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讲演(九)明法品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前面我们讲,不放逸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基础。我们世间的人因为心很散乱,这颗心总是七上八下的,不听我们指挥,就很容易随着妄念走,做妄念的奴隶。一个念头来了我们都不知道,前念、后念连接以后,就产生了感受,所以有一句话叫作「随着感觉走」。随着感觉走就沉迷在五欲当中,因为这些很容易让我们沉迷当中。

所以,在修学佛法三十七道品的项目当中,像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六波罗蜜,这当中都有「精进」这个项目。

『四者勤修善根』,就是对于我们过去所修学的或者尚未修学的,要努力去增长。

「善根」,「根」就是增长的意思。树木如果有根就会发芽,然后开花结果;树木如果没有根就死亡了。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懒懒散散的,我们的善根就会退掉,智慧就没有办法长养,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要勤修善根。

我认为这个跟三法印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说佛法离不开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因为无常,生命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病,不知道;现在一口气还在,头脑清醒时候,如果不赶紧修行的话,说不定下一秒钟走了。这就是跟无常相应,要我们精进。

各位,不要说一天,也不要说一个小时一节课,就说一秒钟以内,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每一秒钟之内有七十九个星球爆炸毁灭。我这次到巴西,那里的信徒老是问这个问题:「2012年这个世界会不会毁灭?」我说你安心,不会的,但是这个世界可能会变越糟糕,温度越来越高,这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我们台湾温度升高是全世界第一。

透过无常,让我们了解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时间是非常的短暂。前几天我们吃了冬至汤圆,这一吃就「增加一岁」,实际上是「少一岁」了,过一天就少了一天。所以这个地方讲『勤修善根』,就是对我们所修学的法门,要怎么样去扩充、增长、精进,然后才不会退转。

我们每一个人有不同的修法,那有些人稍微品尝以后就换了一个法门,结果修来修去法味、法喜始终找不到。我发现社会上成功的人,不是他的才华特别好,而是他有耐性有毅力。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要能够坚持到底,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去深入的话,总有一天会得到消息。无论是念佛、持咒、诵经、研究,一定要透过勤修善根——就是精进,才不会退转。

『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发心,也就是动机。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定有它最初最初的一个念头——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在那里,我们都会经过思考以后,觉得值得做,我们才会去做。

在座的各位,我们想想看,我们头发理掉了,穿出家衣服了,最初那一念是什么?信佛学佛成佛,离苦得乐。我们来出家信佛学佛,当初这个念是非常非常的勇猛。有时懒懒散散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最初为什么会出家,这么一检讨,很自然的就不敢懈怠了。所以常常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来信佛学佛,这个就是从动机上去了解。自己的目的还没有完成,就要赶紧的去修学。

『六者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这跟我们平时所了解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矛盾?我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地方叫我们不要去亲近那些在家出家的一切凡夫?因为古代译经的时候,文字是非常简短的,事实上这个地方是指邪知邪见。

无论是出家、在家,那些对无常无我法印不相应的,否定因果的,专门讲求神通的,那么这个可麻烦了。有些人问:「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请问这对不对?这个师父如果是邪知邪见,你也终身为父吗?他不相信因果,专门讲究神通;他练长生术,你也跟他去练长生术;那可麻烦了。

所以这个地方最主要是说,我们不要去亲近知见上不正的人,因为我们的本事不够,我们不能感化他,我们的德行不能改变他。所以我们就要赶紧来精进修福修慧。但是我们永远不放弃他,这是我们学佛应有的态度。不管他是信佛不信佛,邪知邪见或者是正知正见,以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我们对一切众生是永远不放弃。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去帮助他,引导他,这是对众生怀抱一颗永不失望的信心。而且从众生的身上,我们会发现到正知正见的可贵;在邪知邪见的人身上,我们也可以检讨自己是否具有正知正见。

『七者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这个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而修一切善法」。所以佛法讲无常无我,不是叫我们什么都不要做,而是说我们去做善事,然后不去执着。如果我们去做善事,我们希望来生大富大贵,那可麻烦了,真的就会满你的愿。来生大富大贵以后,「豪贵学道难」,有钱又有闲了,就享受世间的五欲,道业就会退下来。

印顺长老在《宝积经讲记》里面就有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很精进的持戒、禅定,我们去修这些法门,尤其是在持戒方面,如果我们是著我相去持戒,那么来生来世一定得到人身,但是很有可能会破戒。因为我们是执着「我在持戒」,别人没有持戒,瞧不起别人;那么「我持戒」,「我」来生一定是很庄严的;这就是以我相人相来持戒。

每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如果有丝毫点点滴滴是以我相人相来修这个善法,就会变成世间的果报,那就容易堕落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到『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

你看阿罗汉,我们不以为阿罗汉是自了汉,阿罗汉也是在广度众生,但是他做这些善事的时候他不会受报,他不会说「我做了这么多善事」,他没有这个念头,所以他不会去招感生命再出现,因为他无我相了。

所以每当我们对别人做任何有利益的事情时,千万记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印章盖上去的话,就不会有业报牵扯。

『八者永离二乘,行菩萨道』。二乘,就是声闻、缘觉。

一般来讲,二乘是发厌离心;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感受到生命的出现有许许多多的痛苦,所以不想再出现生命了。以这个厌离心来修学佛法,证到无我,破除我见,轮回的动力就停止了。所以「初果」就是入流,入圣者之流;到「三果」的时候,不来人间了;「四果」的话是无生,不再出现生命了,因为它没有动力。就像我们把木材堆起来烧,如果一根一根的木材不断投进去的话,火就生生不息;如果木材停止丢进去,木材烧完了,火自然就熄灭了。

我们世间的人追求长生不老,追求生命的永恒,其实生命根本用不着我们去追求它永恒,生命本身就会永远的相续下去,因为我们不断在添加自我生命的素材,就像一堆火不断的丢进木材,它是永远在烧的。

因为我们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了「自体爱」。有了自体爱就会有「境界爱」——这些东西给我多好,这些东西给我支配、给我利用。有了自体爱、境界爱还不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在世界消失,那叫作「后有爱」。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生命就永远的相续;看起来像似无常、断灭了,其实是永远相续下去。

白天来了,黑夜没有了,一个白天、一个黑夜,不断的变换,日子是一年一年的相续下去。生命也是如此,生、死,生、死,就像白天、黑夜永远的相续。所以我们讲虽然是空,但是不是断。

有些人觉得生命不断的出现,生命出现以后就招感许许多多麻烦的事情,时时有许多事情围绕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人我是非、家庭社会子女,一大堆的事情就逼迫着我们的身心。所以有些人信佛学佛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再出现生命,这就是发厌离心来信佛学佛。这个难不难?也是很难喔!要发厌离心来破我执我见,也是不容易;我称这个叫「解脱道」。

我们一般人常常说:「愿弟子生生世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说实在话,如果我们没有解脱道的基础,要行菩萨道是不容易,而且容易失败。所以解脱道跟菩萨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单单有解脱道并不圆满,但是如果没有解脱道做基础,菩萨道也不能圆满,会变成败坏菩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以前自己一个人在深山里面进修,抱了一大堆的书籍看,天天看阿含经,越看阿含经就觉得生命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觉得活在世界上真的是多余的,就变成非常非常的消极厌世,什么事都不想做了,因为世间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动不动就容易让我们造业、受苦、迷惑。所以我后来发现,如果厌离心很浓的时候,我们就不想出来讲经说法。

后来就想到一个办法,早上看阿含经,下午就读华严经,华严经里面菩萨发心利益众生,抛头颅洒热血,这个读起来精神百倍;这两个综合起来的话,对我们学佛法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没有什么大乘、小乘,是看我们的发心。所以这个地方说『永离二乘,行菩萨道』,就是希望我们信佛学佛能够发大悲心,发利益众生的心,发成佛的心,不要老是想厌离这个世间,讨厌这些众生。

华严经在行愿品里面说:『因见众生苦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觉。 』如果没有众生的话,世间就没有佛菩萨;因为佛菩萨是度化众生,功德圆满,智慧圆满,才成佛的。所以普贤行愿品讲:菩提属于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众生给我们的。因为有众生,我们见众生苦,才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才努力精进修戒定慧;众生是成就我们佛道的增上缘。透过这点来看,我们才能真正的把握佛陀出世的本怀。

那为什么佛陀一开始是讲四圣谛、了生死、破我执、断我见、生命不再出现呢?因为佛陀出现世间的时候,还有比佛陀更早出现的宗教,叫作「苦行」,整个印度是弥漫着这种思想。当时整个社会充满着什么呢?生命是苦的,出现生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所以印度人他们把生命规划成:一岁到廿岁是成长期;廿岁到四十岁是服务期;四十岁到六十岁就是修道时期,认为在家的责任也尽了,就去修道了。当时的人平均寿命不是很长的,能够活到六十岁是非常非常的荣幸。像印度人十三岁、十四岁就结婚,能够活到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真的是很高兴了。

当时整个印度是弥漫着那种非常消极厌世的思想,所以佛陀当时所说的法大部份都是针对这些苦行外道。苦行外道来加入僧团,佛陀不可能要他们:见众生苦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要成佛,不可能的。

但是佛陀来到这个世间真正要弘扬的是:不忍众生苦,发菩提心,去利益众生,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这才是真正佛陀出世的本怀。所以我们读经就是要从历史上了解,这部经当时社会的情形是怎么样子。

佛陀先讲四谛、十二缘起法门,然后才讲到六波罗蜜、六度万行这些法门;一个是解脱道,一个是菩萨道,刚好圆满了。就像月亮破成一半,单单一半不圆满,两个半圆形的月亮凑在一起,就是圆满的月亮了。所以解脱道与菩萨道是相契相应的。

但是我们要记住,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六根六尘接触的当下,是不是有「强力胶」把它黏住了,如果有强力胶把我们黏住的话,虽然你一天到晚想说:「我要发菩提心,要成佛」,这叫作泥菩萨过江。所以我们要以解脱道为基础,菩萨道才能够建立;就像建房子,如果没有打好基础,这个房子建起来会倒下来的;经典里面就叫作「败坏菩萨」。

以前在马来西亚有个出家人,修苦行非常非常精进,他就用绳子把这个手指绑起来,然后请人家用力的拉,整个手指缠得紧紧的,说「我一定要断除我执我见,让我的生死在此生就能够了断,非了断不可。」法华经里面不是有燃手臂供佛吗,他不敢烧手臂,就烧手指。

他把手指缠得紧紧的,缠三天三夜以后,手指发黑了,就在佛前请师兄弟们把它浇油,在佛前烧了,结果他就少了一个手指。烧了一个手指以后,真的是轰动武林,轰动佛门,不得了,信徒就想:「这么精进的一个比丘,这个师父一定是把我执我见烧掉了吧。」信徒就非常的拥护、供养。后来我到马来西亚,我也想见见这位师父,有人就跟我说他已经有孩子了。

当我看到法华经里面讲到燃臂供佛、燃身供佛,当时我真的对佛法有一点怀疑,觉得这部经到底是不是对的?要成佛就要把手烧掉?然后要怎么样子的?其实经典讲燃臂、烧指、燃身来供佛,是讲烧掉我们的我执我见,而不是说把我们的手臂烧了以后去供养佛,不是这个意思。法华经里面有很多是一种形容,用形容来说明那种很高深、很深奥的道理。

像法华经里面不是有说从地里面涌出菩萨吗;地里面怎么会涌出菩萨?依我们现在来讲,很难去了解。其实它讲的「地」是我们的心地;成佛是这个心,下地狱也是这个心,只要我们在心地去下功夫。

我们如果不了解的话,在事相上去燃臂供佛,那所有的佛都是缺手缺脚,五官不全的。所以我们不要误解经典,你误解经典就麻烦了。

这个地方讲到『永离二乘,行菩萨道』,就是我们时时要检点自己,有的时候我们去利益众生,众生会毁谤我们,有种种的责难,跟我们唱反对,往往我们就会退心。比如我们这个地方常常举办活动,有些信徒常常来帮忙,忙得不得了,就退心了。有些信徒就说「我在那边做得要死,别人嫌得要命。」我说「不对,人家是把功德留给你做。你做得累了一点,那是没有错,但是这是给你机会。」

我们要时时检讨自己是不是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如果以厌离心来信佛学佛,我们念再多的经,做再多的善事,最后只能证到阿罗汉。当然我们也可以证到阿罗汉以后再「回小向大」,可是这个要弯一个很远的圈。菩萨道跟解脱道就像我们的左脚右脚,两个搭配起来就圆满了。

『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绝』,这句话我感受很深的。我们常常遇到很多出家同修、比丘、比丘尼,甚至在家的菩萨,我说「你们修学佛法都怎么修?修什么法门呢?」他说:「很简单,我们师父都教我们一门深入。 」我说:「修什么一门深入呢?」「只有念佛最简单了,一门深入。这生当中什么都不要去想,就单单念一句阿弥陀佛。」我就说:「那我们所有的经典可以烧掉,不要再印了,我们的网站里面就写『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好了,所有人一打开就可以看到『阿弥陀佛』,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

这个就是误解。在《楞严经》里面有讲到「一门深入」,比如说有些从眼根开悟的,有些从耳根开悟的,有些从鼻根开悟的,眼身鼻舌身意这六根当中,随便那一根都可以开悟的。而且从十八界、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每一个根、尘、识当中,都是给我们开悟的一个窗口。可是我们就是不能够专一的,找到自己过去生世所修过熟悉的法门,所以今天修甲,明天修乙,后天修丙,要不然就修丁,换来换去的,当然就是不成就了。

我们要了解,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我们讲「一门深入」的这个「门」,就是觉悟的门。我当下这个心念是觉悟的吗?我做这件事情是跟觉悟相应吗?我讲这句话是不是跟觉悟相关?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身口意是不是跟觉悟相应;我认为「一门深入」是指这个意思。我们念念都是「觉」的话,我们有希望;如果我们念念都是「迷」的话,煮沙不能成饭。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乐修众善令不断绝』,在修行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法门——诵经、念佛、持咒、礼忏、做善事、布施,这个叫作「众善」,许许多多的法门才能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如果你单单修一个法门,就像独木不能撑大厦,单单一个木头要把大厦撑起来,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用钢筋水泥才能建起来。

修学佛法,总的来说,是修戒、修定、修慧;扩大来讲是六波罗蜜、八正道或者是三十七道品。这些法门当中,我认为我们要把它区分一下:一个是主修什么,第二个副修什么,第三个是动修什么;主修、副修、动修。

不管修那一宗那一派,我们必修的主修是无我,是破除我执我见,各位说对不对?你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管你修那一宗那一派,我们的主修就是要破除我执我见。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怎么修、你念什么咒就会有什么感应,会长寿、长生不老,会怎么样子成仙人,这些有意义吗?它跟「无我」不相应。你有无我这个观念的时候,人家讲什么法门,修什么会打通气脉,你会不会欣赏?不会了。

副修呢?比如说我们诵经、研究、打坐、礼忏也好,我通通把它归成副修。

还有一种修行,我给它一个名词叫作「动修」,动态的修行方法。因为我们要打坐,我们要诵经,我们要研究,我们个人在房间里面静静的修,这是属于静修;但是我们不可能一天到晚躲在房间,什么事都不用做,别人来侍候我,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不可能的。以个人来讲,我们必须要洗澡,要吃饭,要走路,还有常住的事情一大堆,我们必须在动态当中让身心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才容易健康。但是我们在动态当中,怎么样去保任这个道心?这个就是动修。

我们修学佛法,就像以前念中学的时候有分成主科、副科,主科不及格就留级了,如果副科不及格的话就没关系。比如说你跳高跳不过去,没关系吧。你的国文、英文、数学、物理、英文这些主科不及格的话,你不可以升级;副科不及格的话,补考就好了。

我们学佛的人,你如果是诵经、念佛、持咒搞了老半天,你都弄一大堆这个副修,可是你的我执我见却越来越扩大。比如说,你修的功课很多——你一天念两万佛、念十万佛,你一天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念四十八遍,你副修修再多,还是我执我见,跟「无我」没什么多大相应的时候,反而变成一种执着。

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认清楚这生当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那种我执我见是不是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越修,我执我见越浓——我的看法是对的,别人是很幼稚的,这样就是很执着了。很执着,到最后就叫作顽固,很顽固而完全不能听别人的意见,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不要去执着说我是那一宗那一派,没有宗派的,我认为这个很重要。不要说我修妙法莲华经,我是法华宗的;我修华严经的,我一生就研究华严经就好了。

但是我遇到圆光佛学院的学生,我说「你在看那些经?」他说「我专门看维摩诘经,一生当中我专门研究维摩诘经,专研它的历史演变、文献资料。」我说:「你这辈子就专门攻这部经,那我们说『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法门无量誓愿学』,你即使把这个文献、翻译的过程历史一步一步去对照,你耗这么多时间对吗?」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乐修众善」,我把学佛归纳成主修、副修、和动修。我们不会排斥任何一个法门,也不会排斥任何一部经典,心胸是很开阔的。每一部经典都有它特殊的意义,都有它摄化众生的一个方便。有些人信佛学佛,不小心就毁谤佛法了,他认为我这一宗这一派最好。你看我们吃那个蜜,这个蜜中间是甜的,旁边也是甜的。所有的经典都是引导我们向善向光明的,不能去毁谤说这个法门好或这个法门不好。

真正信佛学佛的人不会讲「我这个法门最好」,是刚好你的烦恼用这个法门可以对治。就像药有几千种几千种,感冒的人吃感冒药刚刚好,头痛的人吃头痛的药好了,那你不能说我这个头痛一百年了,我现在吃这个药吃好了,而你肚子痛才三天,我这个一百年的头痛都可以吃好,头痛药给你吃吧。不行的。

每一个法门是法法平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有这种心量。佛陀所说法千差万别,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千差万别,就必须有这些法门,所以我们不能执取一法而去放弃任何其它的法门,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