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个佛门驿站丨粤港澳大湾区佛寺巡礼
2020年11月20日更新皈依佛网
  2020粤港澳佛教文化交流会于11月14日开幕,这是粤港澳佛教界的一次盛会,对于增进粤港澳大湾区佛教界的友谊,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交流和民心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地域相近,三地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同宗同源、法乳一脉。顺遂2020粤港澳佛教文化交流会因缘,凤凰网佛教带你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佛教道场。图为广州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光孝路109号,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广州有民谚曰:“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光孝寺是中外高僧往来传法的重要基地:既是西方梵僧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法的第一个佛门驿站,又是中国僧人从海路去西天取经的始发港。

  这里最初为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府第,三国时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苛子树,又称“苛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易“苛林”为“诃林”。

  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在此创建佛殿,名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昙摩耶舍译有佛教重要论典《舍利弗阿毘昙》。

  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此建立戒坛和毗卢殿,又称为制止寺。求那跋陀罗不仅是翻译了《杂阿含经》、《胜鬘经》、《楞伽经》等重要佛经的著名译经家,也是中土禅宗建立的重要禅师,其翻译的《楞伽经》为禅宗的宗经之一。

  梁天监元年(502年),天竺高僧智药三藏到达广州,从释迦牟尼佛成道处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为中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移植的菩提树。

  大通元年(527年)九月,禅宗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土初祖菩提达摩西来中土,曾驻锡寺内。

  陈武帝天嘉三年(562年),真谛三藏南下广州在寺内译经,译出了《摄大乘论》、《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大乘唯识论》、《俱舍论偈》等重要论典,推动了中国南北朝时代摄论宗和俱舍宗的成立。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改寺名为乾明法性寺。仪凤元年(676年),六祖慧能来到法性寺,因风幡妙论打动大众,受住持印宗法师之请,出示传承禅宗衣钵,翌年(66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菩提树下剃度受戒。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出家剃度因缘,住持僧法才募款建瘗发塔于此。

  唐神龙元年(705),中印度高僧般剌蜜帝在寺内译出《楞严经》。唐代译经家义净三藏和唐密大师金刚智、不空三藏等都曾在本寺过往存化。

  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在此住过一个春天。

  宋朝初期,朝廷诏改寺名为乾禅院,复改为崇宁万寿禅寺、天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匾额,才改名光孝寺,并沿用至今。

  光孝寺存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1961年,光孝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的西铁塔。西铁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台风塌屋压坏四层,现在只剩下三层。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