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摄大乘论讲记第九章;第一节、出体性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印顺法师,如是已说彼果断殊胜,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谓由三种佛身,应知彼果智殊胜:一、由自性身,二、由受用身,三、由变化身。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受用身者,谓依法身,种种诸佛众会所显清净佛土,大乘法乐为所受故。变化身者,亦依法身,从!龤史多天宫现没、受生、受欲、踰城出家、往外道所修诸苦行、证大菩提、转大法轮、入大涅盘故。

只是一个出障圆明的正法身,从它的离垢寂灭边说叫果断,无住涅盘-- --解脱德;从它的智圆德满边说叫果智,无上菩提──般若德。这两者的总合就是法身德。本论总摄三德为二果,特别注重在圆满的无分别智,所以就在这智果中,开显法身。

【附论】本论讲的佛果三身,与成唯识论、大乘庄严经论都有不同,所以先讲些三身的问题,然后依文解释。佛果,超越不思议,本来无所谓三身、四身,不过从佛的自证化他,能证所证方面,方便建立二身或三身四身的差别。概括的说:就佛的自证说有两义:一是能证智,一是所证如。就佛的化他说也有二义:一是菩萨所见的,一是凡夫小乘所见的。有这四种意义而摄为三身:自证的如是法身或自性身,化他中凡小所见的是变化身,这是没有多大诤论的。但能证智,有说摄在法性身中,有说摄在受用身中;菩萨所见身,有的说摄在受用身中,有的说摄在应化身中,这就成为异说的焦点。拿本论来说:菩萨所见的属于受用身,也没有问题。佛智的属于法性身或受用身,就大有研考的必要。

智,或者把它摄于受用身,但摄于自受用身呢?还是他受用身呢?这又是问题。无着世亲都谈这法身或自性身,受用,变化三身。大乘庄严经论从『依』『心』『业』三方面说明三身:业是利他的,属变化身;心是自利的,属受用身,这受用身,就有自受用的意味;依是自利利他二种功德所依的,属自性身。拿四智来说:大圆镜智配属自性身,妙观察智配属受用身,成所作智配属变化身。但平等性智呢?颂文不明白,世亲解说为属于自性身。自性身的特点是『依』,在凡夫位赖耶为转识所依,转依后镜智为余三智所依;受用身重于自受用方面,变化身则通为菩萨凡小所见。

本论的三身说,据无性的意见:三身皆是彼果智,所以三身都有智。自性身是根本智,余二身是后得智。世亲把受用变化二身,专摄在随机所见的利他;在自证方面,智与如都摄在自性身中,这与本论的见解吻合。本论的体系:自性身就是法身,佛陀亲证所觉的,佛佛互见的,常住不变;受用变化二身,随机所见差别而有变化。这是从随机所见而推论到佛陀的本身,从他所见的而立三身。但还有一点,法身自性身摄尽佛陀圆觉的一切,自证不必说,就是利他也是依法身所起,不离法身的大用,法身总摄一切,可说唯一法身。所以法身由转本识与转识成四智而自在圆满。若从随机所见说,自性身法身摄自证,是转赖耶所得的,受用身摄利他,是 转诸转识所得的。

现在就要依这三身说解释本文:
(一)「自性身」:自性即自体的意义,就是「如来」自觉的「法身」。为什么叫法身呢?「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
这有两种解释:
(1)一切法自在转的所依:转舍一切染法,转得一切净法,如佛果位上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诸法自在转的所依,指离染法性如,一切法自在转是智;这离垢所显的法界如如,是如来佛果位上一切功德智所依止。这样,诸法的所依,名为法身,身就是依止的意思,这是偏于理性方面讲。

(2)一切法自在转就是所依止,佛果的如如如如智,为受用变化二身所依止。在这二义中,应侧重后一义,因为依初义,佛果一切智德,在三身中就无处可摄,非别立自受用身不可。

【附论】杂染以赖耶为所依,现起一切,所以一切唯识现。最初因听闻熏习,渐渐地舍染转净,本识的本净性──法界,与净习融然一味,现起一切,所以一切唯是最清净法界的显现,一切依法界。庄严论的菩提品与本论相当,都是以法界为菩提的所依,依法界而显现菩提。这净法界从智边说,是大圆镜智;在如边说,称离垢真如。『如如如如智合名法身』,不但要理解它融然一味,万德周圆,还要从所依的见地去把握它的总持义。如但作名相分别,把它的如智分开配合,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二)「受用身」:它是「依」于「法身」而有。法身无一切相,虽然体用圆满,但非众生所能见,因此利益众生的佛事,从地上菩萨的所见上,建立受用身。它依法身而现,从「种种诸佛众会所显」。就是说:所以知道有受用身,是因菩萨所见的诸佛大集会,在这大集会中的佛是受用身。它在「清净佛土」弘阐大法,令大菩萨「受」用「大乘法乐」。
这受用可作两种解说:
(1)诸大菩萨在诸佛的清净佛土中,以大乘法喜为食,受用重重法味。
(2)诸大菩萨在诸佛的清净佛国土中,受用清净佛土乐,如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妙乐。一方面,听佛说法,受用大乘法乐。因有这二义,所以能化的佛名受用身。他依法身而不为他依,故不说所依。

(三)「变化身」:这也是「依」于「法身」而现起的,像释尊在印度的八相成道就是变化身。
(1)「从!龤史多天宫」示「现」死「没」相;
(2)示现来人间「受生」;
(3)示现享「受」世间的五「欲」;
(4)「踰城出家」去修行;
(5)「往外道」的处「所」去「修」学「诸苦行」;
(6)「证大菩提」成佛;
(7)在鹿野苑等「转大法轮」;
(8)在拘尸那「入大涅盘」。
有的经中说八相成道没有受欲相,有降魔相。关于降魔相的有无,有的说小乘是有,大乘没有。其实,这不是大小乘的问题,是学派传说的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