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丨则悟法师:珍稀候鸟白鹤正面临着种群延续危机
2020年5月29日更新皈依佛网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则悟法师提交了《关于建立极危珍稀鸟类白鹤国际迁徙通道中途栖息保育区的建议》。则悟法师指出,目前全球白鹤种群数量存量约4000只,其中在中国鄱阳湖越冬的白鹤数量已占全球98%,研究发现,迁徙路线上的危险是目前白鹤物种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悟法师表示,白鹤迁徙路线上中途休息补给区,不仅是白鹤的安全保障区,也是其种群延续的生命能量加油站。为此,则悟法师就建立白鹤国际迁徙通道中途栖息保育区,提出了5点具体建议。

  一、关于珍稀候鸟白鹤国际迁徙的背景资料
  电视记录片《鸟的迁徙》,通过在鸟的身上设置高清摄像头,通过鸟的视野,记录了鸟群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记录了鸟类以弱小的身躯,为了种群的延续,飞越万水千山,飞越崇山峻岭,博击暴风骤雨,逃脱天敌猎杀的过程。生命的延续从来就不中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鸟类作为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生命自有其蓬勃之道。但就迁徙的鸟类而言,种群的延续正面临着数千万年未有之变局,那就是人类活动对其栖息繁育空间的挤压,对于候鸟而言,迁移路途上的风险,正影响着一些珍惜鸟类的物种生存。

  (一)珍稀候鸟白鹤正面临着种群延续危机
  全世界共有15种鹤类,我国分布有9种,除丹顶鹤外,白鹤极危,白枕鹤、赤颈鹤、白头鹤、黑颈鹤易危,只有蓑羽鹤、沙丘鹤和灰鹤无危。

  目前,全球白鹤种群数量存量约4000只。世界上15种鹤类中,白鹤数量不是最少的,但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等级最高。原国际鹤类基金会副主席吉姆·哈里斯生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鹤之所以濒危等级最高,是因为迁徙路线单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鄱阳湖时,当时除中国鄱阳湖之外,全球还有另外两处白鹤越冬地,即伊朗和印度。2019年10月21日被命名为“OMID”的白鹤飞到伊朗越冬,这是西部迁徙路线连续多年监测到的仅剩一只白鹤。据印度发行量位居前列的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2010年报道,在2001年最后一次监测到白鹤后,印度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现越冬白鹤。乔治·阿基博说,从那以后,国际鹤类基金会没有收到在印度发现白鹤的信息。随着另两条迁徙路线几近丧失,在中国鄱阳湖区白鹤数量已占全球98%。鄱阳湖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也就是说,白鹤对鄱阳湖的依赖度太高了,一旦鄱阳湖出问题,白鹤最后一块家园可能就丧失了。

  庆幸的是,自1996年以来,江西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湿地和候鸟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各级政府和部门严格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另一个问题被提出,那就是,白鹤种群的延续危险,源于其每年南北迁徙飞行中的中途觅食休息地的空间被人类活动所挤压。

  (二)研究人员的发现
  2018年,沈阳理工大学的周海翔教授在辽河边上发现了两只受伤的白鹤,一只取食了有毒饵料,另一只身上受了枪伤,在救助了这两只白鹤后,周教授启动科研项目,在白鹤伤愈后重回迁徙前,在其身上安置了卫星追踪器用于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在此一年多,根据卫星追踪器所传送回来的信号,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在全世界存量白鹤种群,其繁育地在西伯利亚最北端临近北冰洋的苔原地带,每年秋季,成年白鹤携带子女,向南迁徙飞行,穿越东北平原,越过渤海湾、山东半岛,经苏北或湖北,到江西鄱阳湖地区越冬。

  根据白鹤迁移所经路线,科研人员对其迁徙沿线中途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情况十分不乐观,白鹤长途迁徙,其中途休息停留觅食的区域,是白鹤迁徙重要的生命能量补充节点,特别是当年夏天在繁殖地孵化的幼鸟,若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补给,体能无法承受长时间飞行,掉队则意味着死亡。另外,科研人员观测中发现,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鸟群,幼鸟的合理比例应当在10%-15%,但2019年迁徙的白鹤种群中,东北过境的白鹤种群1800余只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其中幼鸟比例不足2%,对于高濒危物种白鹤的保护工作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三)迁徙路线上的危险是白鹤物种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鄱阳湖是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蒙古国、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数十万只候鸟在鄱阳湖越冬,最高峰近70万只。鄱阳湖区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白鹤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供给。白鹤每年在鄱阳湖停留长达5个月。

  在整个鄱阳湖区,越来越多群众自发加入候鸟保护队伍,涌现出候鸟医院、候鸟保护采茶剧团、候鸟保护协会等一大批爱鸟护鸟民间团体,他们救治病伤候鸟、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参与湖区巡查。所以,当前白鹤物种保护的短板,应该是白鹤南飞北归一年两度迁徙穿梭路线上,中途重要觅食补给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如安徽宿迁骆马湖,曾经有过大片的湖泊湿地,湿地为鸟类迁徙提供了停留觅食的安全区域,但围田造湖及采砂使得湿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且无法修复,数百年来大批迁徙鸟类在此停留觅食的景象近年很难再现。白鹤种群只能转向江苏和安徽交界的石臼湖,而在历史上,石臼湖并没有白鹤栖息的记载。在湖北、湖南,许多地方的地名有“白鹤”或“黄鹤”(鹤的种群中并无“黄鹤”物种,生物学家认为,白鹤在幼年时羽毛呈鹅黄色,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上的“黄鹤一去不复返”,诗人观察到的应该是白鹤的迁徙活动)的字样,该地的湖泊地带,也是历史上白鹤的越冬栖息之地。

  白鹤在迁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需要中途休息与觅食补充体能。特别是当年出生的幼鹤,其首次参加迁徙,无法判断路线,途中若体力不支掉队或落单,意味着它基本无法独立生存,从这个意义而言,白鹤迁徙路线上中途休息补给区,不仅是白鹤的安全保障区,也是其种群延续的生命能量加油站。

  二、具体建议
  (一)从观念上充分认识白鹤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从生物角度而言,白鹤因其种群数量的减少、迁徙路线的单一,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等级最高;二是就传统文化而言,白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吉祥、长寿和情操高洁的象征,也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白鹤物种的保护,可成为中国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融合点,也可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与行动。

  (二)明确并规划建设白鹤迁徙中途保育重要节点区域 <
  一是组织白鹤迁徙研究专项科考行动。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考察队,通过对白鹤迁徙路线的研究,科学规划白鹤迁徙中途保育重点节点区域。

  二是建议根据白鹤迁徙中途保育区的重要程度,分级建设国家级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申请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白鹤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现状严峻性,对考察队确定或拟定的白鹤中途重要栖息区域,由地方政府先行采取生态保育和白鹤过境紧急保护措施。

  三是探索中国特色的荒野保护工作机制。在鄱阳湖区的白鹤栖息地保护过程中,曾经有湖区农民种藕苦于被白鹤觅食影响产量,准备转种水稻,志愿者发现后,以合同方式约定由农民在该地块种植白鹤喜爱的植物,收入损失由志愿者以向社会众筹集资的方式补足。在国外,也有荒野保护的环保理念,即由慈善捐赠或社会众筹的方式,将某些更具环保生态意义的成片地区或小块区域,该地块不再从事生产或一般人类活动,任其荒芜或保持原生态,侧重地块对环境保育的意义,或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保育地。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不同的是,荒野保护主体,更多是环保组织或社会力量,以购买、租赁生态价值土地后进行环境保育,荒野保护因为其机制的灵活性,在生态保护中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益补充。科研人员在考察中发现,迁徙过程中,除较大、集中的中途休息觅食场所外,也会到稻田或河漫滩湿地觅食,故划定并建设自然保护区外,也可以通过荒野保护机制,以环保社会组织为主体,在鸟类迁徙路线上,向当地村委会或农民租赁土地,因地制宜建设小规模的荒野中途之家,这些地块不再进行一般性种植、养殖生产活动,以生态保育为其土地主要功能,将其建设成包括白鹤在内的鸟类在迁徙途中栖息觅食的“中途之家”。

  四是落实生态补偿基金支付转移机制。对建立国家级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省份、县市,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得到相应的补偿,基金可用于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可用于补偿因生态保护而利益受损、生产生活受限的单位或个人。

  五是建立白鹤物种保护研究、物种保护教育的长效机制。条件成熟时可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专门的白鹤保护研究所。通过中央电视台制作相关的白鹤迁移及保护环境教育记录片,提升民众对白鹤保护工作的知晓与认知。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