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复原香山千年寺庙
2017年12月7日更新皈依佛网
  位于香山公园内的香山寺景区昨天面向公众试开放。作为清代静宜园著名的二十八景之一,香山寺修复工程自启动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仅修复的古建单体建筑就达13处,工程共涉及29尊佛像、35幅匾额,工程体量堪称巨大。在历时5年的修复过程中,香山公园的工作人员带领着300余位能工巧匠以高超的造园技艺和充满智慧的工程方法攻坚克难,共同完成了这个令几代香山人魂牵梦萦的“中国梦”。

  山门殿前幡杆
  3个月手工打磨
  “我在香山工作9年了,对于每个香山人来说,修复香山寺就像是我们的一个‘中国梦’,能够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感觉特别幸运”,香山公园工程队技术员刘帆是个土生土长的85后北京小伙,2013年底香山寺修复工程启动,他被任命为第三标段的甲方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图现场落实以及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监管工作。“说实话,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古建修复工程,心里真是没底儿,因为香山是山地公园,施工运输这个看似最简单的环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个挑战。”刘帆说。

  香山寺修复中所需要的各种木构件就有上万个,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最大的则有18米长。“白天公园有游客,我们的所有运输工作都只能在晚上进行,而且因为公园所处的位置,这些木构件都是大卡车从各地运过来,然后在香泉环岛换成小货车,辗转腾挪再被运到位于半山腰的工地现场”,香山寺山门殿前的两根幡杆就是刘帆口中最大的木构件,“这是两根云杉原木,刚运来的时候直径长达50厘米至60厘米,为了保证幡杆制作的质量,工人师傅首先要把这两根原木放到避光的大树荫儿底下晾上一段时间,然后进入第二道工序,让原木吸饱和水分,达到内部质量的水分均匀。”

  当时正值盛夏,刘帆就和工人一起将这两根巨型原木放入静翠湖浸泡,一个月后吸足水分的两根原木被从湖里捞起来再次进行阴干,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制作程序。木匠师傅用锛子将直径五六十厘米的原木打造成为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幡杆,“这个过程必须手工完成,因为机器虽然制作得更快,但是由于机器的刀片转速高会产生高温,有可能引起木质变形,那原木就彻底废了。”最终,经过近3个月的精细打磨,才有了如今山门殿前两根挺拔笔直的幡杆。

  上百张照片记录叠石
  只为修旧如旧
  提起在修复工程中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刘帆有些腼腆地笑着说:“‘眼界宽’景观里的假山叠石岩体加固费了很大功夫,也是工程的一大难点。”在刘帆的手机里至今还存着2013年底他拍下的这些假山石的“原貌”,图片中部分倒塌损毁严重的山石根本看不出原有的灵秀,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山石外形看似坚硬,实则内部已经酥软,稍微受力便会折断。为了能够尽可能详尽地普查这些山石,刘帆不顾危险多次钻进还没有加固的假山危石中,记录下山石尺寸的同时再用手机拍照记录下山石的形态。每天他都在山石间穿梭,拍照留存原始记录,以保证后续施工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原貌。

  在最开始讨论岩体加固的方案时,工程团队内部也曾有过分歧,有施工方提出可以将所有现存的假山叠石拆卸下来统一进行加固,然后再由工人重新码放,不过刘帆果断放弃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加固方案。“阅读香山寺的史料记载是我们每个香山人入职后第一时间学习的内容,其中有一段关于香山寺后苑叠石的记述,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后苑叠石全部采用西山的青石,石呈片块状,又称青云片,极具画意’,关于现存下来的这些假山叠石岩体加固的方案我们和施工方、监理方讨论了无数遍,甚至还有过激烈的争论,最终选择了工期比较长,但对于山石形状、姿态还原度更高的方案,修复的这个工程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我们不想因为自己的怕麻烦而留下任何遗憾。”

  刘帆用手机拍下了上百张假山叠石的图片,并以此作为依据,每一块叠石在进行加固后都会按照此前的样子进行码放,“这个工作不能进行得太快,基本上是拆一块、加固一块、装一块,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假山叠石的岩体加固和码放,连古建专家在验收时都对这片假山叠石修旧如旧的效果很满意。”

  为楹联匾额“集字”耗时一年半
  同样也是香山公园的年轻“老”员工,在公园研究室工作的李博主要负责香山寺修复工程中的佛造像、匾额制作和展览展陈工作。“修复工程里一共涉及29尊佛像、35幅匾额,工程量挺大的”,而最让李博印象深刻的则是他和美工老师傅长达一年多的“集字”工程,“香山寺在确定修复方案的时候,根据史料中的陈设档以及参考专家的意见,最终决定所有的匾额和楹联都采用乾隆体,为此我和美工王毅生老师买了很多册的乾隆御制诗,为的就是从这里边收集匾额和楹联所需要的字体。”

  虽然都是乾隆御笔,但是相同的一个字由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时的状态等因素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牌匾上的‘圆灵应现’这四个字,我们在进行图纸制作时,首先要从乾隆御制诗的画册中挑选出放在一起字体看上去比较和谐的几个字,然后在电脑上用修图软件把这几个字抠下来,再进行打印,送给专家组进行论证把关,最终选取最自然的字体组合,制作成为匾额图纸。”

  重现“前街、中寺、后苑”
  李博告诉记者,此次香山寺遗址修复工程依据清乾隆时期的形制复建。香山寺是乾隆钦定的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寺院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同时还添建了“买卖街”、“香云入座”牌楼、坛城等建筑,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的完美建筑格局,达到其历史上最大规模,并获御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年)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香山先后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掠,香山寺的宏伟建筑与精美园林也因此付诸一炬,仅余残垣断壁,遍山瓦砾。民国时期香山寺被香山慈幼院建为甘露旅馆;1990年香山公园拆除了原甘露旅馆房屋,清理了遗址,恢复台明、宇墙,重现寺庙格局;2012年本市正式启动香山寺修复工程;2016年修复工程主体建筑竣工;今年完成了匾额楹联、文化展览、佛造像等收尾工作,将重现“前街、中寺、后苑”的建筑格局。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