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华雨集三;七、读大藏经杂记上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印顺法师,藏经的部类、重出与异译
一:“大藏经”,是我国对一切佛典的总称。佛法本有经──“素呾缆藏”,律 ──“毘奈耶藏”,论──“阿毘达磨藏”,总称三藏。在佛法发展中,又有大乘的“般若波罗蜜多藏”,秘密大乘的“陀罗尼藏”,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所说(大正八·八六八下)。原始结集的法与律,都是称为素呾缆(修多罗)的,所以每泛称一切教典为“一切经”。隋、唐的经录中,都有“入藏录”。《开元释教录》中,有本而“入藏”的,共五千四十八卷,这个数目,每被称为“一藏”。称一切经为“大藏经”,是赵宋初,开始刻印入藏的教典而引起的名词。华文的“大藏经”,自宋代刻板以来,我国以外,契丹(辽)、高丽、日本,也都有华文“大藏经”的刻、印,板本是相当多的。到了近代,我国还有《频伽大藏经》、《佛教大藏经》,《佛光大藏经》(在编印中)的编印流通。五十年前,我在普陀山慧济寺阅藏,阅读的是“清藏”本。近四十年,除单行本外,我都用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在阅读过程中,偶尔发现些问题,有的在记忆中,有的在摘录中,现在把他分类的叙述出来。由于阅读的,一向都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所以这里要说的“大藏经”,就是以《大正藏》为主的。引用的教典编号,出处在某卷某页,也都是依据《大正藏》的。

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是日本大正时代,高楠顺次郎博士与渡边海旭博士,共同发起编修的。得到小野玄妙博士的努力,经十三年的悠长岁月,才完成八十五卷,及《昭和法宝目录》三卷;后来加入“图像”十二卷,成为这部一百卷的大藏经。这部大藏经,质量并重,包含了部分新发现的资料,受到佛学界普遍的尊重。在八十五卷中,可分为三大类:一、初三十二卷,是我国古德,从西方传译来的(四十九与五十卷中,还有传译的十七部),代表了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二、从三十三到五十五卷,是我国古德的撰述──注释、法义、史传,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佛教。三、五十六卷以下,除八十五卷的“古逸”与“疑伪”外,是日本古德的华文撰述,代表了日本的佛教。这部大藏经的内容,印度的,中国的,日本的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印度部分,是中国人所传译的;日本部分,是继承中国所宏传,探究而又有所发展的。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佛法,日本学者能编成这样的大藏经,中国佛教界应该庆幸,也应该反省!在八十五卷中,中国著述的二十三卷,而日本著述的是二十九卷,日本古德的作品,似乎分量多了一些,不过这是日本教佛界所编修的呀!

《大正藏》的编修,据“刊行旨趣”说,不是顺从古传的“编纂旧习”,“错杂混淆”的。如“严密博涉的校订”;“周到清新的编纂”;“梵汉对校”,列出梵、巴原语等。而最便于阅览的,是全藏八十五卷,二九二0部,也就次第编列二九二0号目。含摄众多经而成一大部的,如四部《阿含》、《大宝积经》等,又将该经一一的编列号目,所以检阅上的确非常便利。我的研究,重在中国译传的印度佛教,所以《大正藏》的前三十二册,成为我近四十年来的修学良伴。然完善是不能“一蹴即至”的,《大正藏》当然也还不能说“尽善尽美”。以《南传大藏经》的经藏,对勘华译“四阿含”,有些也还需要修正的,这里姑且不谈。《大正藏》(前三十二册)的编校,大抵以“高丽藏”为底本,而以“宋藏”本等来校订的。所以部类方面,虽已有新的分类,而校订的内容,还不免受到古传的“编纂旧习”,“错杂混淆”的影响。在我长期的检阅中,觉得有些是重复而应该删削的;有些是编入部类不适当的;有些是同本异译,分编在各处,没有注明而不便初学的。我把他摘录出来,不是为了批评《大正藏》,而是提贡些意见,作为将来发愿修藏者作参考!

二:大藏经中,有些是重复的。重复的原因不一:有的是从大部中“抄出”别行 ,久了被认为不同的译本;或是被编入大部,而仍旧编列别本;也有是古人的抄录混杂,使人误认为又一译本。重复本是应该删去的,在《大正藏经》中(译者人名,这里姑且依《大正藏》说),如:八六 佛说泥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从“闻如是”起,到“当复还入恶道中”止(一·九0九中),确是《中阿含》(一九九)《痴慧地经》的异译(缺智能一大段)。但接着说:“闻如是… …佛说教如是,比丘皆欢喜”(一·九0九中──九一0下),显然是另一经本。这一大段文句,与竺昙无兰所译的,四二《佛说铁城泥犁经》,可以说是一致的(不同,是抄录所引起的)。这是竺昙无兰的另一译本,所以附在《佛说泥犁经》下的部分,应该删去。如因文字小不同而要保存的话,可改为四二经的“别本”。

四九九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他]作苦经─ 失译;五0三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西晋法炬译,这二经,依《出三藏记集》(卷四),都是“抄”出的。四九九经,与《杂阿含》(三0二)经;五0三经,与《杂阿含》(一三四四)经,文句都是相同的。这都是“抄”出的,应该删去。

一二八 须摩提女经 ─ 吴支谦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经》(三0)“须陀品”第三经的异译。《大正藏》所载的别本──宋、元、明本,其实就是《增一阿含经》“须陀品”第三经,文句相同,所以“别本”是应该删去的。

二三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梁曼陀罗仙译, 本经二卷,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七)《曼殊室利分》的异译,一向列为“般若部”的异译。到了唐代,菩提流志编译《大宝积经》,本经被编为《大宝积经》的(四六)《文殊说般若会》。这样,注明彼此是同本异译(别编)就可以了,本经没有再编入“般若部”的必要,应删去以免重复。

三三六 须摩提经 ─唐菩提流志译, 在《开元释教录》(卷九)中,本经题作《妙慧童女所问经》,唐长寿二年(公元六九三)译出。神龙二年(公元七0六)起,菩提流志又译出《大宝积经》。《大宝积经》四十九会,是采用固有译本,补译新译本,新旧综合而成的。三十会的《妙慧童女会》,就是采用本经的,文句相同。本经只在“六种震动”下,少“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说是语时,于虚空中花散如雨,天鼓自鸣,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正一二·八二下,一一·五四八中)。缺少的三十四字,分明是抄写者的脱落。先译《妙慧童女所问经》,后来编入《大宝积经》的三十会。在译经史上,有《妙慧童女所问经》,与《大宝积经》的《妙慧童女会》,但决不是再译。所以本经已编入《大宝积经》,不应在异译中再占篇幅,应删去以免重出。

三三五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 姚秦鸠摩罗什译, 这部经,《出三藏记集》是没有的。隋《历代三宝纪》(卷八),才说到鸠摩罗什所译的《须摩提菩萨经》。检阅经文,这是在竺法护所译的,三二四《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中,插入竺法护所译的,五六七《佛说梵志首女经》文一大段:“女[汝]意云何?无上正真之道”(大正一二·八0下──八一中、一四·九四0上──中)。“女意”上多三十四字,“之道”下多九字,文义也不通顺。这不是鸠摩罗什所译,也不是“失译”人名,而是妄人拼凑所成的,应该删去。

四九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汉安世高译, 本经与乞伏秦法坚所译的,四九五《佛说阿难分别经》,是同本异译。《大正藏》所依的丽藏本,与明本相同,而宋、元本等大异,所以附为“别本”──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然检阅经文,宋、元等“别本”,与法坚所译的《佛说阿难分别经》,文句相同,所以应删去宋、元等“别本”。

七五一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沮渠京声译; 七五二 佛说五无反复经 ─ 宋沮渠京声译, 同一经名,同一人译出,是可疑的。《大正藏》在七五一下,附有宋、元等“别本”。七五二经,是“明藏”本所特有的。其实,二经及别本(共三本),大体相同,只是七五二经,末后增一小段,又少了一小段。这本是一经,不过在展转传写中,文字上略有出入与脱落而已。应列七五一经,而以其它二本为“别本”,以恢复一经的古说。

六一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竺法护译,本经与《增一阿含经》(三二)“善聚品”第五经,文句相同。这是从《增壹阿含经》抄出,并不是别译,应删去以免重复。

二九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唐地婆诃罗所译的,从天主光童女,到德生与有德兄妹──九位善知识的参访,是晋译《华严经》所没有的,现已编入晋译《华严经》了(九·七六五上──七六七上)。后来,唐实叉难陀所译的八十卷《华严经》,也采取了地婆诃罗所译的(一0·四一七中──四二0上)。已编入二部《华严》,似乎注明这部分是地婆诃罗译的就可以,不必再别立了。

三:在华文的译典中,同本异译是相当多的,也有只译出全经的一部分。不同译 本的保存,可以了解我国佛教译经史的先后差别;对印度佛教圣典的理解,也是很有价值的!如我国的《中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诵本。《中含》(一八一)《多界经》,共六十二界;赵宋法贤译的,七七六《四品法门经》,是五十六界;而《中部》(一一五)《多界经》,仅四十一界。这是由于部派不同,同一经典而内容大有出入,这还是作为同本异译的。即使是同一经本,因时代先后而不同,如《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在六十卷本、八十卷本中,及后出的四十卷本,就可以发现增益与变化的痕迹。同本异译的比较研究,对佛法的正确理解,是很有价值的!凡是同本异译的,应该先后次第,不适宜散编在各处;先后次第的,也应该注明是同本异译,这才能便于修学者的比较。对于这,《大正藏》是相当不完善的。有些同本异译,编者似乎也没有知道。这样,同本异译部分,《大正藏》的编列,有些是应该改正的,如:八四五 佛说尊那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七)《世间福经》的异译。

一四九五 善恭敬经 ─隋阇那崛多译; 一四九六 佛说正恭敬经 ─ 元魏佛陀扇多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七五四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一七0)《鹦鹉经》的异译。本经初没有“白狗”因缘,所以与《中部》(一三五)《小业分别经》更为接近。本经共有(华文的)六译,还有七八《佛说兜调经》,七九《佛说鹦鹉经》,八0《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经》,八一《分别善恶报应经》。八0经也没有“白狗”因缘;八0与八一经,增多了部分业报说,所以文段要长一些。经典在印度,是有部派不同,及先后增减的。

七七六 佛说四品法门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一八一)《多界经》的异译。

七三七 所欲致患经 ─晋竺法护译,本经是《中阿含》(九九)《苦阴经》的异译。本经也与《增一阿含》(二一)《三宝品》的九经相当。

五三八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是《中阿含》(四0·四一)两篇《手长者经》的异译。

五八二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支谦译, 本经是《中阿含》(九三)《水净梵志经》的异译。本经又与《增一阿含》(一三)“利养品”五经相当。

五一一 佛说洴沙王五愿经 ─吴支谦译, 本经主体部分,是《中阿含》(一六二)《分别六界经》的异译。以洴沙王五愿为缘起,五愿出佛传。后说弗迦沙为牛所触死,是取《杂阿含》(三0二)经阿支罗迦叶的故事。──以上七经,应编入《中阿含经》的异译部分。

八0三 佛说清净心经 ─赵宋施护等译, 本经是《杂阿含》(七一0)经的异译。

八0二 佛说信解智力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杂阿含》(六八四·七0三)二经综合的异译。

八00 佛说无上处经 ─东晋失译, 《杂阿含》(九0二·九0三·九0四)三经,分别说佛、法、僧三宝的究竟无上。本经是综合这三经的异译。

七八0 佛说十力经 ─唐勿提鱼犀译; 七八一 佛说十力经 ─ 宋施护等译, 二经同本异译,是《杂阿含》(七0一,参阅六八四)经的异译。

六五五 佛说胜义空经 ─ 赵宋施护等译, 本经是《杂阿含》(三三五)经的异译。

五0五 佛说随勇尊者经 ─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五二)经的异译。

五0二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晋法炬译,本经是《杂阿含》(八一五)经的异译。

二一0 佛说医喻经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杂阿含》(三八九)经的异译。

五0四 比丘听施经 ─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七一)经的异译。

七一八 佛说分别缘生经 ─ 赵宋法天译, 本经是《杂阿含》(一一八八·二九八)经糅合而小有变化的异译本。

七一三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吴支谦译; 七一四 缘起圣道经 ─唐玄奘译; 七一五 佛说旧城喻经 ─赵宋法贤译, 这三部经,都是《杂阿含》(二八七)经的同本异译。

七九九 佛说略教诫经 ─ 唐义净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七二)经主体部分的异译;也与《中阿含》(一四0)《至边经》相当。──以上十五经,应编入《杂阿含经》的异译部分。

七五六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唐义净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四二)“八难品”第一经的异译;也与《中阿含》(一二四)《八难经》相当。

五一三 佛说琉璃王经 ─晋竺法护译, 本经的事缘,与《增一阿含》(三四)“等见品”第一经相同。

五九五 佛说嗟!B溗曩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赵宋法天译, 本经的事缘,与《增一阿含》(三二)“善聚品”六经相当。

一三八 佛说十一思想念如来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经》的异译。内含二“闻如是”,也就是二经,为《增一阿含》(五0)“三宝品”第一经,(四九)“放牛品”第十经的异译,《大正藏》所注不精确。──以上四经,都是《增一阿含经》的异译。

二七一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二七二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但二七二经多一“王论品”。《大正藏》误以二七一及二七0《大法鼓经》为同本异译,《索引》也同样误注,应改正。

三一0 (宝积经45)无尽菩萨会 ─ 唐菩提流志译; 三0七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 三0八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元魏吉迦夜译, 上三经是同本异译。三一0经已编入《大宝积经》,三0七与三0八经,应该编为《大宝积经》的异译。六六四·六六五──《金光明经》的“陀罗尼最净地品”,就是依这部经而秘密化的。

三一0 (宝积经18)护国菩萨会 ─ 隋阇那崛多译; 三二一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赵宋施护译; 一七0 德光太子经 ─晋竺法护译, 上三经是同本异译。一七0经不应编在“本缘部”。

三一0 (宝积经14)佛说入胎藏会 ─ 唐义净译 本经是从义净所译的,一四五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一一· 一二)中抄出,编入“宝积部”的,应该加以注明。

三一0 (宝积经30)妙慧童女会 ─唐菩提流志译 三三四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晋竺法护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三三五《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三三六《须摩提经》── 《妙慧童女所问经》,应该删去,前文已经说明了。

三一0 (宝积经43)普明菩萨会 ─ 失译; 三五0 佛说遗曰摩尼宝经 ─汉支娄迦谶译; 三五一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失译; 三五二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赵宋施护译; 一四六九 佛说迦叶禁戒经 ─宋沮渠京声译; 六五九 (大乘宝云经七)宝积品 ─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前四经,是同本异译。一四六九《佛说迦叶禁戒经》,是本经后分的异译,古人编入“律部”,应改编为《大宝积经》四三会的异译。六五九(七)“宝积品”,也是本经的异译,却被编入《大乘宝云经》中;《大乘宝云经》的异译本(三种),都是没有这一品的。

四五七 佛说弥勒来时经 ─ 失译, 本经也是四五三·四五四·四五六──三经的异译
四六0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晋竺法护译; 一四八九 清净毘奈耶方广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 一四九0 寂调音所问经 ─宋法海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不应分编在二处,以编入“经集部”为宜。

四八九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赵宋法护等译; 六五八 宝云经 ─梁曼陀罗仙译 ; 六五九 大乘宝云经 ─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六六0 佛说宝雨经 ─唐达磨流支译, 四经是同本异译,应该先后次第,编在一处。《大乘宝云经》多了一品── (七)“宝积品”,是《大宝积经》(四三)《普明菩萨会》的异译。

四九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汉安世高译; 四九五 佛说阿难分别经 ─乞伏秦法坚译; 七三九 慢法经 ─晋法炬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但《慢法经》仅是该经的前分。《大正藏》分编在各处,没有注意到是同本异译。

四七三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赵宋法贤译; 六九一 大乘百福相经 ─唐地婆诃罗译; 六九二 大乘百福庄严经 ─唐地婆诃罗再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四八九《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及异译各本)中,卷七说“菩萨如风”,有“百福之相”,与本经大同。这部经传出迟一些,可说是 摘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的“百福之相”,而自成一经的。

五五0 五母子经 ─吴支谦译; (别本)五母子经 ─吴支谦译; 七五0 沙弥罗经 ─失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五九八 佛说海龙王经 ─晋竺法护译; 六00 十善业道经 ─唐实叉难陀译; 六0一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赵宋施护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后二经,仅是《海龙王经》“十德六度品”的部分异译。

六九0 希有校量功德经 ─隋阇那崛多译 ; 六九一 最无比经 ─唐玄奘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七二三 分别业报略经 ─宋僧伽跋澄译 ;七二五 佛说六道伽陀经 ─赵宋法天译; 七二六 六趣轮回经 ─赵宋日称译 ; 七二九 分别善恶所起经 ─汉安世高译 , 四经是同本异译。《分别善恶所起经》,偈颂前多了一段长行。

七三四 佛说鬼问目连经 ─汉安世高译; 七四五 佛说杂藏经 ─晋法显译 ; 七四六 饿鬼报应经 ─东晋失译 , 三经是同本异译。七四五《佛说杂藏经》,后面多了一段盘提王、月明夫人等故事。

七七二 大乘四法经 ─唐地婆诃罗译; 七七三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唐地婆诃罗译, 二经同本,同一人译出,应该是初译本与再治本。

八一一 佛说决定总持经 ─晋竺法护译;八三一 谤佛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八四六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赵宋法天译; 一六四三 尼干子问无我义经 ─赵宋日称等译, 二本似乎是经、论不同,然文义次第是一致的,应为同本别传的异译。

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秦失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一九一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一四五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一──卷九的异译。

一九九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晋竺法护译, 本经是从一四四八《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一六──一八)中摘出别译的。末品“世尊品”,在《药事》作长行。

一四九一 菩萨藏经 ─梁僧伽婆罗译; 一四九二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汉安世高译; 一四九三 大乘三聚忏悔经 ─隋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

一五五七 阿毘昙五法行经 ─汉安世高译; 一五五六 萨婆多宗五事论 ─唐法成译, 二本是同本异译。是一五四一《众事分阿毘昙论》“五法品”,一五四二《阿毘达磨品类足论》“辩五事品”的异译。《阿毘昙五法行经》,五法前有苦法黠[智]等八智的解说,应是抄写者附录上去的。一一五五《五事毘婆沙论》,是“五事品”的广释。《大正藏》所注不分明。

一六四一 随相论 ─陈真谛译, 本论解说一五五八《阿毘达磨俱舍论》的四谛、十六行相,应编于一五六一《俱舍论实义疏》以下。

一六一六 十八空论 ─陈真谛译, 本论的内容,是一五九九《中边分别论》的部分解释,应编在《辩中边论》等以下。

一六一九 无相思尘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四 观所缘缘论 ─唐玄奘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

一六二0 解卷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一 掌中论 ─唐义净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

三五五 入法界体性经 ─隋阇那崛多译; 三五六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问菩萨经 ─汉安世高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一四六七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 ─汉安世高译;一四六八 佛说目连所问经 ─赵宋法天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在“目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下,又有“尔时,尊者目连即说偈言”一段,是《佛说目连所问经》所没有的。一般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表示经文的终了,“目连即说偈言”,是不合常情的。偈颂是不属于这部经的,是译者或后人所增附,仰推为目连所说,不过为了引人的尊重而已。

一五一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唐义净译; 一五一二 金刚仙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唐地婆诃罗等译, 无着造偈颂,世亲长行解释,一五一一与一五一三,是这部论的同本异译。一五一二,是这部论释的广说。一五一五的次第,也是依这部论释而说的,又兼取龙树的中观说。后二论是解说前论,不能说是同本异译的。

四:印度传译部分,《大正藏》共分为十六部:“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盘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毘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部类的区分,有了良好的新的开始;但对传译教典的分部,有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审定,如:一二0 央掘魔罗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央掘魔罗,与《杂阿含》(一0七七)经所说的,当然是同一人。但本经的内容,呵斥一切法空,说如来藏我,解脱身有色,怎可编入“阿含部”!本经的思想,与“阿含经”无关,应编入“经集部”,与六六六《大方等如来藏经》, ……六六九《佛说无上依经》;及五八0《佛说长者女庵提遮狮子吼了义经》等为一类。

一五六 大方便报恩经 ─失译;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失译 ; 一五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唐般若译 , 这四部经,编在“本缘部”,都不大适合。前三经,应编入(大乘)“经集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发菩提心,依月轮观修三种秘密法门,速证菩提,应编入“密教部”。

一四八二 佛阿毘昙经 ─陈真谛译, 本经二卷,附题“出家相品”,被编入“律部”。其实,这是真谛所传的,“佛说九分阿毘昙”的残本。本有九卷(九分),今只存二卷。二卷的内容是:前明因缘,与《稻芊经》等相同,佛说(《稻芊经》等作弥勒说),这是“九分毘昙”中的“分别说因缘”──因缘施设。次明律相,出家受具足的次第成立,是“九分毘昙”中的“分别说戒”──戒施设。这是真谛(依正量部)所传的“九分阿毘昙”残本,应编入“毘昙部”。

一五0五 四阿鋡暮抄解 ─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 一五0六 三法度论 ─东晋僧伽提婆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本论不是四阿含经文的解释,是犊子部系的阿毘昙论。不是“释经论”,应编入“毘昙部”。

犊子部系的论书,还有一六四四《佛说立世阿毘昙论》,一六四九《三弥底 [正量]部论》,与上二部,都应次第的编入“毘昙部”。

一五四九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苻秦僧伽跋澄译, 本论就是瑜伽学者所传的,“经部异师世友”的《问论》。在说一切有部中,这是“持经譬喻者”的论书,应编入“论集部”。

一六三一 回诤论 ─魏毘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一六五六 宝行王正论 ─陈真谛译; 一六六0 菩提资粮论 ─隋达磨笈多译; 一六七二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宋求那跋摩译; 一六七三 劝发诸王要偈 ─宋僧伽跋澄译; 一六七四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唐义净译; 后三部偈颂,是同本异译。上列六部论,都是龙树所作,应编入“中观部”。

一六五四 因缘心论颂释 ─失译; 一六六四 广释菩提心论 ─赵宋施护译, 一六五四是龙树论,一六六四是莲华戒所造,都应该编入“中观部”。

一六六五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唐不空译[出], 本论应编入“密教部”。

四九八 佛说初分说经 ─赵宋施护译, 经说佛化三迦叶,化频婆娑罗王,化二大弟子,是佛传的一部分,应编入“本缘部”。

二四0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菩提流志译; 二四一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唐金刚智译; 二四二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赵宋施护译; 二四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唐不空译; 二四四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 赵宋法贤译, 这几部经的心要,是二二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0)《般若理趣分》的异译。《般若理趣分》的经义,是属于“秘密大乘”的,但没有密教的事相。二四0──二四三经,译文附入了秘密字义及咒语;二四四经更大为扩编,成为秘密教的要典。大乘经的陀罗尼或咒,以护持佛法(及修行者)为主。如着重秘密字门,三密加持,用作成佛方便的,就属于秘密教。上五部,应编入“密教部”,但应注明与“般若部”《般若理趣分》的关系。

二三0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赵宋施护等译; 二四九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赵宋施护译; 二五八 佛说圣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赵宋天息灾译; 二五九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赵宋天息灾译, 上四部,应从“般若部”移编“密教部”。在西藏大藏中,这都是属于密部的。

三六八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宋求那跋陀罗译; 三六九 阿弥陀佛说咒, 三七0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 上三部,应编入“密教部”。《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二)《无边庄严会》,应属“秘密部”,但已编入《宝积经》大部中,只能如旧编列。

三九七 (九)宝幢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0)虚空目分 ─北凉昙无谶译;三九七 (一三)日密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四)日藏分 ─隋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五)月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六)须弥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所依的六十卷本,是隋僧就编成的。如(一三)《日密分》,(一四)《日藏分》,是同本异译,却集在一大部中,是极不合理的!《大集经》(九)《宝幢分》起,与前八分的意趣不同,每分都有陀罗尼,广说龙、神、夜叉、星宿吉凶等,与“秘密教”相通。不过古来都作为《大集》部类,也只好如此了!

三九七 (一七)十方菩萨品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这一品,实是安世高所译的《明度五十校计经》。僧就为了集成六十卷本《大集经》,竟改变经名,说是高齐那连提耶舍所译,未免太荒唐了!应恢复经名及译者名字,编入“经集部”。

四0五 虚空藏菩萨经 ─姚秦佛陀耶舍译; 四0六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失译; 四0七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昙摩蜜多译; 四0八 虚空孕菩萨经 ─隋阇那崛多译, 上四部是同本异译。虚空藏,与上日藏,月藏,须弥藏,都以藏[胎]为名;性质也相同,是“大集”而倾向秘密的。

七八七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唐义净译; 七八八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唐宝思惟译; 七八九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唐不空译, 前二经是同本异译。这三部,都应编入“密教部”。

六二 佛说新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佛说《新岁经》,本出于《杂阿含》(一二一二)经,又编入《中阿含》(一二一)经,但本经的内容,已大为改观。说到“虚空诸天八万四千,咸见开化,皆发无上真正道意”;“十方诸菩萨,天龙神王,各从十方面而来会坐”(大正一 ·八六0上、中)。明显的已经大乘化了,不能说是《中阿含经》的异译,应编入“经集部”。

一五三五 大乘四法经释, 这是对世亲《四法经论》所作的“释题”。说到大乘宗见,有胜义皆空,唯识中道,法性圆融──三宗,是我国古德的作品,不应该编在“释经论部”。

二0四四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失译, 本经共十三则,先举一事缘,然后以佛(天尊)说,“示语后世人”。这是“譬喻”集,应该编入“本缘部”。阿育王事,只是本经的第一则,编在“史传部”,是不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