李鸿章的那个闲职也被撤掉了。废了好半天劲,竟又落得一身空。李鸿章有点心灰意冷,只好又回到贤良寺,继续过着“夕阳无限好”的退休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在寺里欣赏欣赏风景,与熟人扯扯闲篇外,慢慢开始关心起家务事来。比如哥哥的身体怎么样、孙子的学习好不好、老家的地怎么弄、自己的文集该送给谁等等。整天忙于这些琐事,排遣着无聊和寂寞。可他依然渴望着东山再起,不然又何必守着这贤良寺呢?

  4、东山再起终成空
  机会又来了,一年后,1899年秋,李鸿章突然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官。这官怎么来的呢?有人说,慈禧太后要废光绪皇帝,因此把他赶走,免得碍事。这个当然只是流言,李鸿章的能力不是盖的,贤良寺也不是白住的。广东洋人多,李老爷子又可以一展身手了。1900年1月,李鸿章千里迢迢来到广州。

  然而,屁股还没坐热,义和团已经从山东闹到了北京,到处沸沸扬扬,天翻地覆。不久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1900年6月14日,紧急召李鸿章回到北京,负责和洋人谈判。

  《马关条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李鸿章心知他又要当“背锅侠”了。但和当年相比,这回连首都都被人占领了。这口“锅”可不好背。李鸿章禀报:谈判有风险,签约要谨慎,是好是坏可不能全赖我啊。之后,他再次住进了熟悉的贤良寺。

  一进贤良寺,全副武装的俄国军队就体贴而周到地把他“保护”了起来。这回要谈不拢,估计老命也留不下了。洋人的态度很强硬,除了赔钱外,还要惩处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还要划使馆区,并驻兵;还要不准设防等等。每一条都是口大黑锅。

  1901年1月,签订完《辛丑条约》。竭尽全力的李鸿章立即被铺天盖地的“卖国贼”骂名完全包围了。这位老“背锅侠”也承受不住,口吐黑血,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也没法消停。因为《辛丑条约》的后续事宜还得要他来。既然已经有背锅的了,还有谁愿意来当第二个呢?在多重压力下,李鸿章病情迅速恶化,不久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慈禧太后发旨鼓励,说养好身体,等待表彰。

  但好日子终究没有等来。1901年11月7日,他的助手周馥前来探望,说:“君有何放心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之事,我辈可办,放心去吧!”李鸿章忽然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从眼窝中滚出,须臾气绝,终年78岁。

  李鸿章死后,贤良寺历经风雨,最终隐没入周围居民的大杂院中。在1990年的一场改造中,寺里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寺东的一进小院隐藏于峨峨高楼旁。这位晚清重臣的那些如烟往事也尽付于红尘中,徒为后人留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般的感怀与惆怅。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