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文集七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一)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二)
借问家乡何处在?极乐池中七宝台;
普劝道场同行者,努力回心归去来。

(三)
借问今生多罪障,如何净土肯相容?
报导称名罪消灭,喻若明灯入闇中。

(四)
借问凡夫得生否,如何一念闇中明?
报导除疑专念佛,弥陀决定自亲迎。

(五)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六)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七)
莫辞念佛度朝朝,弥陀本愿许相招;
临命终时生安乐,闻法悟解得逍遥。

(八)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九)
弥陀摄化无厌足,悲心常遶世间行;
但有倾诚能念佛,毫光直照目前明。

(十)
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
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

(十一)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十二)
众生随佛到西方,微尘故业自消亡;
如来愿力亲加被,闻法悟道证真常。

(十三)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
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

(十四)
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
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

(十五)
西方净土离嚣尘,众生到即断贪瞋;
总是善人菩萨众,亦无恶趣更怨亲。

(十六)
西方净土实堪停,若欲求生发至诚;
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

(十七)
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十八)
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十九)
朝朝暮暮念弥陀,为在阎浮降众魔;
暂到西方亲见佛,还来度脱此娑婆。

(二十)
急须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
称名决定生安乐,永绝阎浮生死流。

(二十一)
阎浮浊恶不堪停,处处唯闻众苦声;
不如专念弥陀号,今生直到宝莲城。

(二十二)
万行之中为急要,迅速无过净土门;
不但本师金口说,十方诸佛共传证。

(二十三)
菩萨妙行虽无量,当知念佛最为先;
乘此因缘生净土,须臾即至世尊前。

(二十四)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二十五)
但知念佛莫生疑,不解之辈是愚痴;
只为超升令速疾,此地凡夫信者稀。

(二十六)
弥陀宝界不思议,唯叹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狱人多往,一堕何年更出时。

(二十七)
旷劫已来流浪久,随缘六道受轮回;
不遇往生善知识,谁能相劝得回归。


念佛之时得见佛赞

念佛一声一化佛,皆从口出生红莲;
念佛千声千化佛,跏趺正坐在吾前。
一日常称一万佛,计佛高低出梵天;
愿我临终值诸佛,迎将净土证三贤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一、法然上人云:「四十八愿一一皆有念佛往生义,故善导和尚释为『一一愿言』也。如『无三恶道愿』,恐惧三恶重苦之众生闻之,生欣慕心,而以念佛为正因也;自余诸愿准之。故四十七愿为欣慕愿,第十八愿为生因愿也。

二、法然上人云:「第十九愿者,为引导诸行之人,归入念佛之愿也。」

三、正信上人自笔记云:「先师上人示云:人师释第二十愿,或云系念定生愿,或云三生果遂愿,后义相符,源空存念。值弥陀愿,修念佛行,百年之内,决定可生极乐。然则旷劫之间,今百年内,可见净土也。一生二生,虽不往生,第三生决定可遂。自今以后,一生不可过五六年,又又生之间,决定可入净土故也。」 (建长三年(一二五五)九月二十七日记之 湛 空)

四、或人问空上人云:「非顺次往生之念佛者,何生遂其志乎?」上人答云:「不能辄解。但,依第二十愿之意,系心极乐,归命弥陀之人,终不唐捐,得遂往生,时刻不指;然,退而案之,说普贤之行者,极大迟者,不出三生;准之,弥陀之行者,亦然欤!」(信瑞上人传承之词)

五、先师云:「故上人云:第二十愿,结缘之愿也,非顺次生。凡诸佛利益,当机者一世利益,结缘者远远利益也。《智论》钓鱼之譬可思之。」

六、祖师云:若有人问,定散生时皆乘弘愿者,可答而云然也。若有人问,定散诸行皆弘愿行者,可答而云不然。」

七、祖师云:「若有人问,诸行皆弘愿行者,可答而云唯念佛行。若有人问,定散生时乘弘愿者,可答而云皆乘弘愿。」

(以上三条,良忠上人传闻之词)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有关弥陀净土是报是化的问题,诸师或谓之应化土,认为既是凡夫能往生的净土,应是劣等的应化土;或谓之凡圣同居土,认为既是凡夫圣人都能往生的净土,应是凡圣杂处而居的下等净土。

对此道绰禅师已于《安乐集》第一大门之〈三身三土章〉纠正之,而说明弥陀净土是报土非化土。今大师亦于〈玄义分〉之「会通二乘种不生」的一节,断定弥陀净土既非应化土,也非凡圣同居土,而是极为高妙的报土,所谓「是报非化」,同时举出《大乘同性经》、《大经》、《观经》等三经证明是报非化之义。

然而像如此高妙的报土,凡夫如何往生呢?为了显明此义,大师特别设立问答的方式而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
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这便是有名的「凡夫入报论」:弥陀净土是高妙的报土,而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系全托佛愿他力,而非凡夫自力。

诸佛的报土虽也是胜妙的净土,然凡夫、二乘自不用讲,高级菩萨也无法进入;如《仁王经》〈教化品〉所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可是弥陀报土是酬报第十八愿「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成就的净土之故,既是高妙报土,同时也是十方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谤阐提——都能往生的无比无伦的报土,是超胜诸佛报土的报土;这也正显明弥陀本愿力的特别殊胜。

此问答中,「报法高妙」等是问弥陀本愿力所成就的报土是法性身土,是弥陀本身的境界,大乘圣人、小乘圣人以自己之力尚且不能进入;烦恼炽盛,业障深重的凡夫怎能往生呢?对此大师答以垢障凡夫以自力信自力行不能往生(信机),但由于完全乘托弥陀本愿力(信法),致使五乘——人类、天众、声闻、缘觉、菩萨——机类同生报土。

在此大师说明弥陀救度之机很低,是恶业凡夫;往生之土很高,是高妙报土。如此胜益,皆因托佛愿力,显示弥陀本愿是五乘齐入,万机普益之法。

「五乘齐入」之「齐」是「同一」之意,在此显出「一因一果」之义。若论五乘,凡圣善恶各不相同,因既千差,果亦万别(多因多果);然而五乘同舍自力,同托佛力(一因),同生报土,同证法身(一果)。

十方众生有等觉菩萨,也有五逆谤法,若依自力,则各人果报千差万别;若依弥陀愿力,则上下无别,一同往生高妙的报土,一同证悟光寿无量的极果。

可知往生西方不是靠自力,乃是全靠佛力,故不论众生的身份资格:不论男女老少,不论缁素贤愚,不论罪之轻重,不论行之有无,不论心净不净,不论念一不一,一切不论,但凭本愿,专称名号,必得往生;亦即但凭弥陀不思议的本愿力,十恶五逆,谤法阐提,皆得往生。故往生极乐,不论自力,只论他力。

欲生净土之人,应先知弥陀本愿,弥陀已预先为我等成就极乐世界,预先为我等成就往生之功德资粮,也预先为我等成就消除旷劫以来所造一切罪业之名号功德力;由于我等不知不信,故未能领受弥陀功德,因而继续虚受轮回。今日信知,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即是乘托弥陀愿力,必得往生弥陀报土。此即「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义。此信一信永信,贯彻一生,更不再疑。

若不乘弥陀愿力,等觉菩萨不能往生,何况凡夫;若论凡夫,尚且无力脱离六道轮回,何况往生高妙报土。五乘自力非入报土之因,唯托本愿才是正因。所谓:

愿力成就之报土 自力心行不能到
大小圣人皆共同 唯托弥陀本愿力

不论根机,不论善恶,往生报土,唯依弥陀本愿之力,不依行者自身之力。

众生皆是杂毒之心,虚假之行;唯有弥陀是清净之心,真实之行。因此,不论众生修行之力,只论弥陀本愿之力。

不可依众生的资格论生不生,应该就弥陀之本愿问信不信。信者得生,疑者不生。

本愿法门是凡夫正机,他力信行,报土往生。亦即极愚最下之人,依极善最上之法,生极高最妙之土。

九品皆凡 极乐是报 凡夫入报 全托佛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