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上供下施的意义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2005年4月)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辛苦了!
我们这次的水陆法会非常圆满。我想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水陆法会的一些知识。水陆法会,从历史的渊源说,最早是在南北朝。南朝的梁武帝时代,有当时的志公大师,志公大师有人说他是四臂观音的化身。由志公大师召集一些高僧,在梁武帝的护持下,制定的一整套的修法的仪规。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仪规,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有增加和删改。他的这个法会构成,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分成内坛和外坛。外坛又包括华严坛、法华坛、楞严坛、诸经坛、净土坛和拜梁皇忏的大坛。内坛是按着水陆法会的仪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布置一个坛场,有些法师早晚在那里修法。那么整个法会的内容就在今天上堂的时候说的那四个字:上供下施。上供就是对上、对诸佛菩萨、对圣贤修供养,下施就是对六道里的众生要布施给他们。整个这个法会,通俗的讲呢,就是把这些圣贤也好,凡夫也好,孤魂野鬼六道里的这些众生啊,把他们一起请来,请来以后,请他们吃饭,请客,不仅请客,还要对六道众生来说呢,每天还要给他们搞佛学讨论、佛学讲演。所以外坛诵的大乘经典,这就是佛学讲座。诸佛菩萨那我们就供养他们。当然我们诵大乘经典本身也是供养。供养的内涵呢,我今天也讲了有四项的,请他们吃饭、有鲜花、有香、有水果、有水、有食物,用种种殊胜的这些物质。那么我们诵大乘经典、大乘经乃是佛所说啊,那也是如法修行供养。
这里呢有的人就问了,说佛菩萨还要吃饭吗?他们都成佛菩萨了还要吃饭吗?佛菩萨无所谓吃饭不吃饭,这个问题对他们不存在,但是他们需要吃饭的时候,他们就要跟我们一样也是有吃有喝。什么叫需要吃饭的时候呢?利益众生的时候,所以他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他就会跟我们一样有吃有喝。但是这个利益众生是要因缘而起的,不是凭空的,所以众生要请他们吃,缘具足了他也就吃,但是我说了,佛菩萨对吃不吃这些话都是多余的。所以一切从利益众生出发,借助吃来成就我们的供养。这是从事上生起这个疑问,那么我们也从事上回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按着这个仪规,我们如法的请佛菩萨来吃饭,他们一定会来吃,绝对不会错的。从理上来讲呢,我们众生的生命都要靠食物来维持,那么我们法身的慧命呢也要靠食物啊。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的真理的生命也要靠食物,所以以种种的食物供养佛。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的真理的生命需要的营养,靠营养来生长的缘。所以我们在以外在的食物供佛的时候,正是表达我们法身的生命、真理的生命生长这样的一个缘起。我们众生离不开食物,没有食物会令我们死,我们的法身慧命也需要精神食粮。所以这里就更深了,我们外面做的这些,我们内在的法与外面所做的相应的法就会生起,就是这样,这就是缘起的道理。所以供来供去最后是供了自性佛,供了自己。
有人要问第二个问题呢,佛菩萨的法身遍一切处,他们还要来吗?因为我们的法会,一开始是请他们来,今天下午呢我们是送他们去。《金刚经》已经讲了,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是落实到事相上呢,我们这个活动有一个时间,有一个场所。这个时间有一个阶段,有开始有结束,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具体的因缘下,佛菩萨本来没有来和去,就如吃饭和不吃饭的问题一样,他也可以表现出有来有去。佛菩萨没有来去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可以用来和去这样的概念去界定他,他可以因缘而示现来和去,也可以因缘示现无来无去,佛的自在在此。同时我们也请了很多的六道众生,特别是那一些受苦的众生,无始孤魂,请他们来。我们要为他们立牌位。那么有人问了,说这么多的孤魂,这么多众生来,第一我们怎么没看到呢?第二我们的庙这么小,我们的内坛也不大,我们的回向堂也不大,我们的牌位那一张纸就更小了,他们这么多的众生来,能盛得下吗?这个问题呢是这样的,我们看不见他们乃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众生,虽然是另外一个世界,但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心上是相通的,他们之所以在另外一个世界乃是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业缘。如果他们来到这里,在他们所感应的那个世界,那个时间空间里面跟我们不一样,跟我们所显示的世界不一样。我们这里显示一张牌位纸,在他们那里可能是一栋房子,可能是一个殊胜的宴席的一个座位,或者是更大的空间,更广大的空间。空间是相容无碍的,没有妨碍的。在《维摩诘经》里面,维摩诘在一丈见方的房子里面,方丈就是这样来的一个词。在一丈方的房子里面,接待了无数位佛菩萨和一些罗汉,所以空间无碍的。这一张牌位纸看来小,但是在他的感应里面是很大的。
打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比如我们要到美国去,我们要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去办签证。那签证的护照,跟我们的巴掌差不多大的签证,那一张纸并不大,护照并不大。但是就在美国驻中国的大使馆扣上那一张巴掌大的戳子。就这个东西就标志着什么?标志着你在美国有一个立身之地了,美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你可以在里面随便走,这张纸就这么个意味。你没有这张纸你去不了,你连飞机都上不了。我们再打一个比喻。我们要考大学,我们考大学考上了,到大学去报到,要凭什么?凭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那也只是一张纸啊,但这一张纸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那个大学某一个宿舍有你一个铺位。你在那个大学的教室有你一个课桌,反正那个大学有你一个位置,在那个大学校园里面生活四年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我打这几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做这些佛事和其他世界众生的关系都是由心所成。所以他也就无碍,无所妨碍。
因此整个这个法会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香花灯供养,也有法的供养。那么既然是供养呢,就要讲规矩,仪规呀,不能想怎样就怎样。所以这样的法会是非常殊胜的,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能做。为什么呢?它有一些硬件,要空间,要相当数量的法师,还有懂的人。那么参与这样的法会正是我们修集福慧的好机会呀。我们修行要积累福积累慧。整个佛法的修行都可以概括为上供下施。可能你们要问了,我们在禅堂打坐供养谁呀?跟谁也没有发生关系。我们在禅堂打坐也是在供养佛,供养什么佛呀?供养自性佛、供养本元自性天真佛。因为禅坐你的佛性显露,你在成佛的路上前进就是供养他么。可能有的居士注意到了,我们念经的师父,他们说得挺好上供下施,可为什么要发红包给师父?还发红包?可能你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法会呢,它是由香港旭日集团杨勋居士发起的,他是斋主。所以这样大型的法会,要有斋主发愿,发愿来组织。居士可能想,出家人来修行,怎么还要红包?说真的我们巴不得不要红包,从我们出家人本心来说巴不得不要红包,但是不行。第一、居士发心跟师父结缘,供养师父,我们要是不接收,这个犯我们自己的一条戒。我们出家人自己的戒、菩萨戒。为什么呢?因为居士他要以供养僧众来修福慧,我们不给他机会,所以就不行。第二、这个法事之所以能够成就,它要靠僧团的力量,靠僧众集体的力量,所以这个居士正是以这种方式来和僧团结缘,缘就是联系、关系。所以这个红包不是那么好得的,它是一根线、它是一个联系,有了这个联系,这个居士他把他的善根因缘,他把跟三宝的关系,以非常强有力的,看得着,摸得着的方式强化了,因此说,在这个意义上说,居士供养师父给师父的红包,他应该感谢师父,为什么感谢?师父成就他的修集福慧,供养三宝,感谢师父给他一个机会结缘。这个观念正好跟世俗的观念不同,世俗上的人如果有一个人给别人钱的话,应该是得到钱的人说谢谢谢谢。佛教里正好倒过来,居士供养师父应该是居士谢谢师父给他的机会,谢谢寺院给他这个机会。所以会修行的居士,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今天讲的这些,居士们不要误会,不是在向你们化缘,因为这里我没把你们当外人,这些就是说作为在家居士修行福慧,我把规矩和道理讲给你们听,本来在南方佛教非常普及的地区,这些话都是废话,多余的。在北方呢,不然,我觉得讲一讲,大家了解一些常识、有一些不理解的居士、不理解的人,他就会不理解这种现象。香港旭日集团的杨氏兄弟,他们是最懂得供僧,通过供僧,修集福慧。所以他们每年到柏林寺做普佛都要跟师父父们结缘,要拿一些钱,而且交钱的时候非常恭敬,要跪下来,还要磕头。旭日集团在石家庄也有分公司,我认识的一个熟人在那个分公司,他跟我讲,有一次他的分公司的一个职员在背后议论说,用很粗俗的话说他真傻把钱给别人而且还跪下来给别人磕头,世界上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认识的这个熟人就给他说,是啊,他傻你聪明,可是你在他下面打工,他是老板。这里就是说这就是人的智慧,因此说,供养僧众是修集福慧资粮,主要是福,修集福德资粮的重要手段。
那么可能你想说这师父,我看这个师父不见得比我强吧,这样起分别的时候,这个福就没有了,其实这个师父怎么样是他的事,他会怎样是他的事,他会有他的因果,他要接收信徒供养他应该做好,那是他的事。我们供养师父呢,所以说,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有几点要注意。第一要平等,在一个寺院里面要平等面向大家,不要个别的、特别的偏重某几个人,他是一样平等的。第二呢要眯缝着眼看,要眯缝着眼呢,你不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个个去观察他去分别他,你是一般信仰的供养僧团,那么你心里所想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僧团,而是十方三世的一切僧众,包括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大阿罗汉、圣贤僧、凡夫僧都在其中。你把眼前的这些师父做为你内心生起对所有的师父供养的一个缘,因为你没有眼前的这个缘,你心里想不起来呀,你眼前的师父做缘,内心所系是十方三世一切僧众,这就是眯缝着眼的意思。把眼睛闭着也可以,那么这个心之所缘非常广大,你只说你做的事是有限的,但是因为你心所缘广大无边,他的功德,所谓的功德就是意义是无限的、无限量的。
在我们寺院,我觉得,如果你们发心要供养僧众,有两个时间是最好的,第一个是夏天,我们要结夏安居,从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的时候,大众师父要学戒,不怎么出门,这个时候。第二个就是冬季的禅七坐禅的时候,在冬季禅七的时候,过去在民国年间上海江苏的居士闻风而动都去打斋。他们知道这时师父都在打坐,这时候供养他们最好。那供养的内容呢?包括饮食衣服,饮食就是打斋,请他们吃饭。衣服,医药,卧具,就是床上用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比如说每个师父给他结缘几块钱,你们不要看这个红包,红包里面没有多少钱,他就是要结缘的。几块钱也是结缘那,这样修集福德资粮。所以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三宝住世,有僧人穿袈裟念经,那么众生就是修集福德资粮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很珍贵的,今天我讲这些绝对不是暗示你们,那也是违犯了我们自己的规矩了。我也是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使大家修行要修福修慧。所谓的修慧就是智慧,就是精神文明。所谓的福就是福德,就是物质文明。所以佛教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有福没有慧的人没办法解脱,光有慧没有福恐怕也成问题。佛教讲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在印度大象受到特殊的待遇。在公园动物中他的待遇很好,而且挂着璎珞。但是呢它是畜牲,它没有慧。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说有一个罗汉他有罗汉的智慧,他解脱了,但是他因为之前没有结缘供僧结缘,没有修到福德,他拿着钵去托钵时,最后回来钵是空的,没有人给他布施,因为过去没有结缘。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高僧,据说他修行非常刻苦,学习佛经,最后能言善辩。能说佛法,可是他在去讲佛法的时候,没有人来听,他讨论座下无人。后来别人就告诉他说,你过去结缘太少没有人来听你讲,说你要好好的修福,好好地结缘,那么这个法师听了以后,因为他在山里修行难得遇到个人,他就每天用食物找了一些米去喂那些鸟,每天喂鸟,一洒就有很多鸟来吃,过了十几年,十几年以后,他再出来讲的时候,讲经的时候座下有很多人来听,而且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大概是那些鸟转世了。这个故事就是说,你要光是修慧的话,你学的很通,一到讲的时候没有人来听你讲,为什么?没跟你结缘。每一件事,每一个都是由缘而起的,这一点大家应该注意,没有一个法不是由缘而起的,事不是凭空起的,没有凭空而起的事,就是我们见面一合掌一低头这也是缘。这个缘也不是孤立的。因过去有缘,我们今天能接受居士的一个红包,不得了,这是以前结的缘,以后这个缘还会发展,不是孤立的。说我们在这里修行还能有饭吃,哇,这不得了,这是很多居士供养的,这个缘也是以前结的缘,居士供养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而起,所以因此我们要珍惜,要惜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