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人生三学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2006年10月。我个人学佛,觉得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学会了用正面的思维去面对原来你认为是负面的影响。虽然我只学到一点点,但是已经觉得很快乐。

我们人生负面的东西很多,疾病、衰老、死亡,佛陀所讲的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别人对你的误解诽谤等等,这些负面的东西是可以用正面的心态来面对的。以正面的心态去面对负面的经验,不仅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的。所以我把这个经验概括为“三学”——学会吃亏,学会受委屈,学会吃苦。我称之为“人生三学”。

我问过很多人,我也相信今天在场的所有人,没有哪一个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吃过亏,没有受过苦,没有受过委屈。历史上从过去到现在,有这样的人吗?有人说,皇上没有,你可知皇上吃亏大了。人生有个铁的事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吃亏,都会受苦,都会受委屈。但是,你们发现了没有呢?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佛教把这个心理叫作偷心,就是想着让我少吃点亏吧,让我少吃点苦吧,让我少受点委屈吧!都在躲避它们,都希望它们少一点。一方面是人生的实相,另一方面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实相。所以这个叫愚痴啊!所谓的学会,是要转身过来。转过身来,直面这些负面的经验,能够把它们转化为对我们有益的营养。这个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你同样还是会吃亏,但你吃得很棒;你也还是会吃苦,但是你受的苦有价值;你也会受委屈,但是通过委屈你的心性得到成长。所以这就是用正面的心态面对负面的经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如果这个课题能解决的话,你会少很多烦恼,而且你人生的成绩会更大。

事实上,人生还有一个定理,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用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和转化负面的经验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这个是我们有时不大愿意面对的一个现实。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智者先贤所创造的文明都是在磨难和挫折中放射出光芒。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用举了。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台湾有个人叫谢坤山,他是初中文化程度,十六岁就去打工,有一次在建筑工地,高压线被铁管打断,使他失去了一条腿、两条胳膊、一只眼睛。但现在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作家、演讲家,一个慈济会的义工,他也是抚养女儿的父亲。他创造了一个人生的奇迹。我看他的人生事迹,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呢?他把他遇到的苦难完全是当成正面的经验去面对。当他从手术台上醒过来,伤口治愈了以后,他每一个生活的基本动作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比如说大小便、走路,这些问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当他面临每一个问题,当这个问题被解决的时候,他都非常的快乐,而且他为自己发明了很多的用具。他是个残疾人嘛!比如说,怎么上厕所啊,怎么开瓶盖啊!当他成家以后,有了两个小孩子,他也不回避作父亲的任何工作。虽然他的妻子很健全,他不回避任何事情,包括给小孩子喂奶,给孩子打开奶瓶,抱小孩。在做这些事情中,每一个动作都要遇到困难。每解决一个困难他就特别开心。这个人我虽然没见过,但是他的心态的健全、心智的健康可以看得出来。有一次他在街上与妹妹散步的时候,有个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高度残疾的谢昆山,然后听他们的谈话,就被他的这种心态感染了,以至于不由自主地跟随他,只为了感受他的那种心态——这是一颗非常乐观、豁达的心。

生命的奇迹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我们所遇到的负面的经验的话,就可以实现。佛教第一义谛讲人生是苦。我理解这不是来吓唬我们的,佛陀不是要把我们吓退,更不是要我们去躲避,而是让我们去面对人生最严酷的现实,让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人生最严酷的现实,才有可能把我们最大的智慧激发出来。面对负面的经验,生命的正面的精彩就会放射出光芒。



相关链接:

谢坤山——生命的奇迹

谢坤山的故事在台湾家喻户晓。

谢坤山在16岁时,因一场工伤事故,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了一只右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没有垮掉。从最简单的独自进食、饮水、入厕、洗澡做起,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到生活自理。然后,他拿起了笔——不,是用嘴咬住了笔——学写字、学画画。

如今,他应付日常生活轻松自如,他每年要做四、五百场的演讲,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还在忙碌的演讲、作画之余,硬是用嘴一口一口地“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

在谢坤山的生命历程里,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体味和感悟。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展示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而更有意义的地方,还在于他遭逢不幸后那种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他开朗、幽默、机智,活得从容、自信、充实,他从不避讳自己的残疾,他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聪明漂亮的妻子和一双机灵可爱的女儿。妻子做好了陪他吃一辈子苦的思想准备,却不曾想这个只有一条腿的男人,能让她这么幸福美满!

“天底下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

谢坤山于1958年生于台湾的台东市。

1974年,谢坤山16岁。因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就辍学打工的他这时已经有4年工龄了。

那年他身材匀称、健硕,表情略带腼腆,是个很帅的小伙。那时他最自豪的就是自己强壮的身体,敢和任何工友比试体力,13岁时就能扛着100公斤的饲料麻包一路小跑了。

悲剧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一天,他在工厂的三楼干活,接传楼下工友递上来的钢管。突然,钢管触碰到阳台上的三根高压电线,顿时,火花四溅,一阵爆响,谢坤山当即被电成了“碳人”。

出院后,回到那个破烂的家,母亲像照料新生婴儿一般,一日三餐,先喂饱他,再去吃一点残饭剩汤。为了减少母亲的担忧,也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谢坤山发明了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他风趣地将之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以后,他又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

谢坤山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路。他突然想起当作家不错,他没有想到自己只有小学水平的文化背景距离作家有多远,想到的只是,要当作家最起码得先学会写字吧?

于是,谢坤山咬着笔费劲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含在牙齿与舌头之间的笔,好像是松了螺丝的老虎钳,怎么也钳不稳那支小小的笔,弄得口水直流。

尽管如此,谢坤山为自己又跨出一步而高兴。以后的日子,他不断地练习,嘴里被铅笔戳出一个个血泡,但他决不放弃。

终于,当字越写越小、越写越周正时,他大声地对自己说,“原来天底下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

削出自己的路!

出院后的最初7年里,谢坤山很少出门。但这2500多个日夜里,他没有一天是在寂寞、孤独和无聊中度过的。

从小,谢坤山对绘画就很感兴趣,经常乱涂乱画。受伤之后,虽然灾难夺走了他完好的四肢,却也留给了他完整的时间,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个贫病交困的家已经欠下一屁股债,不可能再有余力支持他学画;文盲的父母也不可能理解他这种对于穷人来说过于奢侈的爱好。

谢坤山只能把自己的生活需求降到最低,把在外做工的哥哥偶尔给他买瓶汽水的一块半块钱积攒下来,买来铅笔和几张白纸,认真地画,认真地描。嘴里的笔,成了他最亲密的知己。

在以后的20多年里,他把嘴巴变成了自己最得力的“手”;而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口腔从此溃疡不断,没有一天是完好的——区别只在于血泡是十多个还是五、六个而已。

铅笔断了怎么办?他找来一把小钢刀,将刀柄含在大臼齿处,用力咬,为了咬稳,他把刀柄都咬得变形了。接着,他把铅笔推到桌边,再用右手残存的一点短臂按住,用嘴里的刀片,一刀一刀地削出了笔尖。

满头大汗之后,望着自己的“成功”,他又一次兴奋起来,在心里呐喊:“这一刀一片的笔屑,片片都是信心。谢坤山,今天你不仅把铅笔削出,更是把自己未来的路也削了出来!”

后来,他听说台湾著名画家吴炫三先生在美术学院开课,就千方百计找到他,要求跟老师学画。吴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同意他来听课。谢坤山欣喜若狂。

从此,他每天拖着几公斤重的义肢花两个多小时时间赶到学校,风雨不误。

这还不难,最困难的是难以启齿的小便问题无法解决。那时他还没有发明现在每天都使用的“小便帮手”,总不好叫老师同学来帮忙吧?他就一天从早到晚不喝水,在校八小时内有尿也忍着,直到后来憋得尿血!

为了补上文化基础薄弱这一环,谢坤山24岁时选择了去读“国中”(相当于大陆的初中)补习学校。报名那天,排在年龄和身高都差他一大截的报名队伍里,谢坤山心底五味杂陈。这时,有位老师走过来,看看他空荡荡的衣袖,别有意味地说:“这里可是要‘写’功课的哦!”谢坤山一听,心中反倒轻松了。他大声地说:“报告老师,这张报名表就是我写的!”

谢坤山十分珍惜能再度重返课堂学习的机会,并砥励自己终日埋首在书桌与画架前。由于肢体上的不便,他要比别人多耗许多时间,为此,他要求自己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并生发出一套“少睡就是多活”的哲理。

三年一晃而过,毕业那年,谢坤山与所有升高中的考生一样,走进高中联考的考场,并以优异成绩,被台北最好的中学——建中补校录取。入学后的第一次测试,谢坤山的成绩是倒数第三名。他奋力追赶,结果第二个月的月考,他的成绩还是第三名,不过,这次是正数的。望着成绩单,谢坤山快活地笑了。

“我们拥有的,永远比失去的多!”

“我从不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想的是我还拥有什么!”

正是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不管怎样艰难,他都心存感恩地一路走来。他不但寻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且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谢坤山嘴里最多的字眼就是“感恩”。他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妻子、感激朋友、感激许许多多扶助、支持和鼓励过他的人。

出于“感恩”心理,他尽可能地帮助社会和他人。不管多忙,每月必定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慈济医院作义工,在那里,他帮助的都是最绝望的人。

“快乐像大海!”

见过谢坤山的人对他的富有感染力的笑声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天,他正和妹妹走在大街上,有说有笑,轻松自在。忽然,一位小姐从后面赶上来,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他,说:“先生,这是属于你的,请收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际遇,谢坤山一时理不出头绪。妹妹帮他打开了信封,里面竟然是1500元台币!原来,她是台湾某电视台知名栏目的节目制作人。信封里的钱是她刚刚领到的制作酬劳。当天下班后,她碰巧走在这对兄妹的后面。一路上,她发现了谢坤山触目惊心的残障,同时也发现残障并未给他的人生留下阴影。兄妹俩谈笑风生的一幕让她感慨万千,为什么一个最有理由痛苦和绝望的人,偏偏这么轻松快乐?而那些身体健全、衣食无忧、学历金钱地位样样不缺的人却为何还自寻烦恼?她感谢谢坤山让她体验到了平凡的幸福,“原来,快乐也可以很容易拥有的!”

谢坤山的妻子也真是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她选择谢坤山,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在结婚前,他们已经相识、相知、相爱了八年。他们结婚时,没有婚宴,没有排场,只有借来的洋装和一只不到1000元台币的戒指。

婚后,他没有在生活上全部依赖妻子,一直保持着生活上的自理。成家后的安定激励着他不断创作。不久,谢坤山在台北市的百家画廊举办了生平第一次正式的个展,当画展圆满落幕时,他的事情经由路透社报道,引起国际口足画会对他的高度评价,从此画会每个月提供给他一笔奖学金。

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谢坤山说,看到她红嫩的小脸蛋,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痛哭起来!在那一刻,所有生活的苦难都化为迎接新生的喜悦! 我试着做个尽责称职的爸爸,当孩子哭闹时,我就用嘴轻轻咬住小婴儿胸前的衣襟,再缓缓地放在我的怀里,然后用我的右手臂,轻轻托住她柔软的后脑勺,这样女儿便能舒适地沉睡在我的怀里。

当孩子饿的时候,我试着去冲牛奶。我先把奶瓶注入适温的开水,舀进适量的奶粉。然后咬住奶嘴,旋紧奶瓶盖;接着我用右臂托着奶瓶,再把奶瓶夹在右短臂与下巴之间。这样我就可以喂小宝贝吃奶了。我想,这是做一个父亲所必须尽的基本责任,没有手的我,更要尽力去学习。

作画时,我把摇篮放在画架旁,然后在我的脚上系着一条绳子,一面作画,一面拉动摇篮,虽然我没有推动摇篮的手,不过我却有一只拉动摇篮的脚。有时我还会躺在地板上,用脚抬起学步车再轻轻地摇晃,逗乐坐在车上的孩子。就这样,我每天与妻子分享着育儿的责任和喜悦!不久,二女儿也加入到我们这个温馨的家。

当孩子渐渐长大后,我们经常全家一起出外写生,有时女儿也会有模有样地学我架起画架!而每当她们有新奇的发现,一定会飞奔到我身旁,然后叽叽喳喳地抢着要我分享她们的喜乐!我仿佛有双强而有力的臂膀,正为她们撑起甜蜜的成长天堂。看到女儿能顺利地成长,我深深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他的妻子说:“其实,当初的压力太大了。逼得我必须把所有的困难都想过,不然也下不了决心。结了婚反倒轻松了,我们生活得比原来设想的还好。谢坤山是个能给人快乐的人,他带给我的快乐像大海,至今还看不到边际。”

一位令人尊敬的人

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曾采访过谢坤山,但稿子发到总部审核时,这个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立即叫停,重新派出人马,对书中提到的数十位人物逐一核实采访,前后工作了两、三个月。谢坤山夫妇得到通知,采访编辑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读者文摘》将用19种语言版本向全世界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

谢坤山不止属于台湾,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人类。

《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先生说:

“身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负责人的我,见过的奇人异事无数,但从没有看过谢坤山这么令人‘震撼与动容’的人。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全世界最令人尊敬的人’这一项目,我会恭敬地把这面奖牌颁给他——创造人类极限的谢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