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觉经讲记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净空法师讲述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这一品是弥勒菩萨代表我们接受世尊的开示,也是他提出的听经心得。经上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状况。如果不是佛为我们说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迷惑颠倒,很难觉察这些事实真相。弥勒听了,心开意解。

‘明’是明白、明了。我们自己想想,能不能像弥勒菩萨一样的真明了,真能改过自新,依教奉行?

第一段是佛教我们离苦的方法,要能体会佛陀慈悲教诲的深义。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从弥勒菩萨这一段感受里,我们就很明白看出佛的教诫,范围非常广大。三学是戒学、定学、慧学。接受佛的教诫,都可以包括在戒学之中。‘戒’不定指狭义的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不局限于律仪戒,而是世尊所有一切教诲都是“教戒”。这是我们要明了,要遵守的。尤其后世的祖师们常常勉励我们‘持戒念佛’,警惕我们‘严持戒律’。戒律包括佛所有的教诫,我们都应当严格遵守,即是守法之深义。这个范围就大,不限于这几条律仪戒。

“甚深甚善”。‘深’是指理;‘善’指方法。理非常之深,方法很善巧。特别是念佛法门,要想这一句佛号念得得力,真实可靠,《观经》上讲的三种净业是佛法真实的基础。无论修学那一宗派、那一法门,都要从这个基础上建立,这样修学才得力,才靠得住。

净宗学会成立之后,在行门方面我提出五个科目:第一、‘三福’。‘三福’细说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就是详细说明‘三福’。这是真实的地基,修行的基础。第二、‘六和’。六和敬非常重要,由这个基础才谈得上三学、六度。第三、‘三学’,是大小乘人共修的。第四、‘六度’,是菩萨主修的。第五、‘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共修的。

今年过年,我深深有感,同修们念佛是念得不错,但造业而未能消业障,因此念佛功夫不得力。我就想到日本东照宫的三只猴子,如果真正能向这三只猴子学习,我们的功夫一定得力。凡是与自己无关的事,少看、少听、也不要说。这个方法非常善,容易记,也容易做,于是我将这三只猴子的图像印了二万张,赠送大众做个警惕。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这句所含的境界非常深广。不但佛以《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诸佛菩萨,也都在这个法门的教导之内。也许诸位会怀疑,菩萨可以包括,怎么可以包括诸佛?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所说‘诸佛’,指圆教初住菩萨至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称作诸佛。何以故?圆教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即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大师说‘六即佛’里的‘分证佛’。他说‘诸佛’是指这些。如果以天台教义而言,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除圆教佛之外,其他诸佛见性皆不圆满,还是要接受释迦牟尼佛《无量寿经》的教导。所以,‘皆蒙慈恩,解脱忧苦’包括的范围非常深广,广到尽虚空遍法界,可见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

“佛为法王”,这是弥勒菩萨尊称本师释迦牟尼佛。

“尊超群圣”。‘圣’是指十地菩萨。通常我们讲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称为‘十圣’;加上等觉就是十一地,称为‘大圣’。佛是超过十地、等觉菩萨。

“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的智慧、德能是究竟圆满的,六根的能力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大至虚空法界,小至极微尘,没有一样他见不到、听不到的,没有他能力达不到的。

在此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佛有这样殊胜圆满的智慧德能,就是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个个也都具有如此殊胜圆满的智慧德能。佛的这些德能现前,都起作用。众生虽然有这些能力,但不起作用;因为有障碍。佛在经上常讲‘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有时又讲‘三障’。三障不比二障多,因为三障皆从‘烦恼障’开出,惑障(迷惑)、业障(造业)、报障(受果报)。惑、业、报,都属于烦恼障,我们常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所以,二障比三障范围广;三障不包含‘所知障’。

假如把障碍消除,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二障之消除,要先断烦恼,再破所知,不能把顺序颠倒。就像穿衣服一样,一定先穿里面再穿外面;脱衣服,一定先脱外面后脱里面的,是同样的道理。它有顺序、有次第,因此佛在‘四弘誓愿’里教我们先断烦恼,后学法门,也是破二障而已。二障从那里来?佛告诉我们,是从妄想、执著而来。《华严经》上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所知障,执著就成烦恼障。我们若能破除二障,自性的智慧功德自然就现前。不必求,只要破障就好。这是这两句经文所含的深义。

唯有佛的能力完全恢复,他才能作“一切天人之师”,才有能力教导九法界众生。‘一切天人’包括三界之外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我们称这些人为‘第一义天’,是天人中最高、最殊胜的。所以,此处的‘天人’不仅是六道里的天道与人道,范围很广大。此段是赞叹,赞佛也是赞叹一切众生自己的性德。

“今得值佛”。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得人身难,失人身容易,因此佛教我们要珍惜人身。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觉悟,所以人身可贵,即贵在容易觉悟。这是第一个‘难’,我们已经得到了。第二、佛法难闻。‘今得值佛’,这是遇到佛!闻法难,这道难关也破了。佛法难闻今已闻,这是多么难得、多么幸运。佛法中第一殊胜的净土法门,也幸运的闻到了,并且认真修学,深信必能在一生中成就。修学其他大乘法门,如果这一生中不能把见思烦恼断尽,我们的修学就不能算成就,来世还是六道轮回;只不过修得好,到三善道享福。福报享多,人就迷惑,就造业。所以,福享完了,所造罪业的恶报就现前,又要堕恶道。这是佛经上讲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福享尽就堕落,很冤枉!

在所有法门中,唯独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能教人一生成就。这个法门非常殊胜,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没有一尊佛不修学。这是佛法中最难闻到的。在台湾的同修也许不觉得,净宗法门那一个不晓得,一句阿弥陀佛,个个都会念。在台湾,到处电线杆、墙壁上都贴有‘阿弥陀佛’,谁不知道有阿弥陀佛!这个知道是眼睛知道、耳朵知道、嘴巴知道,但是心里糊涂,心里不知道。所以,虽然会念,念得不得力,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没有把念佛看成我们这一生中第一桩大事,这就当面错过了。

弥勒菩萨说“复闻无量寿声”,这是第三重难。这个‘闻’是真正觉悟,悟知唯独念佛往生法门保证一生圆满成佛,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我常说,知道名号的人很多;但此一句名号的真实功德,知道的人就不多。夏莲居老居士讲,‘万亿人中一二知’,‘知’就是知道名号功德,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的功德太少了。这三大难,弥勒菩萨跟与会的大众们都突破了。

“靡不欢喜,心得开明”是无限的欢喜。‘开’是指从前的心是闭塞的,现在茅塞顿开,这多快乐!‘明’是心地的污染,今天都洗刷干净,心地真正光明了。弥勒菩萨这几句话,代表当时与会的大众,听释迦牟尼佛从开经一直讲至此处的心得,也是当时这些听经大众们的感受。我们也应当反省,有没有这个感受,有没有这个受用。

佛告弥勒。

弥勒菩萨将他的心得报告出来之后,佛对他加以赞叹。赞叹里,又有很殷勤的教诲。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最真实?‘敬佛’。我们敬不敬佛?我们是表面形式上敬佛,实际上,决没有把佛放在心上。如果真把佛放在心上,就差不多快成佛了。因为‘心是佛,佛是心’,那有不成佛的道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是什么?说穿了就两个字而已,一是‘孝’,一是‘敬’。能孝亲,能尊师,佛法就圆满。孝敬诚于中,自然形于外。我们心里有一个妄念就不敬。佛教我们修清净心,心里还有妄念,就是不敬。不敬佛就不孝。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都是孝敬。我们处世、待人、接物,不遵守佛的教训去做,就是大不敬。佛教我们养心、养身,要清净,处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们做到了几分?

从这里看,才懂得这两句话真正的意义,才知道‘敬于佛’是真正的大善。敬于佛的人,对佛的每句话都有深刻的体会,会认真做到。对于理事真正觉悟,才晓得真正要做到‘孝敬’。凡夫很难!大乘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的‘孝敬’才真实。

六道凡夫能死心塌地,二六时中念念不忘这句名号,这是‘孝敬’,也就是平常所讲的‘老实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就是老实念佛的注解。什么是‘老实’?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老实。一天到晚心里除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决没有一个妄念,这是“敬于佛者”。还打妄想,那里有敬意!‘敬佛’决定是依教奉行。

我常常劝勉同修,一个人在世间,学业、道业成败的关键在老师。能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识,真正好老师,成功机会就很大。若遇不到一位真正善知识,这一生要想成就,就太难了。什么人是真正善知识?自己心目中最仰慕的人,最尊敬的人,此人即是自己的真正善知识。因为你尊重他、佩服他,他所讲的话,自己才能完全接受,完全照做,这就是成功的道理。若非心目中最仰慕的人,他的学问、道德再高,即使古佛再来也度不了。这就是佛门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诸位要想亲近一位善知识,不要只看善知识的名气。知名度很高,那没有用处,不是自己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我劝你不要亲近他。因为得不到实益,而把精神、光阴都浪费了,非常可惜!光阴一去不再来。

我这一生中得一点小成就,就是遇到的老师都是我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从民国四十二年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以后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我在台湾有三位老师,确实是心中最仰慕的人,所以他们教我好教,因为我听话。别人教我,我会跟他抬杠、顶嘴,不服气,不能接受。我把修学的经验提供给诸位作参考。

再仔细观察古圣先贤,每个有成就的人都有师承。《六祖坛经》上玄策禅师讲,‘若无师自通,威音王佛以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后,无师自通的尽是天魔外道’。威音王以后,没有师承决不能成就。威音王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佛?是久远劫以前的古佛,年数算都算不清了。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诉大众,我们求学、求道,一定要有‘师承’。那个是最好的师承?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不变的标准,就是自己心目中仰慕的人。唯有他说的话,决定不打折扣,百分之百照做,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就是我们的好老师,跟他学就对了。

世出世法贵在一个‘敬’字。有真诚的敬意,才能依教奉行,这是‘大善’。当然,弥勒菩萨与在座的这些大众,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对佛陀确实有敬意,确实听话。佛在此地再次开示:

实当念佛。

具足圆满孝敬之人,佛授予他最圆满、最真实的大法。如果不是一位具足圆满孝敬的人,劝他也没用处,他不会听的。劝他“实当念佛”,他以为念佛是佛度没知识的老太婆,像我这样有学问的人,怎么也念这句阿弥陀佛,我不服气,不能接受。这就是没有孝敬,所以佛对这些人,不劝他念佛。他喜欢研究的,佛教他学文史,天天用脑筋。不喜欢用头脑的,佛教他参禅,一天到晚什么都不要想。佛的方法很多,应机施教。具足圆满孝敬的,佛才为他开示‘第一真实圆满的法门’,就是劝他‘念佛’。念佛这个法门是如来所说的第一法,这部经是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截断狐疑。

对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决定不怀疑。怀疑用‘狐’字,因为狐狸疑心最重,所以用它作比喻。常常喜欢怀疑的人,都称为‘狐疑’。要把这个疑心断掉,连根拔除,对念佛往生法门丝毫怀疑都没有,信心才能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以清净心念佛,才能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拔除妄念,没有所知障,可是还有烦恼障。烦恼障要是不清除,也会影响所知障。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这两句话要我们断烦恼,对于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没有贪爱、没有欲望。有欲望、有贪念,纵然对于念佛法门生清净信心,也很难往生,因为世缘的贪念断不了。带业往生,只能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从前造的,现在不造恶业。不能因为带业可以往生,天天造恶业,以为到时还可以带业往生,这是错误的想法。

‘爱欲’就是见思烦恼。贪、嗔、痴、慢、疑是思烦恼,错误的思想。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是见烦恼,错误的见解。见取见跟戒取见,俗称‘成见’,一是‘因’上的成见,一是‘果’上的成见。戒取是因上的;见取是果上的。这两大类的烦恼,必要‘截断狐疑’,毫无犹豫的都要去掉。

“杜众恶源”。‘杜’是杜绝。教我们时时刻刻防范,不要以为小小的恶念起来没有关系,小小过失也没有关系,殊不知,积小过就变成大过失。所以,古人修行讲求,发现过失决不能留到明天再改,因为太晚了。留到明天再忏悔、再改,已经忏不掉了。真正用功的人在什么地方用功?‘断相续心’。一个恶念起来,下一个念头就断了,决不使恶念相续,真的是‘防微杜渐’,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把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过来。那些想法、作法是正的,那些是不正的?从大乘佛法上说,有念皆妄。有念、有想,都是妄想,研究经典,也是打妄想,因为经典没有意思。经典怎么会没有意思?因为佛没有意思,菩萨也没有意思,佛菩萨说出来的经,那里会有意思。你怎么可以研究思想它?一想就错,一想就落在意识里,则研究的不是佛经,而是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妄想当作佛经,这个罪过大,所以佛经不能想。不想,行不行?不想又落在无明里,也错了。想也不对,不想也不对,怎么办?佛教我们一个方法,‘老实念’,恭恭敬敬一味的念下去。念的时候,自然有意思涌现,不是想的,是悟的,那个意思才是真实义,但不可执著。这样的悟,也要看悟入的境界,有浅深大小不同。因此,如果经文有意思的话,它是有无量义。

从初学一直到成佛,天天念、天天有悟处,永无止境。你们听录音带,我所讲的经,同一部经有讲过多遍的,遍遍不同;仔细留意的听,会发现天天不一样。我没有准备,也没有研究。如果我有准备、有研究,则每次讲的都一样。因为有准备,就有讲义。如学校里教书的老师,教一年级国文的,年年教一年级,他一本讲义用几十年,每一次讲的都一样,因为只有一个意思。唯独没有意思,就不一样。这是要真正修行,要有真实的功夫。功夫是什么,是心地清净无染。如果就经文而言,就是知道孝敬,能孝敬于佛、师。真正念佛,绝不怀疑,能把身心世界都放下,心地一尘不染,这是‘功夫’。功夫不在形式,不在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磕多少头,此皆是形式。形式对初学的人有用处。

我初学时也搞形式,亲近忏云法师半年,每天拜八百拜,多的时候拜一千多拜。忏云法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弥陀经疏钞》、《要解》、《通赞疏》。他没有为我讲解,让我自己看,自己研究。以后在台中初学讲经很苦,要用笔记,要找很多参考资料,怕上台之后下不了台。那个时候所讲的,是尝试学习,全是妄想、分别、执著。但我在台上非常恭敬,把每位听众都看成我的老师,自己是学生。这么多人来监学,每一天来听我的学习报告,我才会进步。

这几天听到你们研究《了凡四训》,讲到懈怠、懒惰这些毛病。懒惰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是很可怕的障碍。用什么方法对治?发心上台讲经是好方法。我自己这个毛病也很重,年轻的时候非常担心若懈怠、懒惰就不能成就,于是只要有人请我讲经,我都答应,从不拒绝。人家说我喜欢讲经,我说:‘不是我喜欢,我要藉这个方法不让自己懒惰、懈怠下去。’因为人家找我讲一部经,我都要查字典,找参考资料,所以每天逼著不能不读书,不能不认真修行。如果只是读而不能照做,则无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顶多只能讲得熟,熟能生巧,到此为止。所修的是福,不是慧。没有定慧,所修行的只是人天福报,要求往生都有问题,都靠不住。

一面读经、研究经论,一面依照经典教训认真学习。特别是在讲台上,讲到佛教人,这个不可以做,那个应当要做;天天讲给别人听,自己做不到,总觉得难为情。常常讲,常常劝自己,不知不觉地,自己就慢慢做到了。不是勉强做,自然就会做。因为印象太深,一遍又一遍的印在心里,处世、待人、接物,时时警惕,时时警觉。这种警觉不须作意,自然就提得起来。所以,‘熟’是决定不能间断。

要天天讲经,我从出家就开始讲经,今年三十四年,从没中断过。以我的经验,讲经讲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讲到自在,是十年以后,前十年没有这个功夫。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我摆脱一切注解,不再看古今人的注解,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差不多是三十年的时间,才什么注解都不用,也不需要准备。现在用的功夫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我用功,你们看得到,看到我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多少时间在研究;现在看到我什么事都没有。古人所讲的‘饥来食,困来眠’,我的体验是三十年的功夫,也可以提供给诸位作参考。

断疑生信,舍弃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非常重要,决定要舍弃,丝毫不能沾染。经文里,每一字、每一句含义都是无尽的深广。像这几句,我们能不能做到,是不是认真努力在做?

经文到此是讲自己的成就。佛教诫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求道,才能成就。成就之后要‘劝进行者’,要帮助别人,否则就变成小乘。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

“无所挂碍”是得大自在。为什么得大自在?‘拔诸爱欲,杜众恶源’。心没有恶念,身没有恶行,口没有恶言,怎么不自在。

开示正道。

菩萨的事业就只有这一桩事,所以倒驾慈航回到三界之中。‘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里包括欲界天、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都是菩萨游历之处,也都是菩萨教化的场所。那个地方众生有缘,就去示现教化;那个地方众生机缘成熟,就去帮助他们,接引他们往生。

“开示”两个字很不容易做到。‘开’是开启,把众生闭塞的心打开,使他能觉悟。上根、利根的人,佛这一开示,他就觉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把他的茅塞拔掉,把他的心打开,他还是不知道,必须示现给他看。‘示’是指示,这样他才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辨别善恶、是非。‘示’的标准是正道。“正道”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学佛的同修不可以不知道,在大乘佛法里就是‘三宝’。我们学佛,一开始就要‘皈依三宝’。三宝是‘自性三宝’,也就是‘觉、正、净’。在本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即是正道。清净是自性僧宝;平等是自性法宝;觉是自性佛宝。

‘学佛’不是学外面的佛,是觉悟自性三宝。今天有许多没学过佛的人,同修们常常劝他学佛,他不肯接受,反而骂你迷信,其原因实在是自己没有善巧方便。如果真的有善巧方便,‘佛’是什么?佛是清净心,你想不想心清净?那一个人不想心清净。身心清净就健康长寿,这对于自己的利益实在太大、太密切,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这就是‘三宝’,就是‘佛法’。为人介绍时,要介绍真正要紧处,人家听了当然欢喜,当然接受。不要跟他讲,这个菩萨很灵,那个菩萨神通很大,否则人家就说你迷信。你是真的讲错,介绍错了;必须介绍‘正道’给他。劝人念佛不容易,世尊在此对弥勒菩萨讲‘实当念佛’。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才跟他讲实当念佛,因为他能相信、能接受,听了不怀疑。

‘正道’一定要清楚,要理解。佛法所修学的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的‘正道’。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可以广泛的介绍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要介绍参禅,若无真善知识指导,参禅的确不易。介绍‘读经’,一般人都能接受。读经的要领是‘不求解义’,用这个方法止息妄念,修清净心。如果读经时还研究其中的意思,心又不得清净。若不读经,自然就打妄想,所读的经文愈长愈好。

古人读经,多半选《法华经》、《楞严经》。这两部经的分量恰到好处,从头到尾念一遍,一般人要念八个小时。一天八个小时不打妄想,这是好功夫。念得很熟也要五个小时。现代人工作很忙,没那么多时间读诵,就劝他念《无量寿经》最好。这部经不太长,也不太短,初学的人念一遍需一个半钟点,念熟之后只要一个小时。一天有一个小时不打妄想,头脑清净,对于身体健康就有很大的帮助。只教他念,不要让他想。念熟了,意思自然就明了;熏习久了,自然能发心依教奉行,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开示正道”。

度未度者。

还没有得度的、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我们要给他接触佛法的机会。没有正确认识佛法的,要教导他。佛法是佛陀的教育,决不是宗教。佛陀的教育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党派,超越宗教。何以知之?请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的那些菩萨们,国籍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他们都来学佛,都来接受佛陀教育,而且都在佛陀教育里修得学位(菩萨是学位)。其中一位宗教徒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导人;遍行外道也是一位虔诚的宗教界的长老,可见它是超越宗教的。我们必须为人解释清楚,基督教徒也很乐意来修学,天主教的人也喜欢来修学,都来皈依三宝,来修学佛法;因为这是接受圆满智慧的教育。

佛陀教育确实没有宗教的界限。如果说,我们是佛教,他是基督教,彼此互相诽谤,我们的清净心即失去了,平等心也没有了。所以,要把佛法介绍给不知道佛法的人;想要在这一生中真正得成就的,把成就的方法介绍给他。这就是菩萨事业,是菩萨应当做的。这一段经文不长,但是字字句句都非常实用,我们应当好好的学习。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世间的真实状况,才会发心断恶修善。总而言之,三界统苦,这是事实。世间人所谓‘乐’,实际上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决不是事实真相,只是受苦暂停。暂时停止的感觉以为是乐,其实它只是暂停而已,不是真的没有。佛要不提醒我们,自己不能很冷静细心想想,这桩事确实被疏忽,导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许多的错觉。错误的想法与看法,必然有错误的造作,这才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有没有终了的时候?没有。

“若曹”是指你们大家。佛在此告诉我们,应当知道,“十方人民”不是单指娑婆世界,而是指十方一切诸佛世界,六道众生大致上都是一样的,跟我们此处相差不多。

“永劫以来”。从时间上说,太长远了,长远到没有法子计算。“辗转五道”。‘五道’就是平常讲的六道,说五道就不含阿修罗道。《楞严经》里讲得很明白,除了地狱道没有阿修罗,其他四道,天上、人间、畜生、饿鬼皆有阿修罗。凡是阿修罗都是有福没有德。福报在那里修?罪与福都在人道修。天人只知道享福,不会修福。三恶道人受罪,造业的机会也很少。唯独人道可以造恶与修善,所以感得六道轮回。

我们讲六道,就是将天阿修罗也算是一道,他有天人之福,没有天人之德。我们常讲凶神恶煞,就是阿修罗。天上也有凶神、有恶煞;鬼道也有恶鬼、有罗刹,是鬼道的阿修罗。阿修罗怎么得来的?他们肯修福,所以福报很大,但是他们的嫉妒心、嗔恚心很重。因此,感得大福报,然而还有嫉妒、嗔恨的习气。在天上就变成恶神,不是善神。在鬼道也变成恶鬼。在人间就变成恶人,像希特勒、史达林这一类的都是人间的阿修罗。于是辗转五道,永远没完没了,这才是事实真相。

在此五道中,人道的寿命短,其他四道的寿命都很长。实在幸亏作人的时间短,造作罪恶还有限度。如果人的寿命长,一生造善固然好,若造恶业还得了。知道这个事实状况,才真正“忧苦不绝”。了解事实状况,才晓得担忧,才知道是苦,没有乐。

我们得人身,就是苦本。每天要吃三餐饭,一餐不吃就饿得很苦。吃饱了很快乐,那是苦受暂时停止。假如真乐,作人不须吃饭、喝水,这多快乐!累了要休息,不休息苦就来。由此可知,身是一切苦受的根源,有什么好处。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生之苦,如果不是佛在经上说得那么详细,我们想像不到。

佛说,一个人来投胎是由四种缘而来的,如果子女跟父母没有缘分就不会来。这四种缘分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想想,家亲眷属是报恩的多,还是报怨的多?只想想我们自己处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常受恩惠?你不给人恩惠,谁来报你的恩!你一天到晚看这人不顺眼,那人也看不惯,你的周围都是冤家债主,将来到你家投胎就是报怨的,不是报恩的。报恩是天生的孝子贤孙,外面诱惑都不会带坏。为什么善人家里生的小孩都善?善与善感应。你修善,我也修善,彼此非常欢喜,志同道合,而且过去世又有关系,自然就来了。恶与恶交感,你喜欢做坏事,我也喜欢做坏事,志同道合,他就来了,这就是败家子,报怨来的。晓得事实真相,平常处世、待人、接物,尽量施恩,绝对不与人结冤仇。结了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事非常可怕!冤仇愈结愈深,愈报愈残酷。

神识来投胎,一入胎就不自由。没有入胎的时候,他自由自在。孔子称之为‘游魂’,《易经》上讲的‘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两句话对于宇宙人生的观察,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当时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游魂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灵魂’。事实上他不灵,真的是冥顽不灵。说‘游魂’很有道理,他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不稳定,到处乱跑。可是他一入胎就不能动,就失去自由,所以佛经把胎胞比成地狱。这十个月的坐胎,就等于在地狱受罪一样,他的感受不晓得有多少年!我们常讲‘度日如年’,坐胎时在母亲肚子里,真是度日如年,所以称作‘胎狱’。他的苦乐随著母亲的心情而变化:母亲欢喜的时候,他的苦受比较少;母亲一不高兴,他在里面就非常痛苦;母亲喝一杯热茶,他就像在火烧地狱一样;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寒冰地狱一样。他有种种感受,非常痛苦。

“生时苦痛”。出生的时候,佛在经上形容,有如通过夹山地狱。生出来的时候,皮肤跟外面空气接触,就像针刺在身上一样,所以一出生就痛哭。你们看,那一个小孩出生时笑咪咪的?没有见过,皆是大声痛哭,就证明他出生不快乐。人在痛苦的时候才哭,所以一生下来就苦,苦一辈子,永远苦不完。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已经过了这一关,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愚痴。

人不能不老,不老就短命。若不欢喜短命,就要受老苦、病苦。纵然现前还没有亲身体验到,但在周边环境的人都看得到,或者自己家里有老人,亲戚朋友中有老人,再不然到老人院参观。外国有许多老人公寓、老人院,办得很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照顾,不觉得缺乏,但是精神生活之苦,没有办法解决。老人住在那个环境里有什么感觉?坐吃等死!就像判了死刑一样,日期已经定了,只是还没有执行,非常可怜!而且老人院里每天都有老人过世,抬著走了。看到今天这房间空了,明天那房间空了,想想过几天轮到自己,这种痛苦的精神生活,就不是物质生活能弥补的。

老人的幸福,是在年老时能有机会经常跟年轻人相处在一起,他心情就愉快。见不到一个年轻人,心里就悲哀,这是必然的道理。今天社会的发展已迈向工商业时代,每个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中国人还有一点旧观念,星期天或者半月、一月会去看看老人。外国人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一年难得去看一次,甚至十年、八年才想到还有父母在,想去看看,到那里也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或者已经死了都不知道。有的小孩十几岁离开家庭之后,一生都不再见面,这在外国是很平常的现象。

‘病苦’。病的时候自己活动能力失掉,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料。死是最痛苦的,究竟痛苦到什么程度,也无法想像。佛在经上比喻:人的神识离开身体时,痛苦就像生龟脱壳,活的乌龟被剥下壳来。佛以此形容‘死苦’。

除生、老、病、死之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我们身外之苦,那里有乐?佛说的都是事实真相。

“恶臭不净”是讲我们的身体,一星期不洗澡,身上就臭,谁都不愿意接近你。‘恶’是恶念。贪、嗔、痴、慢是恶。身体细胞新陈代谢,不干净。要真正认清楚事实,才知道佛所讲的事实真相一点都没错。

“无可乐者”。这个世间那有可乐之事,所有一切万法刹那变化,皆是无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是真实的。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唯独西方世界不一样,西方世界是真常不是无常。为什么它是真常?西方世界没有一个人作恶,没有一个人有恶念。当知一切现象唯识所变,一切众生生活环境是随著意念起变化的,经上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之殊胜,是他方诸佛国土所没有的。这要归功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之清净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我们要求往生西方净土,必要修清净心,要修至善之心,则决定往生。为什么要念这一句佛号?是把我们的妄想杂念念掉,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目的在此。‘心净则土净’,这样才能感应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们修善;前面经文令人知恶断恶。心清净,身就清净,体质自然改变。世间人用医疗、药物来改造体质,能不能达到目标?能达到有限的目标,绝对达不到真正改变体质的目标。因为体质是属于依报,真正控制体质变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体怎么可能健康。什么样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恶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独清净平等觉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

宜自决断。

‘宜’是应该。自己觉悟了、明白了,就应该下定决心,要有决断。

洗除心垢。

我们心理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洗得干干净净。用什么方法洗?我们今天采取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用这一句名号,念念提起觉正净,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洗得干干净净。名号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别、执著是无始劫来心理累积的污垢剧毒。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此乃世尊一语道破一切众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著演变成‘烦恼障’,变成两大障碍,于是清净心永远被障碍埋没。虽有清净平等觉,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怜。

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许多方法门径只有一个目标,“洗除心垢”。参禅用参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三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今天采取‘执持名号’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来得方便。行、住、坐、卧,随时随处,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限制。

参禅的人一定要在禅堂打坐,离开禅堂功夫就断了。念佛法门,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时一切处,功夫可以不间断;不像其他的法门功夫容易间断。密宗里有许多仪轨,若做不到就不相应,所以要有时间,要有修学的环境。总之,都没有这一句佛号方便。何况其他法门全靠‘自力’,念佛法门称‘二力法门’,有弥陀弘愿誓力的加持,这与修学其他法门不一样。念佛用的功夫少,收获则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许多法门里选择念佛法门的道理,这是智慧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佛教我们要: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佛陀指示我们的原则,我们要做到。我们的行为、言语要以‘忠信’为准则,能做到这两个字,就是‘尊师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没有老师。老师教我们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现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树的根一样。忠信是枝叶,是从根本生的,表里要如一。‘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心口不相应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学的基础,就是《观经》三福十一句,从初发心到成佛都不能违背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后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劝进行者’。前十句的境界无限深广,从那里修起?从孝敬开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陀教我们从孝亲、尊师开始,一直到成佛,还是修这个根本法。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还是孝敬。若问佛法修的是什么?可以说自始至终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里相应”,我们要认真做到。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敬就没有做到圆满,因为心垢没洗干净。老师要我们‘洗除心垢’,还有一念无明没洗干净,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圆满。必至成佛,心垢洗得干干净净,丝毫污染都没有,圆成佛道,这才得大圆满。‘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圆满,这就是佛法。

我们天天拿著好香、鲜花、水果拜佛,磕头作揖,希望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天下太平,这些念头全是污染。佛是教我们把污染洗掉,不是教我们天天增长污染。污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没有狂热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执的基础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破迷开悟。这是它们的不同处。

我们心目中佛菩萨是老师,不是神明。家里供养老师的形像,我们见到,会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觉,这就是学佛,这才是佛弟子。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决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圆满、最完备、最真实的优良教育,世出世法里确实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们虽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圆满。因为只讲到人天法门,而且只能说达到欲界天,达不到色界天。因为色界天要修禅定,儒家没有修定,所说的‘止于至善’,其‘至善’是有范围的。如果止于至善用在佛法上,这个至善是没有止境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众生因为不知道环境的事实真相,自然就不晓得为什么要断恶,为什要修善。经典就是老师为我们说明此事,讲得清楚明白,使我们知道真正应该断恶修善。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这四句是佛教我们自己得到老师教诲的真实利益,一定要发心帮助别人。若社会上多数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会自然和谐,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日子过。所以,不是自己一个人善就行,还要帮助一切人断恶修善,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尽的义务。

“人能自度”,自己确实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尽孝、修敬’。能尽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认真努力奉行,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如来、诸上善人与自己自然感应道交。几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间,自己可以选定。这多么自在!‘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在那里?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够。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来说,‘功夫成片’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辈三品就能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真的自在。这就说明我们人人都能修得到,为什么不肯修!这是学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经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之利’?世间的荣华富贵一样也带不走,唯独‘生死自在’是真的,这才是真实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晓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个真正有修持的学佛人,决不打妄语。他在中兴新村讲经时公开宣布,他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是我跟随他到中兴新村听经,与大众同学们亲耳听闻的。因为我听到他讲这个话,所以回来与同学们商量,老师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师在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讲经,不讲经就走了,所以急须选一部大经。我们八个同学联名发起,请老师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此事是我带头建议的,想留老师多住几年。他在七十多岁时就有这个能力。他于九十七岁时往生,预知时至。往生的前两年,九十五岁时透露了消息,他告诉大家,我讲经再过两年就不讲了,你们要珍惜,要好好的听。台中的同学听老师这样说,特地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宣布只讲两年就不再讲,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老师的意思是两年以后他就往生。果然没错!两年后他往生净土。

一般人预知时至多半是在一个月、半个月之前,长的大概是三个月,两年前预知的很少见。六祖惠能大师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师是两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诉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没有到一心不乱。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说他未到一心不乱?如果是一心不乱,对于一切事的处理决定没有丝毫的错误。因为他的智慧德能恢复,也就是六种神通恢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乱’是圆七信位菩萨。李老师没有展现通智的能力,证明他还没有达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于证阿罗汉果,我们坐在此处,楼下几层人们的活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这就证明你得‘事一心不乱’。由此可知,一心不乱是很难的,不容易得到。

‘功夫成片’则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所谓‘万修万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自度’。没有到这样功夫不可以称自度,往生若没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绝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师教我们做的,我们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过,古德讲三辈九品很难懂,我有一个新的讲法,我是依《无量寿经》讲的。如果我们把《无量寿经》的教训,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递减,减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两成。换句话说,如果依此经典教训连两成都做不到,即是与阿弥陀佛结了善缘,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再继续起修。

真正发心,要想脱离轮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我教你们读经,有两个目标:第一、把妄想执著念掉。不念经就打妄想;念经就不打妄想。第二、把佛的教训记住。念熟,都记住了,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就会想到,我的念头、言语、作法,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训,这就是教下的观行功夫;经要是不熟,就没有观行的能力。所以,经一定要熟,老师的教训一定要记在心头。我们读经是这两个目标。读熟之后要修行,就是要把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依经中说的标准修正我们的思想、观念、言语、行为,这是修‘净业’,这才是修‘西方净土’。修西方净土不是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无量寿经》就行,心里还是肮脏污秽,一塌糊涂,那是不行的。

怎么修行,自己一定要知道,到自己有能力自度,至少下下品往生有真正的把握,也可以牺牲更高的品位,去帮助别人。所以,帮助别人得自己修持有一个底限,就是决定可以下下品往生。如果帮助别人,自己将来不能往生,岂不是冤枉?这就铸成大错。

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勇自己求生净土,这个要紧。供养恒沙圣,当知依诸佛菩萨教诲一心念佛供养,自己修清净心,自己得度要紧。如果以大千七宝‘供养恒沙圣’,但是修福,还搞轮回,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自己没有真正得度,没有真正把握往生,就不能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时间用来度化众生。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一生都在教化众生,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他告诉学生,自己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等于凡圣同居土的中辈往生,品位不高。他自己说:如果我不领众(就是不管事情,不作当家住持,不去教化众生),自己修行,品位可以修得很高。因为领众要管琐碎的事,把自己修行的时间占去,精神体力也就消耗在这些事务上,耽误了自己的修持。虽然耽误,他还能五品位往生,这就是他有自度的底限,才敢放心大胆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众。这是菩萨发心。

决不是自己毫无把握,只想学菩萨教化众生。佛在一切经论里没有这样教导我们的;佛要是如此教我们,那真是对不起我们。佛说的话,句句是真实语。自己决定有往生的把握,然后才能“转相拯济”。

‘转’是辗转;‘相’是互相。帮助一切大众,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把净宗介绍给根熟的众生。根没有熟的,介绍给他,他不能接受;可以介绍一般大乘佛法给他。一定要介绍给根熟的众生。“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这两句是教我们‘转相拯济’的心态。怎么样用心,用什么态度接触广大的群众?要守住这两个原则。

‘至心’是真心。‘求愿’是求自度度他的愿能兑现,不是空愿。弘愿,具体的说就是‘四弘誓愿’,要能真正做到。

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以真诚清净心、平等慈悲心接触广大的众生,没有分别执著。观察众生的根性,观察众生的生活环境,为他们介绍修学的法门。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要认真断烦恼,就是此地讲的“宜自决断,洗除心垢”,令成法器。

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断了以后才广学法门。广学法门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度众生。因为众生根性不同,说法一定要契机、契理;学习法门不多,就不能广度众生。一个法门只能度一类的众生,不契这一类机的,就度不了他。所以,为度众生必须广学多闻。

第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不成佛,度众生就不圆满,只能度比自己程度低的。程度相等的,就度不了他;比自己程度高的,更度不了。成了佛,连菩萨中最高的等觉菩萨也是佛度化的对象,度众生之愿才圆满。为什么要成佛?因为要圆满度生的弘愿,为此事而成佛,这是一个健全度生的心愿。

在行为上要“积累善本”,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本’就是净业三福。佛说,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怎么成佛的?就是修‘净业三福’成佛的。

我讲《地藏经》就是讲净业三福。除《地藏经》之外,这一部《大藏经》中,那一部经典里不是讲‘净业三福’,那一部经论能出‘净业三福’的范围?一部也找不到。‘净业三福’是善本!在本宗法门里,‘净业三福’是根本的根本。净宗的‘善本’是什么?即是一句名号。‘积累善本’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观经》三福圆摄其中,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闭关,一天念十几万声佛号,这是积累善本。要把心里的阿弥陀佛累积得愈多愈好。一天念十几万声阿弥陀佛,还有时间打妄想吗?妄想没有了。不念佛的时候,我看他晚上睡觉作梦还是念佛,熟透了。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什么是念佛?那个样子才是念佛人,他在此末法时期为我们作榜样。

这几句经文,佛把修行的根本、原则都说出来。末后更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

‘一世’是一生。纵然活得长命,活到一百多岁,百年时间也是一弹指,并不长,时间很短。我们人间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如果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天,看我们人间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四分之一天,即六个小时,真的是“须臾间耳”。这是教我们不要怕辛苦,更深的意思是劝勉我们应知爱惜宝贵的光阴,不要空过了。什么是空过?心里打妄想就是空过。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打妄想?念佛就是‘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念佛就是真正孝亲,真正尊敬老师。这是特别提醒我们须知爱惜光阴。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一世的勤苦是有代价的、有果报的,果报实在太殊胜了。修学的时间很短,才不过一世,所得到的果报,菩萨都不敢相信。为什么不肯努力?说穿了,就是对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虽然发心学佛,甚至出家受戒,对于这桩事仍然半信半疑。要是真正搞清楚、真正相信,没有私毫疑惑,必定是精进努力,什么力量都拦不住。为什么拦不住?往后的利益太大、太殊胜。这一世的努力,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快乐无极”。前面所讲的种种苦,在极乐世界不但没有这回事,连名字都听不到。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就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将来再到六道,是菩萨乘愿而来,来作客的,不是来受苦的,是来度化众生,教化众生的;不是业报,是愿力来的,来去自在。不像我们现在是业力受身,不想来也不行,自己作不了主;不想来也得来,不想走也得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过阿弥陀佛,就得大自在。

有很多人对于娑婆世界非常怀念,知道净土法门好,还不想去,因为家亲眷属恩爱深重,念念不忘。这是迷惑颠倒,放不下,舍不得。到临命终时,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一口气不来,六道轮回,改头换面,彼此见面不相识。这才晓得,恩爱不是真实的,没有办法保得住。唯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不论堕到那一道,都看得到,都听得到,现前的生活状况都完全知道。所以,要是真正爱恋自己的家亲眷属,只有一个方法,赶快到极乐世界去。先到那里去观察这些家亲眷属们,看到他们回心转意能接受佛法时,就能来度他,带他到极乐世界,自己有这种能力。

有很多人问,这种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多久才能有,总是怕修时太久,来不及帮助亲人。事实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一面,打个招呼,这种能力就得到。这都是经上说的,不是我在这里胡造谣言。跟阿弥陀佛见一面,说你发的四弘誓愿,要度一切众生,弥陀本愿威神就能加持你。你纵然回到六道,也不会迷惑颠倒。这是真实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

今天这个世界,实在是悲惨世界,悲惨到极处。今天在佛门里,还能看到同修进到佛堂都有一颗很善良的心,见到佛菩萨、见到法师还知道顶礼恭敬,社会上其他地方见不到了。古德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两分恭敬得两分利益’。今天得利益的唯独佛门,佛门以外想得真实利益,已不可能了。这非常可怕!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就决定还搞六道生死轮回,想脱离可不容易。真正理解、真正明了,心里才真正坚定。清净心、决定心,这一生就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

自己有把握往生之后,全心全力把念佛法门普遍介绍给大众,这是‘上报佛恩,下济三苦’。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方法报佛恩。只有把这个法门普遍宣扬、介绍,只有这个方法能报佛恩于万一。

“寿千万劫,自在随意”,这一句是说明极乐世界寿命长久,福报极大,得大自在,一切随心所欲。

宜各精进。

明了娑婆、极乐两个世界的事实真相之后,应该要‘精进’,努力依教修行。

求心所愿。

我们的心愿就是求生西方净土,并且把念佛法门尽心尽力普遍的宣扬,推介给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现前的心愿。

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菩萨都由念佛法门圆成佛道。怀疑就错,这一生失掉作佛的机会,所以说“无得疑悔”,决定不要疑惑。有些疑惑的人也念佛。为什么念佛?听人说得这么好,我就念;万一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不是捡到便宜了吗!这种心态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念到心地清净,也能往生。

但是往生带有这个不健全的心态,就会生到边地。什么是边地?边地里一切享受跟天人一样,也是快乐无比,只是五百年中见不到阿弥陀佛,不能听经、不能闻法,这是苦处。但是五百年之后,自己后悔,疑惑断了;一断惑,立刻就见佛、闻法。只不过五百年不见佛、不闻法,他的障碍还是有限度,还是值得去。这是第一种‘疑悔’。

第二种是疑悔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不能往生。可是念佛还是很精进,试试看,也许能往生,不能往生亦无可奈何。有这两种疑悔,只要认真念佛,努力念佛,念到身心清净,都能往生。如果完全没有疑惑,决定不生边地,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佛。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是我们这群听众的代表。弥勒所说的这几句话是不是我们心里的话;我们是不是真的接受佛陀明白的教诲?真的懂得、明白了,从今以后“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专精修学’,就是我教大家读诵《无量寿经》,至少在三年念满三千遍。念熟之后,把经典里的教训完全在生活中做到,是‘如教奉行’。“不敢有疑”,真正断疑生信,诸位就有福了。现在我们在此地聚会,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一块儿聚会。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