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以生命之力薪火相传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一)篇一:何处青山不道场,一碗青茶淡若禅。缘起,几年前参加了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很受感动,从此也与柏林寺和赵州真际舍利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老舍茶馆坐着喝茶时,偶然聊到了赵州“吃茶去”的公案,一时兴起,便致电柏林寺的大和尚明海法师,闲邀了一句,法师很慈悲,当下答应了。没想到约定那日法师生病,咳嗽的很厉害,但仍旧依约到了,大家心中不忍,病中的大和尚开释的仍是洒脱自然,全不为病所碍,我想,这便是禅者之风吧。
之于柏林禅寺这样一个仅余塔与古柏,经过十几年苦心建设中兴的古道场;与老舍茶馆这样一个凭着闹市叫卖二分钱一碗大碗茶起家历经沧桑的民族企业,它们的缘份一定种诸久远之前。为君道,则着相,诸君,且吃茶。

未云吃茶先洗钵
明海法师录音整理资料一:
我就随便说,没有那么严肃。今天我觉得到这来,收获挺大的。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参学,出家人的参学。虽然我们到的不一定是寺院。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茶馆也是一个寺院。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里,寺院就是一个传承文化、信仰的一个机构。在今天的社会,茶馆也很多方面传承了社会文化的功能,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寺院来理解。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所见所闻,在吃饭的过程里面,大家的谈话,从尹总介绍茶馆的历史,从我本人来说,收获很大,很受感动。刚才我们有两个居士,现在已经吃过饭走了。其中有一个,十六年以前与这个集团有一段缘份。这个集团,你们都知道尹总的父亲是从卖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开始的。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关乎的也是“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小事,而难得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做了十六年。从做这个事情的本人来说,最早的一念心动,也是因为看到了很多人到京城人喝茶喝水不方便,所以这一念心动的起因,从佛教来讲是一念善心念。这个善心念,落实到这个小事上,而且坚持了十几年,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在北京前门这样一个繁华的地方,来往的人流,有天南有海北,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穷困潦倒的,有达官显贵,所以在这一个小事,在这一碗茶里它的内涵很丰富,结了很多的缘,结了很多人缘。有很多生活的故事,有辛酸苦辣的感触。刚才我们很受教育的,那位居士讲的很生动,他已经把话都讲了,不需要再讲什么了。就像我们老和尚讲的,现在的人一听说禅都是很高深的,很玄妙的,其实禅是很具体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但是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以禅的态度去生活,这就与我们生活的心态有关系。如果生活的心态一旦能够提升和改变,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禅,都有意义。生活里也没有什么大与小。一碗茶很小,但在一念善心的关照下,经过十几年,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生动,非常具体,已经做得很大了。我也相信它会越做越大。

赵州和尚所讲的“吃茶去”,其实也是着力在这个方面。赵州和尚在中国的北方赵县一个很穷困、偏僻的地方。在唐代那个时候,很多大禅师都住在南方,在江西、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在北方的只有两位,一个是赵州禅师,一个是正定的临济禅师。赵州禅师早先在南方学习,后来悟道,到各地参学,八十岁到柏林寺住下来。那时候赵州禅师在佛教界南北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他到柏林寺以后,很多人都去请教禅法。打个比方说,现在还有人从很远国外过来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他来说酝酿了很久,他有很大的困惑,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很多滔滔不绝的玄妙的答案。但是我们知道在赵州禅师的公案里面,有许多像“吃茶去”这样的公案,他并没有把禅人引到玄妙、思辩的世界里去,还是把他们带到眼前很具体的生活中来。还有与“吃茶去”相似的一个公案: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说:“师傅我应该怎么样修行呢?”师傅就问:“你吃粥了吗?”这个问题是在早上问的,因为寺院里早上要吃粥。这个和尚就说:“我吃了。”师傅就回答:“那么你去洗钵吧。”修行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是诵经、闭上眼睛打坐,以及更玄妙和神奇的事情,但是赵州禅师把那个人带到他的当下——当下,就是吃过粥要洗钵。 “吃茶去”这个公案说的就是:有两个和尚找赵州和尚讨教禅法。赵州和尚就问第一个和尚:“你来过吗?”他回答:“我没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第二个问:“他来过吗?”他说:“来过。”赵州和尚也叫他吃茶去。另外一个和尚就问:“师傅,没有来过的叫他吃茶去可以理解,已经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师傅就叫了一声那个和尚的名字,他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说:“你也吃茶去。”

这个公案大家是熟悉的,它很难用语言去讲,必须要把自己放到那个情景中去体会。刚才我讲的只是语言上的诠释,它是要我们全付身心去体验的。而这种体验离不开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是具体的,对于那个和尚来说,吃完粥就要洗钵去,对于做别的工作的人是做别的事,对于不同工作的人是解决不同的问题。所有这些事和问题是谁在做呢?我们喝茶是谁在喝?是“我”在喝?这就值得考查一下了。是“我”的什么?佛教有时候简单说,是“我”的“心”在喝。那么“心”是什么呢?
心实际上是不可说的,心每时每刻每一个当下都在我们的生命中作用,我们生命的一切之所以发生,之所以有意义也是因为我们的心。所以赵州茶是要把我们带回到当下,带回到当下的心。我们当下做的一切,无论大事小事,都是禅。为什么我们通常我们不能够回到当下的心呢,我们喝茶时在想别的事,或是喝了粥忘了洗钵了,做一件事的时候在想另一件事。当你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心里在想着另一件东西,所以心是分裂的,没有回到眼前。心的分裂是来自于我们的分别和计较,计较过去所做的;未来的得失;计较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心于是就分裂了。当下的心,它是最专一的,也是最清楚的,它是最轻的,没有负担,生活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一个当下。这个时候,茶是禅,其实别的也都是禅,做任何事都可以称为禅,艺术创作是禅,具体工作也是禅。只是茶在有些时候,它更容易把我们带入到当下。同时以茶道的发展来说,茶道也成了禅的表达和训练的方式——(举杯示茶)像这样边讲边喝你的茶,就有点对不起你的茶了。

后记:
接明海师来茶馆的路上,我将几个事先想好的问题抄在纸上递给明海师。明海师问:“这是什么?”我说:“是一会儿要问您的问题。”明海师一摆手说:“不用看。”此时方觉自己是天地间第一个俗人。吃粥已毕,诸钵未洗,各位看官,我且洗钵,下期与您接着分享明海法师的禅人妙语。


柏林禅寺现任主持明海大和尚访谈录(二)
篇二:本味般若,禅茶不二 自性菩提,当下既真 回前墨:接续上记,这已经是明海大和尚录音整理第二篇了。篇二主要以问答为主,在整理的过程中,每听一次讲话录音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像丢包袱一样,把心里种种的束缚与烦恼渐渐抛掉,再煎起茶来,步履轻捷,也愈发敬佩明海大和尚的学识、见识、胸怀。谈禅,而不贪禅,不错过每一个人,不错过每一句话,亦不为昨日种种错过而执著,也许就离禅越来越近了什么是正信的“禅茶一味”?
答:禅茶一味,暗示着没有什么正信的不正信的,那就不是一味了,是两味或者几味了。所谓禅茶一味,有文化层面的,有很深邃的禅文化和茶文化的内涵。以茶文化来说,很难说,但是它有核心的信仰、体验的、修证的层面的东西。严格来说,只是局限在小的圈子里,它一定要变成文化,变成文化就需要更多的表达、需要符号,需要工具,各种形式。表达出来才可能被别人接触到,但表达出来也不能说它不是。这就跟大海里的水一样,你能说大海正中央的水才是海水,大海边上的水就不是海水吗?其实大海边上的水也是海水。文化本身或者信仰本身它并不是少数精英人物掌控着,它是在群众中,在具体生活中生存着,并且在具体的生存中找到它的发展形式。

有一些极左的人,就会忽视那些鲜活的,群众的东西,认为那是下里巴人的,不纯粹。但是这两者也是辩证统一的。来自于传统的,来自于信仰核心的,和来自于当代的,来自于群众中的,要不断的交流,不断的互相激荡,在这中间,就会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文化来,文化就是在这里创造出来的。过去的一些禅师,开悟之后,就在路边普茶,免费给路人喝,这就是很群众性的事情。从那个时候看,从茶这样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性格来了。从宫殿,到民间,到寺院,到人来人往的驿站,茶把一切都联结在一起了,在这里人人平等了。宫殿里皇上可以拿茶来做赏赐,在寺院僧人用它来体验禅,做为悟道参禅的东西,在行人、路人,他可能只拿茶来解渴,而
且就连这个解渴他也出不起很多钱,像刚才的 那位 居士,当时他买不起易拉罐,只能喝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但是你能说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中就没有禅吗?也有的。所以人的心在这里就有光明,光明是在磨擦中产生的,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一敲,就有光明。刚才他讲的故事,就有光明,虽然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光明的东西。很多曲折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了,一点小小的温暖就可能产生无量的光明。

当代茶馆和茶人需要承担什么?
答:现在我看到的茶馆,它从事茶文化这个事业本身就承担了很多事情。刚才我听到尹总讲他的父亲最早开创这个茶馆的发心,有看到穷苦人没有水喝的砰然心动,也有想到传统的文化没有舞台来表现的忧虑——他已经承担了很多了。现在在这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面,茶馆实际上承担了宣扬禅文化。很多时候,禅文化在茶馆宣传起来就挺轻松,比寺院里来的更加自由,而且涉及面更广,从这一点来说,茶馆已经承担的不错了。

之于承担茶文化这个路,要我来说,我只是说的人,做的人就想走出来,因为做多么难啊,说就很容易,做很具体。说的人就经常说,要把什么跟什么结合起来,说的很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多么不容易啊。做,就是把很抽象,很玄妙的东西变成具体的。而且既要适合这个时代,适应现在的社会制度,又要适应老百姓,适应商业的规则——商业、文化、信仰这些都要打成一片,这是多大的难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所以就产生忧患。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相比较,应该学习和借鉴、反省的是什么?
答:日本茶道是来源于宋代以后的中国,这个是众所周知的。茶或禅文化在日本文化里面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讲的日本茶道,很多东西都形式化、程序化。要追溯日本茶道的精神,当然是禅。禅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是生命的实相,是真善美统一于生命的每一个当下的东西。日本茶道早先的很多茶道宗师都参过禅,有很多还开悟了,后来他们以茶事来表达禅,同时以茶事来训练别的人进入禅。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大禅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人觉得那么美。我们都用圆杯子,他用一个变形的杯子;我们用花来插在花瓶里,他把花瓣揉碎了散在一个盘子里。因为他有禅心,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真善美的光芒,而后来的人把这些东西都符号化了,程序化了,就流于形式主义了。他们的举动属于当下既真,现场的,在他都是一种艺术表达,一种禅的表达,都是创作。后来的人效仿他,就落于第二义了。

现在来看日本茶道,它的一些程序,属于美学,还有中国的礼义礼乐文化,还有一些禅宗的东西。它也可以当做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我们身心的课程。我们都喜欢率真的人,但没有经过文化熏陶的,原初的,野性的人,他也是一个人神参半的,他要经过自我认识,经过一种熏陶,经过一种心境的转换才能达到人的价值。所以在日本茶道里,你想喝到茶吗?先忍着,半个小时再说。它就是要磨练我们的心性,把我们心性里一些野性的东西,在其中得到调和。

在日本,茶文化传承,是家族的传承,以家族为载体的,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如果中国的文化能够回到师徒传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现在好像只有我们出家人讲师徒,当然京剧好像也重视师徒,但毕竟在其它领域里,师徒的传承越来越少了。像这样文化的东西,本来就是心对心,人对人,生命对生命,这一种传承要建立起来,变成实体。要按现在的环境来说,要商业化。商业化才能社会化。要扭转一些观念,现在你想社会化吗?你先商业产业化,你想让它社会化,你也只有产业化才是可行之道。商业化里也给予我们很多智慧,社会提供给我们什么硬件,什么资源,如果没有渠道,每家每户去送大家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那是不现实的,而且在社会游戏规则里找不到一种发展的机制。所以中国茶道也是一样,不是因为他是文化的东西,禅的东西就不屑于商业产业化,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越有价值的东西就越需要商业产业化。

回后记:
带着分别心去喝茶,茶中亦有分别之味,所以说至茶无味,方是茶之本味。 坐在柏林寺的游廊之间完成这篇稿件,前是赵州真际舍利塔,左是指月楼,右是茶香楼,问禅寮内空空——方丈云游去也,然读此记时方丈既现,赵州既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