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解经玄义 辨体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解》第二。辨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读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佛说此经根据什么理论与事实说的,要先明了,然后才能真正产生信心,依教奉行。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实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生活环境。大乘经对我们是如何的重要,不能不明白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明即迷惑,迷必颠倒,以真为假,以邪当正,以恶当善。因而处世待人接物以及思想观念上均发生错误。大乘经指导我们一条正确修行之路是其殊胜处。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这一段话是很难懂,而确是事实真相,简单扼要的说出来了。实相,哲学家称之为本体。佛在大乘经中解释说,从体上讲‘无相’。宇宙万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来的?动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一个根源生出来的,这个根源即是本体。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均探讨本体问题而未得到结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诸说,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经中说出来了。佛说万有的本体是心,天地万物皆由它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无量无边,这就是大乘经讲的真如本性。楞严经阿难找真心找了七个地方,佛皆说不对。这个真心无形象,无色彩,非过现未,非香味触法。但它是有,不是无。佛法常用一个‘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讲现象,空讲本体。空是能变,色是所变。诸位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一定有一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比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色相是假的,能变的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相是假的会变的,能现相的体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一句话:‘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我们现在是在迷,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造业受报,感受六道轮回,全是自心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第二念就错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是妄想执著。如能把一念保持著就成佛了。第一念没有分别执著,对外面万法都是平等的,没有善恶、是非、邪正、真妄、利害,此之谓一真法界。第二念分别执著就起来了。譬如我拿著一件东西在手上,你第一眼看见,很清楚,但你第二念想想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它本来没有名字,名字是旁人给它起的,是假名,叫一张纸,白色的,就是起了分别执著。从此引起贪嗔痴慢。我们不能保持第一念不变,遇到任何境界立刻就迷,而且迷上加迷,轮转六道,无有出期,此乃佛法的根本理论,不可不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会变,金不会变。相会变,体不会变。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可惜我们的妄念一个接一个,永无休止,因此见到的相是妄相。如果有一天真正得到一心,就真见到实相。实相是一切法不生不灭,佛经中称为‘无生法忍’。

  我们是用生灭心,所以看一切法都有生有灭。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诸佛菩萨用不生不灭心,看一切法不生不灭。学佛就是要功夫达到一心,大乘佛法的修学以此为中心。禅宗称为禅定,念佛法门称之为一心,一心就是禅定,也是实相、真如、本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与禅宗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在教学方面,必须建立名相术语,便于使人体悟。名词是假设的,不可执著。世间法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我们研究心性,谈到以上真如本性种种名相,自己不能执著,也不能叫别人执著,佛法修学最困难的地方就在此。佛说法四十九年,而在金刚经上说,他一句法也没说。他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我们对于佛所说的法不能执著,这一点要深深体会,一执著就迷了。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病根就是分别执著,一句话说破了。没有分别执著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眼前的生活。佛法没有别的,只是破执而已。我执破除,证小乘阿罗汉果位,大乘法执破除就圆满成佛,成佛即破二执而已。我执是烦恼障之根源,破了我执,见思烦恼就断了,破了见思就出了六道轮回。法执是无明之根源,破了法执无明就断了。大小乘经典均为此讲,所以许多宗派无量法门,其方法理论都是帮助学人破执与明心见性。今天我们选择的是念佛法门,念一句‘阿弥陀佛’,以自己真实工夫,再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根性利的,肯放下分别执著,容易开悟。

  ‘觅之了不可得’指心性而言。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到一个可传法的人。后有慧可来求法,对达摩真诚恭敬。达摩打坐不理他。慧可为表示诚心,以刀断其左臂呈上供养。达摩感而许之。慧可向达摩说:‘我的心不安,求大师替我安心。’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予汝安心竟。’慧可闻下大悟。他们二人对话,达摩是说而无说,慧可是听而无听。心是有,不能说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宇宙万法百界千如都是它变的,但是不能说宇宙万法是真有。我们看是真有,乃是用分别心看,真相是‘当体即空’。开慧的楞严经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还说了一个生灭,不说生灭,我们没办法体会。生与灭是一,不是二。它的相是假相,经上说是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心要清净到相当程度才能领略其中意义。例如看电影,底片是一张一张的,放映时速度太快,只看到连续相,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心粗定功不够不能辨别。佛说宇宙万有假相之生灭,只在弹指间。一秒钟可弹指四次,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一秒钟的生灭恰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你怎么能察觉它是假的呢?大乘八地菩萨,定功深,可以看得清楚。

  符按:楞严经卷二有‘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词,指世间一切幻化之相,皆由吾人一念妄觉幻现。此明因缘生法,既无实体,徒有假名假相,故当体即空。幻化之相虽假,而其性本真,此性体无相而能现诸相,且为诸相所依,一切相都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能变,相是所变。性是真实而非虚妄,故取名曰实相。实相者无相无不相。性虽非相而能现相,一切相皆缘性而起,故又曰无不相。这正是表明性体的真实相状,所以它是空有不二,性相圆融,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义。所以法师说:心要清净到相当程度才能领会到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初机同修或对实相一词不尽明了,特补充数语,以供参考。

  念佛念到‘工夫成片’是第一步,进一步‘事一心不乱’,再进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乱’可以见到这个生灭境界,相都是幻相,非真相。如确能体会到或者能肯定,即了解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乃是真实话。有为法在百法明门论中说,所有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其中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大类。除六个无为法之外,其余九十四个皆叫有为法。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是事实,若真能相信即得到清凉自在,此乃大乘佛法之真实受用。百界即十法界之展开,每一法界又俱足十法界,故为百界。千如、每界均有十如是,出自法华经。‘十如是’为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法界有十如是,一百个法界就有千如是,故称‘百界千如’。

  大乘菩萨不执著有,亦不执著空。大乘以下,凡夫执有,二乘执空,偏在一边都错了。执有轮转六道,执空不能见性,惟大乘菩萨知道事实真相,两边都不执著。心性不可得,境界亦不可得,不可得是真的,如认为可得是错觉。我们这个身体与一切万法皆是刹那变化生灭,无有一法可得。若真能深深了解此项事实,则得失之念即淡薄,烦恼忧虑可以减少百分之八九十。此是境不可得,事亦不可得。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不只五阴、六入、十八界不可得,连能证的智与所证的菩提涅槃皆不可得。因为心性是空的,能变的不可得,所变的焉能可得?入此境界乃真相大白,悟入实相,对一切事物可以尽情享受,不可以为是真的而想占有,在世间生活可游戏神通。

  本性绝无虚妄相,缘虑是思想,分别是见解,心性中无此缘虑分别。古德教初学先从根本智下手,根本智是无知,求清净心,不准你有见解有思想,离一切语言文字,长时在定的境界。今人学佛从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见解,乃大错特错。学佛学的再好,只能称为大佛学家,而不能断烦恼,得清净心,了生死,出三界,超凡入圣。净宗修学比较特殊,人人可学,不把心住在定上而叫学人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心中除‘阿弥陀佛’外,没有一点东西,此谓之有净土,有净土必生净土。

  学佛同时对于世间事还是要作,而且作得更负责,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华严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是心性,永远清净,事是万象,世间事作得更圆满。在现代弘法,必须用开放的方法。目前无论男女老少,每人都求名闻利养,你若说学佛要放弃名利,没人学了。要辅导众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求取称心满意的名闻利养。这并不违背佛法,佛法本来就是叫人离苦得乐的。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家庭美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样样都求得到。熟读并遵循净土三经的指导,即能达到这个目的。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也是一个名词,亦假名,离开名字相,即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起一念的时候见到的是真相,用一心才行,用念头即二心,再有分别即三心。无相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虚妄相,没有念头。‘即’字是说生活在这个世间,离不开,只能受用它,一切万事方法均存在,是有相,但是不执著它,它即不起副作用。但也不能舍弃,舍弃又执著空。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是说明不落两边,寂与照可以互为体用。实相即心性,心性之体是寂,它起作用是照。亦可说心性之体是照,它起作用是寂。寂是寂静,一念不生,即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照是明了,宇宙万事万物清清楚楚。体是非寂非照,本来说不上寂照,落在寂或照上就起了分别。世出世间圣人都叫我们用中,决不偏于一边,小乘人偏在空,凡夫偏在有。中是‘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如如不动’是寂,‘清清楚楚’是照,这个理论太重要了。实相难以形容,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言语说不出来,思维想像也都测不出来。古德常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起心动念已非实相之体,寂照对实相都加不上,但它确有寂照之意义存在。澄清之水,水面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到外面清清楚楚。心地清净,通达十方三世,谓之照,又称神通,非凡夫所能理解。此种能力非诸佛所专有,一切众生均有,可惜丧失了大部份。今天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均属神通。但其能力小到眼睛隔一张纸就看不见。听的能力亦复如是。此能力如何丧失?就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一起,照的能力失掉。有一念起了障碍就迷,愈迷愈深。这些道理,如何迷的,如何打破此迷恢复清净心,在华严唯识六经十二论中说的最详细。迷是感情作用,情愈深,迷的愈重。情由迷妄中生出,乃虚情假意,会变化的。照是理智,由理智生出来,永远不变,是真情。佛法不用这个情字,用另外一个名词叫慈悲,慈悲由寂照里生出不会变。

  无量寿经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五个字,‘清净平等’是寂,‘觉’是照,由此生出大慈大悲。如何才能契入这个境界?从‘看破放下’下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放下,在日常生活中随缘度日,得大自在,乃是真正的幸福。

  ‘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这两句就是我们的本性、一念心性,也就是诸佛如来的身土。身土不二,因寂照不亡,寂照可以互为体用,这是最原始的理论依据。常寂光土与清净法身均属于心性之本体。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从体起用,比较容易体会。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是自己,身也是万法之一,此义非常难懂。佛常用梦幻作比,梦中有现象,梦中也总有自己,除自己外,有山河大地,楼台殿阁,诸多人物。梦中境界从何而来?梦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其他景象也都是这个妄心变现出来的。因此可以领悟到整个的梦原来就是自己,全梦即心,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正在作梦,十法界依正庄严,山河大地皆是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真心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与大菩萨对此事实认识清楚,证得法身,所以他对众生是一律平等对待,因虚空法界与自己是一体,不谈什么条件。佛菩萨对于众生是自己对自己,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人不知,罗汉辟支佛与权教菩萨都不了解。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亲证事实真相才了解,其思想见解想法看法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此之谓‘入佛知见’。

  ‘寂照强名报身’。寂照是功夫,清净心起作用,充满智慧,成智慧之报身,看尽虚空遍法界是寂灭的现象。‘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此从性修而言,性是本性,真如本性的寂照每人都有,凡圣相同,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修德不同,佛菩萨有修行,事实真相他明白,佛菩萨对我们讲,我们疑信参半,甚至于不能接受。照、清清楚楚,眼见色,耳闻声。寂、如如不动,在境界上未起心动念,此谓‘自受用身’。如如不动,绝无烦恼,样样清楚,充满智慧,这是自受用,亦即自己真正的享受。

  我们日子过得艰苦,烦恼这么多,没有寂。心里胡思乱想,而对外面什么都不晓得,没有照。帮助别人要寂照,自己要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才能指导别人。自己如如不动,才不会被人牵著跑,就得大自在。只有照没有寂,度众生与众生接触,名闻利养全来,生出贪嗔痴慢,就被众生度跑了。应化身是他受用身,帮助别人的。实相无二,亦无不二。宇宙万有,原来是平等一相,其中无有差别。金刚经说大千世界是一合相。万物之基本物质是一个,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同,所以宇宙万法是平等的,都是一合相无差别。科学家若是读佛经,一定对于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

  见到事实真相,平等无二,如再起分别执著,是非善恶,乃大错特错。有人怀疑,既然万法平等无二,佛为什么还说真心妄心?应知佛说真心妄心乃方便说,若真实说则不开口。四十九年所说都是方便说,要由方便说中悟入真实,但不可执著佛所讲的名相。听经要由清净心听,可不能想,一想就把悟门关闭了。把佛法当作世间法学习就变为‘佛学’,不是‘学佛’。学佛要开悟,要学清净心,要学寂照。先把原理说出来,然后再落实在事项上。体是实相即心性,依是依报,正是身体。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亦自性变的。自是自己,他是别人。自他不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能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是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能度’是诸佛,‘所度’是众生。‘能信’是我的心,‘所信’是此法门。‘能愿’是自己的向往和希望,‘所愿’是西方极乐世界。‘能持’是身口意,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所持’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能生’是能往生的条件,即信愿行,‘所生’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有四种净土,而四种融合在一齐,一生一切生,唯西方有此殊胜。‘能赞’是十方诸佛如来,‘所赞’是西方净土。这些都是实相,佛为我们说法唯一的凭借即是实相。兹再次向各位同修说明,此理通于一切所有大乘经,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也都能通达,因为无有一法不是由心性变现出来的。圆教初住菩萨有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明白此理,修学的心就定了,不会再想天台也很好,或者禅宗也不错,都想学学。宗门教下任何宗派,如能契入,都能成就,但必须要专修,专修容易成就。古来大德虽所修法门不同,而方向目标则同,彼此赞叹。现在学人往往赞叹自己,毁谤他人。

  符按:蕅益大师要解,文义颇深,幸赖法师剖析入微,方略领大意。上文系五重玄义中之辨体,似仅举实相为体,未及其他。大师在文中亦说大乘皆以实相为正体,而每部大乘经之体亦应各有特性。在下认为阿弥陀经大部份述说极乐国土之功德庄严。就大处言之,此经固以实相为体,若专对本经而言,以西方国土,依正庄严为经体较为切题。爰不揣鄙陋,将五重玄义用现成经文草拟简明小标题,以资初学易懂。是否有当,敬请师父鉴核斧正。

  1、释名 阿弥陀佛,无量光寿。

  2、辨体 西方国土,依正庄严。

  3、明宗 信愿持名,一乘妙果。

  4、明力用 往生不退,圆证四土。

  5、判教相 最极圆顿,普被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