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师讲经 慧律法师:简介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1953年法师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

  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全名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识,乃发心以“振兴圣教,正法重现”为己任。自此既深入经藏,精勤不辍。

  1979年净土专宗研究所毕业,于凤山莲社依煮云老和尚披剃,又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跟随广化律师学习,深受器重,并委以培育僧才的重责大任。法师早年既对佛门各个宗派多所涉猎,举凡禅,净,律,密,俱舍,华严,法华,天台,皆有领会,无不通达,兼以个性幽默风趣,让聆教者受到莫大法益,其生动活泼的演讲方式,突破了一般人士对佛学讲座刻板的印象。将修行落实于生活的演讲内容,更启发了蒙昧迷茫的心灵。法师身受高等教育,又深契佛理,讲经时往往以科技知识印证经典教义,能够近取譬喻,而不离第一义谛,深入浅出而融合时代脉动,因此广受知识青年的欢迎,争相邀请莅校演讲,如台大,清大,师大,交大等二十多所极负盛名之大专院校,皆蒙其普施法雨。又如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剑桥,乃至中国大陆的北大,复旦等知名学府,风闻师于禅学颇有悟境,凡有开示皆一针见血,直见本地风光,也曾数度起洽邀演讲事宜。此种演讲风格,可谓开风气之先,所到之处,法缘殊胜,场场爆满。

  1987年于台北中华体育馆讲演皈依仪轨及八关斋戒,为首次举办大型佛学讲座,虽准备时间仓促,却造成空前轰动,听讲人次近10万人。初击法鼓,即收振聋发聩之功。后于林口体育馆敷演《达摩大师见性论》更缔造20万人次听讲之盛况,因而享有“弘法旋风”的美誉,亦曾多次应邀至,美,加,纽,澳,欧,日,新,马,印尼等地弘法,法音遍及全球各洲。也曾应中国佛协,宗教局之请,至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演讲,促进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法师主张“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更改变了台湾佛教界的用功形态,使解行并重的理想得以普遍推广。当今台湾戒坛多数戒子皆因听闻其说法而发心出家。法师不但转大法轮更积极破邪显正,对于台湾宗教犹如当头棒喝震醒众生的颠倒梦想,凡有闻者莫不叹稀有难得。弘法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非一蹴可就的,为推动此项艰巨任务,法师长期以来,有系统的开课讲说,透彻剖陈佛法要义,涵盖内容既广且深,所谈经论不下数百,兼容并蓄而指归净土。是以广受教内肯定,为百年来难得一见之弘法神才。

  1995年蒙明旸长老传付曹洞宗48代,临济宗42代祖师位,两岸佛教法脉相承引为美谈。法师悲愿深切常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行自翊,为使法音宣流,传之久远,遂将开示实况,制作成录音带,影音光碟等,或结集成册,嘉惠有缘。目前出版之有声法宝,计百余种,共百万套。文字著作数十种,每种皆刊行超过数百万册。种类之多,数量之广,品质之精,迄今无人能出其右。虽被公然为中生代之佛教界领袖,法师仍一本平淡,平实,平凡,平常之风骨,在利生济世的菩提道上,奋勇迈进。诚如其所言,将生命发挥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成就无量的慈悲喜舍。


高雄文殊讲堂编辑部;慧律法师-弘法普道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早年即对佛门各宗派多所涉猎,举凡禅、净、律、密、俱舍、华严、法华、天台,皆有领会,无不通达,兼以个性幽默风趣,让聆教者受到莫大法益。其生动活泼的演讲方式,突破了一般人士对佛学讲座刻板的印象。将修行落实於生活的演讲内容,更启发了蒙昧迷茫的心灵。

法师身受高等教育,又深契佛理,讲经时往往以科技知识印证经典教义,能够近取譬喻而不离第一义谛,深入浅出而融合时代脉动,因此广受知识青年的欢迎,争相邀请莅校演讲,如台大、清大、师大、交大等二十多所极负盛名之大专院校,皆蒙其普施法雨。又如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剑桥,乃至中国大陆的北大、复旦等知名学府,风闻师於禅学颇有悟境,凡有开示皆一针见血,直见本地风光,也曾数度洽邀演讲事宜。

此种演讲风格,可谓开风气之先,所到之处,法缘殊胜,场场爆满。 1987年於台北中华体育馆讲演皈依仪轨及八关斋戒,为首次举办大型佛学讲座,虽准备时间仓促,却造成空前轰动,听讲人次近十万人。初击法鼓,即收震聋发聩之功。後於林口体育馆敷演《达磨大师见性论》,更缔造二十万人次听讲之盛况,因而享有「弘法旋风」的美誉,亦曾多次应邀至美、加、纽、澳、欧、日、星、马、印尼等地弘法,法音遍及全球各洲。也曾应中国佛协、宗教局之请,至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演讲,促进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

法师主张「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更改变了台湾佛教界的用功型态,使解行并重的理想得以普遍推广。当今台湾戒坛,多数戒子皆因听闻其说法而发心出家。法师不但转大法轮,更积极破邪显正,对於台湾宗教,犹如当头棒喝,震醒众生的颠倒梦想,凡有闻者,莫不叹希有难得。

弘法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非一蹴可几的,为推动此项艰巨任务,法师长期以来,有系统的开课讲说,透彻剖陈佛法要义,涵盖内容既广且深,所谈经论不下数百,兼容并蓄而指归净土。是以广受教内肯定,为百年来难得一见之弘法神才。 1995 年蒙明暘长老传付曹洞宗四十八代,临济宗四十二代祖师位,两岸佛教法脉相承,引为美谈。

法师悲愿深切,常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行自诩,为使法音宣流,传之久远,遂将开示实况,制作成录音带、影音光碟等,或结集成册,嘉惠有缘。目前出版之有声法宝计百馀种,共百万套。文字着作数十种,每种皆刊行超过数百万册。种类之多,数量之广,品质之精,迄今无人能出其右。

虽被公认为中生代之佛教界领袖,法师仍一本平淡、平实、平凡、平常之风骨,在利生济世的菩提道上,奋勇迈进。诚如其所言,将生命发挥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成就无量的慈悲喜舍。


慧律法师-主持道场
一九八五年法师寿辰,百余位信徒齐聚诵经祈福,有信众建议法师,於高雄建道场,普洒甘露。此语一出,立获全场热烈回响,遂正式成立「文殊讲堂筹建委员会」,意取文殊菩萨智慧如海,有教化众生之能事。

为达到以佛法净化社会人心的目的,讲堂乃於市区觅地筹建。经年语辛勤奔走,始於高雄市前镇区嘉陵街觅得现址。自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破土,至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落成启用。该讲堂乃法师弘法主要所在。

讲堂的外观,采用清净肃穆的西洋式教堂建筑风格,完全融入现代都会的生活脉动。讲堂内部共分八层,层层各具视听网路、空调设备。系统相连,脉络互通。视听则采五十寸闭路萤幕,并装置舞台音响,立体传声流转,使讲堂活动实况可随一楼而遍至各楼,使在讲堂者皆能如临现场。天花板采双管照明,光线充足。全楼殿堂以大理石铺设而成,宛若琉璃,光净明亮。一楼大殿供奉巨幅西方三圣及玉佛,为大众听经闻法之处,七楼供众共修。


南投市养德禅寺
创建于民国七十六年间,原为比丘尼道场,于民国八十六年改由慧律法师接任主持,为中部比丘道场。

座落于八卦山脉,周临茶园,俯望南投、彰化县市交界,景致秀丽。一楼大殿(无边光殿)供奉木雕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二楼大殿供奉粉彩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殿主体采仿唐代建筑设计,日式庭园造景。本寺为宏扬净土念佛法门。


花莲县佛兴寺
位於吉安乡西方慈云山上的佛兴寺,面对著太平洋,可眺望纵谷风情以及远方海岸线。站在佛兴寺可眺望吉安乡全景,是吉安乡观景的最佳去处。

以弘扬佛法、导正人心、净化社会、兴办慈善公益事业、福利社会人群为宗旨。修行方针以净土为指归,每个月皆举办念佛共修等活动接引大众。


大莲花居慧律精舍
该精舍亦是法师重要的宏法之处。2004年慧律法师讲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法音雷震,异常精彩,人天共仰,便是于此精舍开演。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 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 生死涅槃无距离
菩提由来无一物 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 即心即佛弹指成
若问祖师西来意 倾听恒河无生曲
众生若欲识佛境 当净其意如虚空
妄念虽是生死因 不著一物尽菩提
若能离相无相行 包你大智遍三千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四日 写于高雄文殊讲堂

 

2004 年新春专访(慈悲电视台)
世间人在过农历年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年年有余”等等祈祷的话、祝福的话。我们佛弟子则要了解,福报是怎么来的呢?它有前后因果的连锁性。所以我们在新春不但要祝福大家,更要了解佛法的真实性。形式上,有慈悲心的人可以消灾,有忍辱心的人可以消灾,大智慧的人可以消灾。所以做一名佛弟子,我们除了祈祷、祝福以外,还要了解佛法的真实性。所以,我在新春之际,应慈悲电视台的邀请,为大家做个简单的问候和开示。

由于现在社会的多元化,有些人时空条件不允许(到寺院听经、共修),所以把家庭的客厅变成弘法的道场,简单讲家庭就成为一个道场,完全靠了 电视来弘法 。电视弘法不但没有障碍,而且可以深入每一个角落,大家即使百忙之中也可以学佛。所以创办电视台的长老们、工作人员们,功德都非常大,当然也必须由全国的佛弟子来共同护持,才有办法经营永续下去。所以慈悲电视台在辛苦之中经营,在忍耐中坚持,并茁壮成长起来。我有空就会打开慈悲电视台看看其他法师弘法等节目,我感觉到进步很多。所以慈悲电视台能令无量无边的众生觉悟,离苦得乐,这个功德何可思议啊!有的人有时间可以到道场拜拜佛共修,可是有的人要去面对现实,不能来寺院——现在方便了, 打开电视,客厅就是道场 。这统统要归功于慈悲电视台的慈悲啦!

佛法兴盛,人人有责, 所以我们藉着过年的时间来互相勉励。

佛教绝对没有个人主义,没有英雄主义,也没有沙文主义。 佛教没有个人主义,是指佛教没有自私自利,一切法都是缘起法,诸缘缺一不可。譬如三只脚的香炉,拿掉一只脚,香炉就站不起来,没有所谓哪个比较伟大、哪个不伟大。佛法远离二元的对立,没有(二元对立)的。这就是佛教没有个人主义。

佛教没有英雄主义。佛教不是要塑造某一个人成为我们的偶像,对偶像的崇拜是没有的。 佛教是整体性的,每个元素相互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它是缘起的。 换句话说, 每一个人统统重要:出家众重要,在家佛弟子的护法也很重要,缺一不可。 就像车子有四个轮子,缺一个轮子,再好的车子也不能行动。只有出家众,没有护法居士,转动不了大法轮;在家居士没有三宝,也转动不了大法轮。所以佛教没有英雄主义。

佛教也没有沙文主义。“沙文”,本是拿破仑手下一个将领,他崇拜拿破仑,不管拿破仑决策正确与否,他一概附和,后人便把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叫做“沙文主义”。佛教不能这样,佛教讲一定要分清楚正法与邪法。正法能使人解脱于一刹那,而邪法会误导我们,断送我们的法身慧命,百千万劫不能解脱。所以 佛教没有沙文主义,反对盲目崇拜某一位法师、某一个道场。 佛教讲平等、无我,所以简单讲,在家的佛弟子要记住,只要是正知正见的法师,那里的道场通通要护持。

那么, 什么是佛法呢?圆满法是佛法。 就像 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八大宗派都应当受到尊重,包括小乘的两大宗派成实和俱舍,也应当得到尊重。 总之, 只要是佛陀的正法,统统要尊重。 所以,佛弟子一定要有平等心,只要 为法、为众生现身僧相的 ,不管是哪个法师,不管是哪个道场,只要是有因缘的,你统统要护持。

而佛法是讲什么的呢?大家已经在慈悲电视台看了很多法师弘法的节目,现在我要讲重点。只要抓到了佛教的重点,立刻就能够离苦得乐。世尊三十六岁时,已经成道七年,有一次回到皇宫,净饭王和众大臣纷纷夹道相迎,人民也非常欢欣鼓舞,因为世尊要回宫了。净饭王就问世尊对皇宫有什么不满,以至于要出家?世尊便说:我对皇宫没有不满,但是不管我们相聚多久,总是要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就算我继承了王位,荣华富贵也总有消失的一天。净饭王便问世尊,如何方能离苦得乐?世尊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这句话也和我们新春消灾有很大的关系。世尊说:“ 执著与欲望,如果没有彻底地放下,是不可能彻底离苦得乐的——永远无法离苦得乐。 ”也就是说, 如果不放下执著与欲望,想要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净饭王听后,对世尊生起无比的赞叹与恭敬。

所以我们今天的开示,还是要让大家了解正法:统摄三藏十二部,可以贯通大小乘的,就是这几个字——“ 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缘起, 就是指任何事情,都没有单一个体的存在,每个角度统统要顾虑到,每个条件统统要具足,它才能形成世间的任何一个事情。 世间的任何一相,任何一法,它都没有自性,没有永恒性;所以,缘起无自性,意思就是“缘起就是性空”、“性空不离缘起”。因此,我们刚刚谈到,佛教无所谓个人主义,无所谓英雄主义,也没有所谓大沙文主义,因为“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统摄三藏。

而一般把“一切法无我”诠释得比较狭隘,一切法无我,并不仅是指四大本空、无一无我的这个色身。一切法无我,譬如杯子没有杯子的真相,因为它没有永恒;譬如衣服也没有衣服的永恒相。无我,包括整个天地万物在内,都没有单一个体的存在。不只是我们的色身四大本空、无一无我,包括山河大地的“外四大”也无我。所谓“外四大的无我”,是指没有永恒的个体的存在。

正法难闻,今天我们能够坐在客厅,能够听闻正法,我们真的要感谢心田长老的大慈悲心,感谢法藏大法师这位台长的坚持,要感谢慈悲电视台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们今天才能够坐在客厅就能够听闻到正法!正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有因缘听闻到正法,并找到适合的法师、适合的节目,只要你打开慈悲电视台,你就会有所收获,就会开智慧,慢慢地趋向离苦得乐,在解脱生死的道路上迈进。

在《阿含经》里,世尊一再重复地宣讲,强烈要弟子们早日觉悟。整部《阿含经》都在讲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思想,譬如说观这个色身是不清净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政治家最终难逃无常,企业家最终无常,艺术家到最后也是无常,不管你在这个世间做多大的企业,无常一到,你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 学佛是不能等待的,它是现在进行式,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我们头顶的天、脚下的地就像棺材的盖子和底子一样,无论你闯了多大的事业,时间一到,统统要进棺材。

所以佛弟子要早日觉悟,你所做的事业,绝对不坏学佛,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统统要早日觉悟。我在这里呼吁全国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共同来支持心田长老的慈悲电视台,全力以赴做好在家居士所应负的责任,使我们佛教大兴盛,让我们的慈悲电视台永续经营。谢谢!


慧律法师-著作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佛教与人生》

《死亡的艺术》

《净土圣贤录易解》

《临终备览》

《临终切要》

《慧律法师开示录》

《清心语录》

《慧律法师佛学问答录》

《佛心慧语》

《佛心禅话》

《慧律法雨》

《修行法要》

《断除四烦恼》

《茅蓬语录》

《祈愿正法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