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陀的教育法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四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居士(弟子永传记)

一.佛陀如何说老人法  

二.佛陀如何说儿童法

三.佛陀如何说夫妻法  

四.佛陀如何说朋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慈光,十几年来,我们从国立艺术馆到中山堂,从中山堂再到国父纪念馆,为了顺应各界信徒的愿望,场地一年比一年大,听众一次比一次多,这都是仰仗佛陀的慈悲,才能使佛法日渐广被。

  昨天,我应邀参加马来西亚的佛学讲座和万缘法会,信众相当踊跃,约有三万多人参与盛会,讲座和皈依也都有上千人参加;我想,今天佛陀的慈光不但普照着我们自由中国的大家,海外的父老兄弟姊妹也时时接受着佛光的加被。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种种无上法音,千余年来传衍不绝,他的教育方法尤其深妙,那里是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介绍详尽呢?所以,现在要先向各位致歉,今天我只能将佛陀的教育方法扼要地向大家说明。

  因为佛陀说法方便自在,所以佛陀的教育法门很多:有时候,他用神通自在种种的变化来说法;有时候,他六根互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在说法传心。一花一叶,在别人只是植物草本,在佛陀却是清净圆明的化身;山风海雨,在世人也不过天象气候,在佛陀却是究竟菩提的境界。对佛陀来说,世间万象无一不是悟道法门,佛陀的教育法是说不尽,言无涯的。所以,我只能把佛陀众多的教育方法,举一些特定的对象来说明。比方说:佛陀对妇女是怎样说妇女的法,对儿童怎样说儿童的法,对欲望很重的人怎样说法,对脾气性情不好的人怎样说法……各位听过以后,自己有受用就自己受用,或者告诉别人,让别人也能受用。因为佛陀所证悟的法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自己享受真理的法乐;一种是他受用,是让他人也沾沐佛法的喜乐,能够心灵旷达,精神升华,使人生更加圆满。这也是佛陀的教育法之一。

  下面,我就分成四点来说:

  一.佛陀如何说老人法 

  我们有很多长辈是老人,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也会有一段年老的历程,现在政府提倡社会福利,对于老人问题也很重视。因此,我先向各位介绍佛陀教育法中的老人法,也就是佛陀教我们如何尊敬老人,以及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待遇。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智能第一。有一次,他带着僧团到另一个道场布教,有些年轻的比丘修持不够,一个个拿着卧具抢睡觉的位置,‘我要睡这里有窗子’,‘我要睡那里比较方便’……这个也抢位置,那个也挑地方,最后能睡的地方都被占满了,年高德邵的舍利弗反而没有地方过夜,只好在屋外一棵树下打坐。佛陀知道了以后,就把僧团大众集合起来,向大家开示:

  ‘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有鹧鸪、猿、象三个朋友,彼此互不相让,什么都要争,结果反而谁也得不到什么。后来觉悟到“佛法在恭敬中求”,决定推选一位年龄智能最高的长者,尊敬他的判断,依他的教诫修行。这一来,纷争的乱局顿时改观:鹧鸪不能吃的食物,猿可以吃;猿用不着的东西,可以给大象用;三个朋友互通有无,相扶相让,彼此反而更富足了。所以你们大家要知道:我的教法中,并没有高下阶级的分别,但是也不能罔视长幼的礼教;你们对法腊高的长老一定要恭敬奉事,诚恳的礼拜、迎礼、合掌,因为他们在学佛道路上,跋涉过千万的水火风霜,可以给你们经验传授,是教法的象征,所以要给长老最好的床坐,供养最好的水、最好的饮食。’

  长者、长老,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佛经里面说:“长者不必以年耆”,就是不完全以年高这一点来认定,而是以戒德为准;换句话说,一个出家人的道德很高,戒腊很高,就算是长者、长老了。长老应该具备什么道德呢?《法华经》里有所谓“长老十德”:

  1.姓贵:出身德行清净恭谨的贵族,且又是佛教家庭,世代虔奉佛法,真正依教行持的佛弟子。

  2.位高:身居高位,心性柔和忍辱,能慈心爱护体恤下属,而不以权位欺凌人。

  3.大富:具备世间、出世间种种功德法财,能以欢喜心布施,济拔众生身心远离困乏怖畏。

  4.威猛:心能降伏种种恶念,身行威仪庄严,受人敬重。

  5.智深:除威仪能摄众,智能的善巧方便外,更能度化千差万别刚强顽冥的众生,引导出离迷妄深陷的境界。

  6.年耆:平易亲切,言行足堪为年轻后辈的模范者。

  7.行净:身、语、意三业都清清净净。

  8.礼备:举手投足都合乎世间、出世间的仪礼,胸怀旷达,能容人容物。

  9.上歎:一切行为殊胜,让上位的人赞叹。

  10.下归:一个长老要能以德服人,让下位的人也能心悦诚服。

  具备了“长老十德”,才有资格接受长老应有的供养。

  长老、长者,应受什么供养呢?佛经里记载:我们对于佛陀有十种供养,就是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对于宗教师(出家人)也有四种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对于老人、父母、师长、三宝,应该清净身、口、意三业来供养,三业供养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所谓身供养,就是不时地让老人家感觉到你的举止行动,举凡站的位置、坐的动作等等,都是很尊重他。口供养,是时时赞美对方的慈悲和道德。意供养,是心存敬意,“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尊敬老人家,我们的儿孙辈们耳濡目染,将来也自然会尊敬我们。

  年老之人,最大最宝贵的特长,就是他们的人生经验,这种经验常常就是处世的智能。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尊崇老人的意义:

  远在佛陀时代,有个波罗奈国的国王,下了一道惨无人性的命令:

  “家中不准养有老人,不从者,满门抄斩。”

  波罗奈王认为:老人是多余的,既不能做事又浪费米粮,如果能省下一个老人的米粮,来养活一个幼儿,不是更有意义?

  于是,在这样荒谬的“经济政策”下,波罗奈国触目皆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再也看不到一个老人了。

  这时候,有一位孝顺的年轻人,因为不忍心把老父亲流放山林,就瞒着亲友邻居,暗中把父亲藏在地窖中,让年老的父亲日日阅读佛经,聊慰余年。

  不久,邻国因看不惯波罗奈国这种惨无人道的作风,下了一封挑战书,要波罗奈国国王回答两个问题,如果三天内答不出,就兴兵征伐。这两个问题是:

  一、世间上什么生命最长久?

  二、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国王烦恼极了,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告示,只要有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获赏黄金万两。一天、两天过去了,国中几十万人竟无一人能回答,就在国王焦头烂额的时候,突有一位年轻人撕下告示,表示能解答,国王立刻召见。年轻人胸有成竹,意态从容地说出答案来:

  一、智能命最长。

  二、信为第一财。

  说完,在场的百官大臣立刻鼓掌称妙。国王非常高兴,即刻吩咐左右重赏黄金万两,年轻人却立刻拒绝,叩头跪说:‘我没有资格接受这些黄金,因为想出这个答案的人并不是我。’

  国王纳闷地问:

  ‘不是你,是谁想出来的?’

  ‘我的父亲!’

  ‘你父亲为什么不亲自来见我呢?他现在人在什么地方?’

  ‘求国王恕罪,我因不忍年迈的父亲被放逐山野,就自作主张把他藏在家中地窖,虽能逃得性命,却不能前来晋见,当面向国王献策呀!’

  这个年轻的孝子,激动地说完之后,国王恍然大悟,很后悔地说:

  ‘我错了!过去,我只知道嫌弃老年人年迈体衰,却忽略了老人的经验智能,弄到几乎亡国的悲剧。真是愚昧啊!’

  二.佛陀如何说儿童法 

  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佛陀苦口婆心地开导大家不要轻视后学,对小辈也要尊重。佛陀说:不要以为小孩子很小,就可以任意欺瞒,世间上很小的东西有四样是不可以轻视的:

  1.小小火苗不可以轻忽: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惨祸。

  2.幼小的龙不可以轻视:因为小龙会成长为大龙,翻江倒海、兴风作浪。

  3.年少王子不可以轻视:因为他将来长大就是国王,统领天下造福万民由他,一言丧邦遗祸百姓也由他。

  4.小沙弥不可以轻视:因为他虔心学道学法,假以时日,必定会脱胎换骨,为人天师范的法王。

  无论沙弥也好,小王子也罢,佛陀主要是开示我们:幼苗不可以轻视,等于我们常说的“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在西方国家中,有人赞叹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因为它的物质生活富裕,毋忧匮乏;又说美国是青年的战场,因为年轻人要为生活竞争奋斗;但是,美国社会同时也被批评是老年人的坟场,因为美国不注重养老,缺乏孝道观念,大家如果了解佛法,那么,我们不但可以把自由中国建设成儿童的天堂,也成为老人的安养国。

  佛陀是怎样的爱护儿童、教育儿童呢?

  佛陀有个弟子叫迦旃延尊者,在很远的地方传教。有一天,他派了一个年纪很小的徒弟去探望佛陀,佛陀见到迦旃延的徒弟,立刻就吩咐大家说:‘哪里,你们在我卧室再添一张床位,让迦旃延的小徒弟就睡在我住处。’佛陀这样的作为,实在很了不起,一方面是对远方传教的迦旃延表示安慰,另一方面是教育僧团的后学,以及同龄的大众:虽然是个小孩子,大家也不可以怠慢轻忽,要好好爱护他。当时僧团里小小年纪的沙弥们很多,像均头沙弥、罗睺罗沙弥都是。他们因为年纪小,跟着年长的比丘们出去托钵乞食,常常受到冷落。因为一般人对于年老的比丘都肯给丰富的供养,可是对这些年轻的沙弥们,社会大众有时会开玩笑,在他们的钵里,不是放小石子,就是放沙,而不用饭菜来供养他们。佛陀知道了以后,也召集大比丘们开示说:‘你们不注意这群年幼的沙弥,你们所受的饮食就是不净食。’

  又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游化时,看到一个小孩正在玩一只青蛙,把青蛙的一条后腿倒抓起来,让青蛙悬在半空中摇摆旋转,佛陀于是上前劝说:‘小朋友,你认为这样很有趣吗?假如我也把你的腿倒吊起来,你会觉得很快乐、很好玩吗?’儿童从小要有慈心,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残暴而不自知,才能成为世间无争无瞋的菩提种。

  现在,我就把佛经里,佛陀教育儿童的方法告诉大家,希望你们各位家长也一齐来学习佛陀的教育方法。佛陀教育儿童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教他跟大家结缘:吃饭的时候,要“当思来处不易”,一粥一饭都是由许多人辛勤奉献的成就,所以人家跟你结缘,你也要跟人家结缘。从小让孩子养成跟人结缘的习惯,身语意念都种下善根,儿童在这种教化下长大,将来就不会贪心、悭吝,不会以暴力相向。

  2.教他要有感恩心:生活中,时时给他机会教育。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哥哥姊姊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姊姊。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这种儿童将来才会敬重人。

  3.教他对人有礼貌:佛经上常说“佛法在哪里里求?在恭敬中求”。要时时教导孩子跟人点头,跟人说好话,有礼貌,结善缘。

  4.教他心中有信仰:这点很重要,让儿童知道三宝的伟大,知道宗教的慈悲,从小亲近三宝,长大后自然将心里的信仰化为生活中的谦冲虚怀,促进社会的祥和。

  如今有些家长虽然也鼓励儿童信仰,有时候却不得其法。比方说:妈妈带孩子到寺院里来,一见到法师,就扯着孩子衣领叫他:‘来,来,拜师父!拜师父!’小孩子不习惯,不肯拜,妈妈就硬压住他的脑袋:‘拜呀!拜呀!拜下去!’小孩子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拜下去。这样一来,他却可能对宗教生起反感,造成日后抗拒的因缘。

  佛陀的教育法,是从来不压迫、不勉强人,总是随顺人的根性,给予种种方便的教化,像下面的例子:

  年轻貌美的摩登伽女,有一次在佛陀讲经的时候,忽然在大众面前出现,公然向佛陀索讨:‘佛陀!你把阿难藏起来干什么?请把阿难还我!’阿难是佛陀的侍者,长得“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不但庄严,而且多闻有智能,经上形容“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这样一个年轻少女,在那么多人面前,不顾自尊羞耻的索讨阿难尊者,假如是出现在我们这里,大家一定会纷纷斥责:‘哪里里来的野丫头,把她赶了走,赶出去!’但是方便教化的佛陀却含笑包容,耐心开导说:‘哦!摩登伽女,你喜欢阿难尊者吗?阿难尊者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人,你们的程度不一样,很难相配,你可否先留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等程度相近了,再为你们举行婚礼可好?’佛陀非但不以摩登伽女为无礼,拒绝她荒谬的要求,甚至还大开方便应允:‘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摩登伽女受到佛陀的感化,就答应了:‘好!我修行,我一定要修得跟阿难尊者的程度一样!’

  比丘尼们把摩登伽女带去修行,天天念佛打坐参禅,天天听闻清净的佛法,声闻缘觉,日浸月润,摩登伽女终于觉悟自己内心的爱欲是羞耻的,因为贪爱会引生无穷的烦恼,欲情也是染污不净的,会障碍心性使人迷惑。终于,她很惭愧地跪在佛陀面前忏悔:‘佛陀!我为自己内心不净的爱欲觉得羞耻,很难为情,我再也不会有私爱阿难尊者的妄念了,请您慈悲,也让我出家修道吧!’

  摩登伽女一念断尽,即朗然见性,入于佛道,就是因为佛陀的教化法里,着重启发引导,而不以强逼压迫为方法,所以每个人可以在这种善巧的指引下,悠然地返观自心,彻悟本性灵台。这也是一种慈悲法。

  三.佛陀如何说夫妻法

  佛陀对四众弟子的要求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必须独身;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可以有正当的夫妻关系,这种伦理关系及家庭组织,在佛教里是被承认的。人生一世,男婚女嫁是每个人心中美丽的期望和追求;有些人结婚以后,也会懊悔婚姻不如当初想象的快乐美满。有很多在家信徒,一心想要学佛法,甚至要求出家。由于出家并不是很容易,当这些信徒因缘不具足,或者对佛法薰习不够时,我就尽量劝慰他们,不要一时情绪化,出家自有出家的因缘,在家学佛也是一样。于是,有的人就结婚了。几年后,他们遇到我,有的就责怪我:‘唉,师父!当初就是您不让我出家,害我现在犹如身居火宅,天天受五欲六尘侵扰,我觉得好辛苦,好烦恼噢!’但是,我也见过不少恩爱和气的家庭,上慈下孝,尤其是佛化的家庭中,夫妇懂得相敬相爱,美满快乐的更多。

  怎么样才能有美满的家庭呢?现在一些年轻男女,有时候喜欢举行佛化婚礼,我总是鼓励他们做一对和谐的佳偶。通常,我对男人怎样做一个好丈夫,有四句话相赠:

  1.吃饭要回家:现在社会上不是推行“爸爸回家吃晚饭”吗?每天都回家吃饭的丈夫,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2.身边少带钱:为人丈夫,出门在外少带钱,比较不会做坏事,家运也会兴隆。

  3.出门成双对:公事应酬,私人交际,夫妇双双对对去赴宴,能增加彼此的和谐美满。

  4.出门有去处:你到哪里里去,要让太太知道你的去处,以便有事随时可以电话联络,不致误生鸿沟芥蒂。

  对于新娘,我也以佛陀的教法赠勉:

  1.温言慰辛劳:因为丈夫在外上班很辛苦,要以温柔的言语安慰他的辛劳。很多悲剧家庭中,男人固然有错,太太也有过失。比方说:丈夫回家了,她不讲好话给他听,却怒气冲冲的怨怼:‘死鬼!鬼混到哪里里去了,现在才回来!’或是:‘你看看你,真没用!人家王董事长、张经理一个月赚不少钱,哪里里像你,穷兮兮的,赚不到什么钱,还敢娶老婆!’说这种伤男人自尊的话,当然使他无法爱家,爱太太了。

  2.饮食有妙味:要常常烹调美食给丈夫吃,女人要控制男人的心,应该先掌握住他的嘴。他在外面的饮食不合口味,不能习惯,自然就会想起“我太太煮的菜多好吃啊!”任凭外面的朋友怎样劝诱也留不住,他要回来吃太太烧的菜。所以家里有妙味很要紧。

  3.家庭像乐园:家里要布置得很整齐、很清洁,有艺术的气氛,让先生回到家,一杯茶,一份报纸,悠闲自在,真像在天堂一样。相反地,一个家庭如果乱糟糟,丈夫回到家,就像进到猪窝狗窝一样,心烦意乱之余,他当然不愿意回家。

  4.凡事要报告:一个好妻子不应有太多秘密,一切家事既然做了,就该都让先生知道,坦诚相与,让他信任你,体谅你。

  我刚才对男人所说的法有四句:

  一、吃饭要回家。

  二、身边少带钱。

  三、出门成双对。

  四、出门有去处。

  对女人说的法也有四句:

  一、温言慰辛劳。

  二、饮食有妙味。

  三、家庭像乐园。

  四、凡事要报告。

  这是我在佛门几十年来,从信徒的谈话里所得的一些看法,藉此因缘供养各位。

  此外,佛陀在《善生经》、《优婆塞戒经》等许多经典中,对于教导在家夫妇如何相处也有微妙的善法,我也一并把它说出来给大家参考。丈夫应该怎样对待太太呢?下面五件事必须注意:

  1.要帮忙家务:回家要帮忙太太煮饭、洗碗……等,不要像老太爷似地朝沙发一坐,对太太的忙碌视若无睹,你去帮个忙,爱语几句,气氛会很好。十几年前,艾森豪还是美国总统的时候,从白宫回家,都会帮太太烧两样菜,成为令人羡慕的婚姻佳偶。

  2.要经常礼物慰赠:佛陀告诉为人丈夫者,要常常买一些东西或精致的纪念品、衣料……等,送给你的太太,表示你的体贴关怀。

  3.关心妻子的亲友:有的太太很可怜,家里的亲人来了,她不敢招呼,怕丈夫责怪,于是偷偷摸摸东拿一点,西塞一件,然后赶快送他们离去!像这样防贼似的,太太如何全心对待丈夫呢?凡是太太的亲朋好友来访,你要帮忙她热心招呼款待,这样你太太会觉得你对她好,她肝脑涂地都肯为你牺牲。

  4.要让太太家居自在:就是让太太衣食充足、用度无缺,让她在家里好自由、好自在,生活得很愉快,她才能安心做好家庭主妇。

  5.与太太一齐户外活动:星期假日陪太太到郊外欣赏风景舒散身心,让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她才不会跟你发脾气、闹情绪。

  佛陀的教法里,丈夫对待妻子有五事,同样地,妻子对待丈夫也有五事要注意:

  1.要体贴敬爱:要体贴丈夫,没有钱要体贴,没有升官更要安慰他,丈夫最需要的是太太敬爱他、尊重他。

  2.要家务整洁:多付出一点辛劳整理,就能多给他一点清爽的生活空间。

  3.要诚实毋欺:夫妻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才能融洽如一体。

  4.要温柔亲切:“天下之至柔者,莫善于水”,也就是至柔克至刚,一个温柔体贴的太太,在丈夫的心目中,当然比蛮横霸气的太太有份量。

  5.要赞叹恭维:太太在家里,除了弄好的食物给先生吃,好好侍候先生之外,最好是能凡事赞美,让先生感受到天地虽大,只有太太最懂他、容他,这样他也会更爱你。

  《玉耶女经》中,佛陀也提到一个女人要有五种美德:

  1.做一位母妇:用母亲疼惜儿女的心去爱先生,事事体贴他。

  2.做一位妹妇:用妹妹恭敬哥哥那样的态度,来恭敬先生,相礼相让。

  3.做一位臣妇:以臣子对待国王的敬慎心情对待丈夫,不与他争高争低。

  4.做一位婢妇:如侍女婢女尊敬主人一样来服侍先生,维护他的尊严。

  5.做一位夫妇:彼此相亲相爱,患难与共,祸福相倚。

  佛经里,常把夫妻比喻是“共命鸟”。这种鸟,一个身体却有两个头,由于两个头共处一身,这两个头就必须彼此协调,相亲相爱。共命鸟有合得来,也有合不来的。如果是合得来的共命鸟,就能相安无事;不合的共命鸟共处一个身体,你争我夺,麻烦就大了。夫妻就像共命鸟,要相爱相亲,像两匹马同拉一部车一样,步调要齐一不乱,才能维持久远。

  有一只共命鸟,一个头善,一个头恶。恶的头睡觉了,善的头看到好吃的食物,就自个儿独享了;等到恶的头一觉醒来,觉得肚子饱饱的,很不高兴,就怨声抗议:‘你刚才趁我睡觉时吃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不等我醒来再吃?’

  两个头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过了几天,坏头逮到一个机会,趁好头睡着了,就想:‘哼!我今天总算可以报复了,我要把毒草吃下让你难过!’

  一会儿,善头醒过来,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不觉哀哀呻吟,坏头见状,就幸灾乐祸的说:‘你今天知道受苦了吧!’

  话刚说完,坏头立觉剧毒攻心,忍不住跟着善头挣扎哀号,不久,两个头都中毒而死。

  夫妻,就像共命鸟,应该要相亲相爱相扶助,不要互相勾心斗角,彼此心中痛苦。爱,才能赢得爱;恨,只能增加恨,佛教的因果关系就是如此。《六祖坛经》上说:“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得升天善果,就要培植善因;夫妻要恩爱美满,也必须相惜相让,行善培福。

  四.佛陀如何说朋友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佛经里也有这样的例子:佛陀带着阿难尊者一行人,经过卖鱼的鱼市,鱼的腥味熏得大家全身腥臭难闻。佛陀就开示弟子说:‘我们和坏的朋友在一起,坏的习气就像鱼腥一样,会沾污我们的身心。’又有一次,佛陀领着阿难尊者及几位弟子经过一处花店,大家身上都沾满了花香。佛陀又应机开示:‘阿难!你们和好的朋友交往,好的习气就像这花香一样,会清净我们的身心。’

  佛陀曾告示弟子,朋友的品格有四种:

  1.有友如华:有些人交朋友,在你功名利禄得意的时候,他捧你如贵人,把你当花一样,插在头上带在身边,四处招摇炫耀;一旦你失意落魄时,犹如花萎谢了,他就把你弃置一旁,浑然不曾相识。这种朋友不宜深交。

  2.有友如秤:秤,如果你重,它就垂下来;你轻,它就翘起来。有一种朋友也是这样:你有功名富贵,他就向你求功、谄媚,跟你低头谗言,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等到你不如往昔威风的时候,他就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态度大变。这种朋友实在要不得。

  3.有友如山:好像金山一样,鸟栖息在金山上也会映得全身发光;有的朋友就像一座宝山,跟他在一起,大德高义,日沾月沐,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4.有友如地:有的朋友能替我们担当一切,犹如大地普载万物,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内涵。

  对于如山如地的朋友,要多交往;对于如花如秤的朋友要默然避开。佛陀也告诉我们:朋友之间以四摄法相处很好。什么是四摄法呢?就是布施、爱语、同事、利行。互相施助,或财物上给助,或精神上扶持;彼此相处,常说鼓励、赞叹的柔软话语;凡事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感受,不致隔靴搔痒,触不着问题的症结;既是朋友,就应该彼此不存私心,彼此相处时,能祥和无争,互相信赖。

  朋友如果有了隔阂误解,要如何消除距离,才能促进良好的关系呢?我现在要以佛陀的开示,也学无际大师,开十个药方给各位参考。这“朋友十剂”,用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

  1.好心一片:以正直、关爱、提携的心和朋友交往。

  2.爱语三句:朋友见面,至少要有几句好话,‘你现在看起来好年轻哦!’‘你好发福哦!’‘你真好命呀!’

  3.忍耐一时: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个意思。

  4.慈悲全用:能以慈悲心对待朋友,如菩萨的慈愍众生,则无事不能忍,无事不能容。

  5.布施五钱:对于钱财,要有“分一半也无妨”的气概。

  6.信用始终:比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已经承诺的事,要尽力履行,切莫虎头蛇尾。

  7.感谢万分:受朋友施助,无论身行、口说、意念,都应该存至诚的谢忱。

  8.体谅一点:体谅可以润滑彼此间的磨擦,消弭不愉快的裂痕。

  9.恭敬十成:恭敬可以升华友谊的境界,美化两者的交情。

  10.方便不拘多少:为人处事,虽然要有原则,有时候不妨略作变通,开方便法门对待。

  对于朋友的相处,这十个方法到处都能行得通。另外,朋友怎样相处?依照佛陀指示,我再送给各位四句话:

  一、你大我小。

  二、你对我错。

  三、你好我坏。

  四、你有我无。

  我今天讲佛陀这许多教育的方法,看起来很平淡,但是都很实用。因为佛陀的说法是累劫千生的觉悟,并不是华丽空泛的理论,各位如果能依教奉行,就能契入佛陀本怀,证悟诸圣贤人的解脱法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