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吉祥经(第四讲记)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2004年3月2日,正月十二,4/5)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昨天我讲的超了时间了,因为我所看的这个表呢是八点四十五,我就说在八点四十五结束吧,回去以后才知道九点半了(众笑并鼓掌)!
这个表是坏表,不准。超了时间,耽误了大家的休息。
今天我们接着看第六个偈子。昨天我们讲到了第四个和第五个偈子,在这两个偈子里,我特别强调了要在家庭里开始、从身边的人着手去修行善法,去落实“无相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强调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好的家庭造就好的公民,好的公民造就好的社会,这是昨天讲的意思。
今天我们看第六个偈子,“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这里说的邪行就是违背戒律生活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天的时代,生活中突破戒律的约束出现邪行的机会比古代要多且方便,因为现今通讯比过去方便得多,个人获取信息比以前也方便得多,交通上也更方便。在一个家庭里,一个家庭成员可能在其他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跟外面不三不四的人搭勾上了,因为现在人和人之间的通讯联络简直太方便了!以前只有电话,现在还多了电脑;以前电脑的联络是文字书面上的,现在则还可以在电脑上显像,就跟两个人面对面一样。不过面对面也好,因为以前听说在电脑上通过文字谈恋爱,恋来恋去两个人一约会才知道原来竟是家里的太太,真是无奇不有,现在在网上就能看到对方了,这是说通讯联络方式比以前发达多了。大家想一想这种联络和通讯方式的发达对人的影响吧,一个人的心里有善念也有邪念,有恶念也有正念,当这个心现形的一旦是邪念,那这先进的联络和通讯方式呢就成了人们触犯戒律和法律的有利条件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科学技术是个两面刀,可能给我们造福——给生活提供种种的方便,也可能造祸——给社会带来动荡、给人类带来不安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科学技术它有两方面的作用。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一般都知道有很多的地方其实是不清不楚的,但有人还是喜欢去。这些地方有的称为“洗浴中心”,其实暗含色情服务;有些地方叫音乐厅,其实里面可能有毒品;有的地方叫“迪厅”,据说有卖一种东西叫“摇头丸”,人吃了后就像漂浮在云里雾里一样,处于亢奋状态。无疑,这些都是诱导我们越轨的地方。其实要以佛教来看,这些地方正是魔鬼喜欢去的地方。我跟其他的人讲过很多次,佛经里经常记载,比如《地藏经》里说有这个鬼那个鬼,诸如吸精气鬼、夺命鬼、耗财鬼,其实这些鬼也不神秘,这些鬼在哪里呀?就在刚才我说的那些地方。我们人在那些场合精神处于放逸状态,魂不守舍呀,于是在那些地方这些鬼就大展身手了。不过这些鬼也不神秘,他们就是这些音乐就是这些麻醉品毒品和酒,这些就是这些鬼的化身。毒品,比如说海洛因,其实就是夺命鬼王就是大耗财鬼王是耗掉我们家业的魔鬼,那是绝不能沾不能碰的。有些人染上毒品就是太自信了,他说我就不信这东西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吗这么容易让人上瘾吗?他不知道那个是绝不能碰的,只要一碰就是踏上了不归路有去无回的,家产会耗掉身体会耗掉,最后把他整个人格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也瓦解掉。据说,吸了毒品的人毒瘾发作的时候什么事都可以做,他可能出卖他最亲密的亲人来满足他的毒瘾,他也可以把一切都出卖,所以这就是夺命鬼王夺掉我们身家性命的。
偈子里讲到不要饮酒,这一条是我们在家居士五戒中的最后一戒。在戒律里不饮酒属于制戒又属于遮戒,遮戒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违犯了它会使我们违犯更严重的,诸如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信戒。酒精麻醉我们的神经使我们正常的人格受到损害,你看喝醉了酒的人哪都神志不清,人格尊严没有了,那个状态呀是介于人和非人之间的。喝醉的人有时候很讨厌,我们在寺院里经常也会遇到,喝醉的人到寺院里来闹事就介于人和非人之间——你把他当作正常人看吧,他不跟你讲道理,你完全不把他当人呢也不行,你要是弄得他不高兴或是侵犯了他就是说我们用比较强硬的方式对待他吧,也是不行的,所以造成许多的麻烦都是酒精的害处。酒精伤害理智以后,人会丑态百出会放逸和越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故事很有名的。说有一个受了不饮酒戒的在家居士,有一天口渴了,渴了以后抓起一碗东西就喝,其实他不知道那是酒,喝下去以后就醉了,正在醉眼腥松迷迷糊糊的时候,隔壁邻居有一只鸡跑到屋里来了,他一看见鸡来了,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那只鸡抓住杀了,做了碗汤正在那儿吃着呢隔壁邻居的太太进来找鸡了,这个居士喝醉了酒啊,一见到邻居的这位太太就心生淫欲之心把对方强暴了。后来邻居的人就把他抓起来送到官府,官府的人审问他,他不承认杀了鸡也不承认做了坏事,所以在饮酒之后他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条戒一下都犯了。由此可见,喝酒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啊,从这个漏洞里你其他戒的功德都会漏失掉。
在《善生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讲到饮酒的过失有六种:第一种,人喝了酒以后会失财,失去财物。喝了酒的人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财产,比如说,做生意的人喝了酒以后可能会把一万块钱的东西以十块钱的价钱卖给别人,一个公司的老板喝醉了后可能会草率地在一个协议上签字而那个协议会把他公司的财产和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样的事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所以说饮酒以后会失财,当然买酒也要用钱,你们可以在生活里观察一下爱喝酒的人。我前几天在寺院过年的时候接待过一个居士,他说他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他说他以前是不喝酒的,后来才上瘾了。我问你爱喝酒是不是生意也不好做呀?他说是啊,喝酒以后这钱总是攒不起来生意也做不起来,可见人喝了酒以后财产会散失会不坚固,钱财不坚固。第二个过失是饮酒容易导致生病伤害人的健康,众所周知,酒精伤害人的肝脏和中枢神经,经常饮酒的人其神志会一而再的受到损害,最后导致大脑受损。佛经里讲饮酒在未来的果报是堕落到“尸料地狱”,《地藏经》里也讲到过这种地狱。地狱有很多种,有的是身体受苦,有一种地狱则是里面全是尸料,爱喝酒的人将会堕落到这种境界。为什么呢?因为那个酒实际上也就是尸料很脏的东西啊,但是他贪着它把它当成了甘露。古代爱喝酒的人曾用种种美妙的言辞来描述酒,他们就是把臭的东西当成香的把不净的东西当成净的,这种执着一但成性变成他生命主流的时候,他就会生活在这种境界里,“尸料地狱”。然后如果转生为人的话,就会成为痴呆呀不明事理呀智商低下呀弱智呀,成为这样的人,这是生病。第三是“斗诤”,喝了酒以后人跟人之间会发生矛盾,斗争。第四“恶名流布”,经常喝酒的人丑态百出,所以他的名声会很不好。第五“贿赂道僧”,喝了酒以后容易发脾气,情绪失控。第六“智慧日损”,智慧会一天天损减。为什么?因为他的中枢神经受到酒精的伤害,慢慢地他大脑敏捷的判断力也会受损,如此下去智慧自然也就受损了。关于酒的危害,在其它经典里,比如大戒律里,也讲到有36种过错,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以他的智慧看到麻醉品对人类的损害,时至今日,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也认识到了酒精的害处,认识到饮酒对人类造成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所以有一些国家对酒精是实行管制的。你们看他们对酒的认识虽然不如佛教早,但总体上还是一致的。现在的美国、俄罗斯还有西欧的一些国家对酒精都有所管制,有相应的法律约束。这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酒的烈性、浓度有控制,生产酒最高不能到多少。不过我看西方酒的浓度控制上比中国严得多,中国动辄就是六十五度、七十度,但在西方就很少这样,他们对酒的烈度有严格的控制。第二对饮酒人的年龄有限制。美国一些州的一些地方性的法律对这就有控制,比如说十八岁以下的人不能喝酒,十八岁以上成年的才可以饮酒。但是美国因为也是疆域广大有好多州,于是这个州可能限制十八岁以下的喝酒,而邻近的那个州呢可能就允许十八岁以下的人喝,所以据一些到美国去的朋友回来说啊,美国当地一些十八岁以下的人就开车到允许喝酒的那个州去喝,但总的来说呢人们对饮酒的害处是认识到了。另外第三个方面就是职业,有一些特殊职业的人是不允许喝酒的,比如司机还有其它一些从事特殊工种的,例如高空作业,也是不允许喝酒的,据说限制极严,一旦发现犯规就会课以重罚。
中国文化里对酒的认识有很多糊涂的地方,诚如我们知道的,历史上有好几个名人都喜欢喝酒,他们带了很不好的头。大家可能说,名人做的嘛当然没错,其实不然,因为以佛法来观察,不管你是名人还是非名人,愚痴的行为就不该效仿。比如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爱喝酒,号称诗仙,他还写了很多关于喝酒的诗,“将进酒”“杯末停”啦,他有诗云“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意思是有匹很好的马很漂亮的衣服都把它们卖了用来换酒喝,这正好证明了我们佛陀讲的“失财”呀!把马也拉去卖,肯定是钱用完了嘛,现在讲好车好衣服也拿去抵押了喝酒,肯定也是兜里的钱用完了啊。我想李白喜欢喝酒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是李白他学道学佛却不太精进,学道嘛自然有一些道家的作风了,饮酒上就不太严。第二点就是他自己的身世,李白一生不得志,才华很高却不能发挥,所以写的一些诗也都是一语双关的,心里郁闷哪。即使是李白这样的名人——根器那么高又那么有才华,人称“谪仙”哪,天上的仙人贬到人间来的,即使是他这样的名人哪,喝酒如是因,果报最后在他身上也丝毫不爽啊!李白最后怎么死的?据说有个晚上李白在船上喝醉了酒,他看见水里面的月亮,你想他喝醉了嘛,他大概就把那个月亮当酒杯了就去捞它,但月亮能捞吗?于是他一捞就掉到江里淹死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啊,他喝了酒后写诗这么厉害,影响中国的诗歌这么深远,但就因为贪杯呀最后也是如是因如是果,一点都不客气的。生于酒就死于酒嘛。
在古代还有一个名人,陶渊明,也爱喝酒,他也是不得志,所以喜欢喝酒。这当然是中国古代特殊历史时期下文化人表达对时代不满、排遣内心郁闷的一种方式了,他们寄情在杯中酒而借以逃避黑暗的现实。学佛的人则应以智慧来观照,而不是看他是不是名人而盲目仿效。讲到抽烟,有人说毛泽东主席不是也抽烟吗?他活了八十多岁呀!邓小平也爱抽烟,人家活了九十多岁,没见有什么事啊。这要从科学来分析,人跟人的基因是不同的,总体上说抽烟的确是有害于健康,例如抽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就比普通人多百分之七十。我在日常生活里也接触了很多居士啊,他们也是爱抽烟最后得肺癌。所以我们不能以名人做为标准而要看事情本身,依法不依人啊。诚然,释迦牟尼佛的戒律里没有提到不抽烟,但抽烟能使人上瘾啊,按照戒律里不饮酒的精神来说,上瘾的食物及东西是都不能沾的,所以不仅仅是酒,能上瘾的烟和吗啡也是不能用的,同样,毒品海洛因会使人上瘾自然也不能用。关于这一点,海外有个一行禅师将解释更进一步扩展了,他说酒烟麻醉品只是让我们上瘾的物质的东西,但精神上呢同样也有令我们上瘾的东西。就象李白通过喝酒逃避现实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会通过其它娱乐手段借以逃避现实,可见人类生活如果深入透彻地观察其实是非常可怜的。事实是我们通常认为是正常的一些娱乐方式,很多时候却是自己找的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方法。比如有的人烦了就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或者是看电视,或者到网吧上网打游戏机,或者是看黄色录像和书籍,所有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属于上瘾的精神食品。上瘾的精神食品和上瘾的物质食品其作用是一样的,都会伤害我们的理智,使我们人格的独立性受到损害。一个佛教徒假如深入领会了释迦牟尼佛这些戒律的精神,就会知道面对滚滚红尘和世间的五欲八法该如何抉择,当然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不见得都做到位。顺便说一句,即使是一些流行歌曲,所谓的靡靡之音哪,听了以后令人混身软绵绵的,骨头好象都软了,其作用跟酒也是一样的,因为它们能让人把整个现实都忘了。
“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中国古人常说“富润身、德润物”,意思是说一个人有财富会使他的身体和生活得到滋润,一个人有道德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说德性其实是一种看不见的财物和资源,不仅对我们今生今世来说是资源,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下面我们来看第四个偈子,“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即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前面讲的主要是世俗的生活,从这个偈子开始讲到信仰生活,讲到出世间法和要即时闻教法。意思是说人生除了吃饭穿衣所谓世间的功业之外,还要有更高的追求还要有信仰层面的追求,所以叫“即时闻教法”。我们看到有人生在佛教家庭从小就开始学佛,有的居士呢则是年纪很大才学佛。是不是岁数大了就不“即时”了呢?岁数大也“即时”,一念精进心能够越过三大阿僧祇劫啊。岁数大的人只要有精进心,可能比年轻人学佛来得更有力量。
在古代印度,关于人的一生,普通人的一生,有一个理想的模式。这个理想的模式把人生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习期,这应该说就是年轻的时候;第二部分是成家立业;第三个部分是离家去游行,游行在外边现在叫旅游,到处去走,开阔眼界;第四个部分“林居”,意思到深山老林里隐居修行。所以在古代印度的文化环境里来说,到深山老林出家隐居修行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经过了学习,经过了成家立业,经过了世俗的种种生活,最后走向信仰,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它恰恰不是逃避。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好像一提及到山里去就是失败了的人才到山里去的,其实呢到山里和树林里去修行才恰恰是人生最大的奢侈,最富有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这是最大的奢侈最高的享受啊。以古印度关于人生四段的这种模式来看呢,当人生节奏进入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该接触信仰了,所谓的“即时闻教法”,因为信仰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特别是经过世俗的生活以后再接触信仰,此时对信仰的理解比其他人会更深入。
信仰所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人生最终极的意义,人为什么要活,人死后到哪里去,也就是佛教所讲的生死大事。我们柏林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护法就是香港旭日集团,在我们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旭日集团给予我们特别重要的帮助和支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柏林寺肯定不能这么快就修复,很多的事业比如说佛学院也不可能顺利地开展。香港旭日集团不仅是护持柏林寺,而且在海内外支持很多的道场。去年“非典”的时候大家都很恐慌啊,有一些生意人借那个机会发非典财卖假药卖劣质的医药用品啦,但是旭日集团怎么做的呢?他们在那个时候拿出三千万,一部分捐给国家卫生部用于抗击非典,一部分捐给香港的非典患者,另外一部分则在大陆和香港的四十个道场做法事,按传统的仪轨做法事祈祷非典早日平息,为大家祈祷啊。你们看这就是佛教徒的精神风貌啊,在关键时刻显出与众不同来了。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很多人是拼命的发财把钱往自己手里抓都嫌来不及啊,但旭日集团所做的呢却是钱财拿出去奉献。旭日集团的整个家族都是佛教徒,他们公司里也有佛教读物,用佛教的精神和思想指导他们的管理和经营。集团的老总叫杨勋,杨勋先生信佛。我听我师父讲,杨勋先生自己有本传记,上面记载他是这样开始信佛的。当他十六岁的时候从广东惠州偷渡到香港,那时国内很贫穷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一些年轻人想办法开创生路啊,就从广东向香港偷渡,偷渡很多次才成功。偷渡过去的时候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就在码头做搬运工给人家扛包,总之什么都做过吧。没有吃的就在垃圾筒里找别人没有吃完的面包,现在我们不是经常把嘴上没有吃完的面包和馒头扔到垃圾筒里嘛,可能我们没有想到这个面包和馒头啊会被以后的大亨捡去吃了,所以以后你们要注意。杨勋先生最早的时候就是这么艰苦。后来因为他会做衣服,所以就到一个服装工厂去给别人做裁缝,做成衣工。因为他人勤快脑子也很灵活,所以工厂的老板就很喜欢他让他带班和做车间主任,慢慢地再就把工厂的一些股份让给他一些,再慢慢地他就自己办工厂做老板了。他就是这样的,完全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走到今天。从十六岁偷渡到二十六岁这十年的时间,杨勋先生就只知道干活挣钱,心里没有第二个念头的。等到他二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那时他已很有钱了,大概几个亿吧,从那往后都不再工作钱也足够他自己用了。你们猜他想起什么来了?他想起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挣钱?”他十六岁就偷渡,学历应该也不会太高,但是他就能想到问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挣钱?他把自己所知道的思想理论、为人民服务啊这些统统都想过,还是找不到答案。心里想不通,他就去了解宗教,诸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最后他找到佛教。找到佛教以后他就明白了为什么要挣钱?不仅要挣钱,而且还要多多的挣;不仅要工作,而且还要努力的工作拼命的工作,因为要回报众生回报社会!所以找到佛教以后他就皈依了信佛了,每天读佛教的书,按佛教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修学自己。在他的带动下,最后家里面的几个兄弟也都成为了佛教徒,而且还都是很精进的修行人。拿杨勋来说,他不用全天上班,只上半天班另外半天呢就自己修行打坐。杨勋先生学佛以后就改吃素不吃肉了,不管在什么场合,他的面前就是那几盘素菜,也不管跟什么人一起吃饭,他就是我行我素,真的是我吃我素啊。他也不喝酒,当然以他老板的身分来说坚持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也不成家,好像是到了快五十岁了也不成家。他是公司的总经理,经常到柏林寺来,我们寺院的师父们都见过他,也都知道杨勋总经理非常忙。他一天只休息四五个钟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年如一日;他还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在路上赶时间。即使是这样,他自己讲,每天基本上仍能坚持两个小时的打坐。他说以前我也很苦恼,工作一天很累了,是睡觉呢还是打坐?如果睡觉呢体力有可能恢复,如果打坐呢可能就恢复不了体力,当然如果打坐时间长了有功夫了,也有可能通过打坐补充进更大的体力,于是最后他仍选择了打坐选择了修行。你们看“即时闻教法”以后他的人生就有这种大的变化。杨勋跟我们师父讲,他说我做生意主要是用两个人的思想,一个是毛泽东的,一个则是释迦牟尼佛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用在做生意上很有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和智慧用来对待人生的得失,用来奉献社会、回报众生、打开心量、大出大进则很管用很有效。可见信仰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偈子还讲到我们要培养的几个美德,一共是四个即“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恭敬,现代人在培养恭敬这个德行上较从前已有很大的退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很容易培养人的恭敬心,比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父、臣民对国主都是很恭敬的,讲到长辈的名字叫触讳,因此都会避讳,不会直接说自己师父的德号也不会直接说或写自己父母的名字,因为培养起了恭敬心,所以人们懂得恭敬父母师长恭敬天地鬼神。现代的社会则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处处讲平等讲民主,其实呢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讲民主就绝对的民主了,连几岁小孩也给他民主,比方说西方的父母是不可以责骂子女的,也不能体罚更不能打,否则子女会上法庭控告父母的,在法国和美国都是这样的。但在中国犯这个规矩的人就太多了,比如小孩哭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大都会“不要哭,外面有狼”。如果这是在西方,你说有狼那就是在威胁孩子给他思想造成压力了,小孩转身就可以到法院去告你,“妈妈吓唬我,给我精神造成压力”!受西方这种思潮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恭敬心没有了,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尊敬没有恭敬了。恭敬和尊敬是不同的,尊敬是很客气的——您好谢谢,这是尊敬,但各是各的;恭敬呢则有一种感情在里面。现在人习惯于随便谈论父母师长的过错,谈论国家元首的隐私,如果以中国文化的立场来看,这样做是对谁都没好处的,所以一定要有恭敬心,要在世俗生活里培养恭敬心。
佛教为什么有烧香和礼拜呀?它们的作用就是培养恭敬心。佛教里的很多仪轨很多信仰的形式也是一种熏染我们身心、陶冶情操和培养恭敬心的善巧方便,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你们看烧香拜佛的人与不烧香不拜佛的人气质上总是不太一样吧,前者总带那么一点恭敬和谦让,绝没有所谓的粗野之相。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身体伏下去把头磕下去的时候,心自然也就变得柔和了,所以礼拜有调服我们傲慢心的作用。当然,礼拜本身也是我们内心有恭敬的表现,而当我们内心带着恭敬去礼佛时,这个恭敬心也会因我们的礼拜而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因此礼佛拜佛和烧香反过来也使我们内心的恭敬谦卑得到了强化,这就是佛法讲的熏习。种子起现行,现行反过来熏习种子,内心恭敬的种子变成行为,行为反过来也使恭敬心谦让心的种子得到强化,这就是修行的过程,这种训练恰恰是现代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缺乏的。当然现在的学校也开始注意这种情操教育了,比如说通过升国旗奏国歌等来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崇高的心态,但比较起佛法的恭敬心来说还是浅了点。恭敬心是我们得到佛法利益的关键,有恭敬心就能得到利益,所谓“欲知佛法利益,当从恭敬中来”,这是第一个德。
谦让,古人讲在是非名利面前人向前我就向后,大家都去争一样东西的时候我就往后退一步。因为人人都喜欢的东西,你往前冲拿到它也未必是幸福。比如说有一件宝贝在我手上,你们大家都喜欢,那我就会很害怕,怕你们都上来从我这儿抢啊。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故事,说有一块非常名贵的蓝宝石,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但却杀死了很多人,谁得到它谁就会死掉,因为人人都喜欢它。所以人人都喜欢的东西,我们就往后退叫别人去弄好了,这是谦让之德。台湾星云大师发明了一个很有名的词叫“老二哲学”,意思是说人人都想做老大都想往前面冲,那我就去做老二好了,做老二有回旋的余地。现在人们也归纳出来了,说“当官要当副”,当官要当副职不当正职,因为副职跟正职待遇差不多,但责任却比正职小得多,“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下面第三个叫“知足感恩”,这两个是相关联的,知足的生活态度是要我们学会在生活里不断地发现我们拥有的财富,拥有自己已有的财富。我们经常会想我们没有什么,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我们老是在想没有什么,然后因为这种想法不断地向外追求想填补上那个缺口,结果那个缺口却永远填不满。因为它是一个贪心的深渊,在这个深渊里什么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佛教把这个称为“饿鬼”。佛教里讲的饿鬼肚子很大喉咙很细,意思是肚子需求量很大但是喉咙细,往里边放东西来不及,这就是饿鬼。饿鬼身体的这种形象其实表达了我们的贪心和不满足的心态。当贪欲和不满足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流时,我们死了以后就有可能变成肚子大喉咙细的那种状态,而且喝水的时候水变成浓血永远处在饥渴状态。
其实一个人拥有多少并不重要,有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足。如果我们对拥有的不知足那就可怕了,那是最大的贫穷,有句有名的格言是“最大的贫穷是不知足,最大的富有是知足”,所以说知足常乐。知足的人善于发现我拥有什么。比如说,现在有一个人没有衣服穿也没有吃的和房子住,更没有汽车开,但他拥有最宝贵的健康身体;另一个人呢有房子有汽车还有很多人围着他,但是他整天在床上呻吟,你们说愿意做这两种人的哪一个呢?(众答:前一种)我看有的人还是有些犹豫,不能犹豫,你们要说做前一种。因为有健康的身体就什么都可能有啊,没有健康的身体却疾病緾身,即使有汽车有官位有人围绕在侧又有何用呢?要做哪个不要做哪个,你们一定要分清楚。一定要学会知足,学会了知足也就学会了珍惜;有了珍惜,就会有感恩。感恩是什么意思呢?感恩是普遍的,不是特殊针对某一个人对象的,是感谢一切。应该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我现在活着真幸福,我现在很健康真幸福,我现在在寺院听法真幸福,我们现在一起拜忏真幸福”!你们有这种感受吗?(众答:有)这不错啊。我在寺院里时时会有这种感受,觉得很幸福。现在人们叫我代理住持,有一些情况没有了,以前我们都是排队出来一起走,我会想,能跟这么多出家师父一起作出家人,能成为僧团里的一员,真的很幸福;在大殿里面和很多人一起念经,在禅堂里和大家一起打坐,我也都觉很幸福。当你知道拥有这么多宝贵的东西时,你就会心怀感恩,你会说感谢三宝、感谢父母、感谢天地、感谢老师、感谢师父、感谢周围的人!如果没有周围的人,我们一个人在那儿拜忏没劲,一个人在那打坐没劲,一个人在那儿念经也没劲。生活在感恩中的生活是质量最高的生活,生活的质量不能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也不能以身体相貌的美丑来衡量,更不能以年轻亦或年老来衡量,而要以内心有没有知足和感恩来衡量。生活中充满知足与感恩,每一样东西在我们看来便都是好的都在发光。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互相共勉,经常在生活里去发现自己拥有的财富吧。
可能有的居士说了,你叫我发现但我身边的人都跟我过不去呀。其实身边的人有很多是跟你过得去的,假如身边没有一个人跟你过得去,你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当然有时候身边会有一些人跟你不投缘挑你的毛病,这个时候你要多反省自己的缺点,同时要把这些逆缘看成老师和善知识,因为有这些人在身边我们才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工作也更努力。如果周围的人都说你好喊你万岁顺从你,除非你是圣贤,否则一定是堕落。因为没有人跟你过不去呀,大家都顺着你便会令你滋长骄傲和种种的放逸。过去封建社会一些皇帝堕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的人都赞成他没有人提醒他嘛,一直到敌人打到房门口,他才知道天下已经大乱了,但知道也晚了,所以就自杀了上吊了,多可惜呀就是因为没有人跟他过不去。你们看没有人跟我们过不去就这么糟糕恶果如此可怕,所以身边有一些人跟我们过不去是防止我们犯错误增强我们的忍耐力。打比方说吧,一些竟技性的运动员,如下围棋的打羽毛球和打乒乓球的,他们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些对手来跟对练的。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不顺我们意的人当成是来跟我们对练的,通过对练来提高我们技艺的,我想刚开始可能很勉强,但当深入的观察后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人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古代有个高僧,他的《宝王三昧论》有的人可能看过。《宝王三昧论》里面讲的话正好跟我们平常的观点是相反的:关于身体他说不要希望身体没病,关于做事他说不要希望做事一帆风顺——一帆风顺一定会骄傲,关于交朋友他说不要希望朋友老是对你有利,这些才是真正修行人的见解!我们应该以这种见解来指导生活,这样就能真正在内心培养起知足与感恩,感恩一切事物和所有的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感恩所有的众生,即使不能做到感恩所有的众生,起码也要做到感恩所有的人。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