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第二集 佛七讲话 第三期 第四天 至心念至心听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乐的时候,要不忘一个“舍”字;苦的时候,要不忘记一个“忍”字。苦乐是平常事,凡、圣都要遭受到。不要说是凡夫,圣人也有苦乐。不过圣人在乐的时候,他能舍;苦的时候,他能忍。可是凡夫在乐的时候不知道舍,苦的时候不知道忍,只喊天呼地。

  这里所谓舍,不是教你不要乐,而是不要贪着的意思。乐的时候来了,要不贪着,知道一切事无常,乐,一定要过去。要不是无常,不会有乐。娑婆世界的乐,都是无常的,都不是真正的乐,只是苦轻的时候叫做“乐”就是了。苦来的时候,不要烦恼,要忍耐,就是圣贤;不忍耐,就是凡夫。于乐能舍,于苦能忍,这样才能念佛。因为乐的时候,起贪着心,就不能念佛;苦的时候,起烦恼心,也就不能念佛。

  因此,乐的时候不忘念佛,苦的时候也要不忘念佛。念佛的时候,要心无所住。一念佛,心不住于乐,则能舍;一念佛,心不住于苦,则能忍。这是念佛的功用。

  怎么样念佛才能心无住呢?古德都提倡“至心念,至心听”。以至诚至意的心去念佛,至诚至意的心去听佛号,古德在这方面,都有恳切的教导,因为至心念,至心听,自然心无所住。无所住,心就清净;心清净,就平等。不管乐,不管苦,不管忙,不管闲,一律平等打成一片,都能达成一心不乱了。这个法门,甚深微妙。虽然说口念耳听,以声摄耳,可是它远离声尘,不被声尘染污,妙就妙在这个地方。

  大家可能认为我说得不对。口念出来的是音声,耳听就是听声尘,为什么还说是远离声尘呢?

  要知道至心念,至心听,不但远离声尘,而且远离色香味触法五尘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尘?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染污心地,所以称之为尘,叫做六尘。如果声色香味触法能够染污心地,所以称之为尘,叫做六尘。这六法,是法尔如是。不是说心清净,就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假使说清净心中不具六法,那是断灭见的人所说的。

  什么叫做六法呢?什么叫做六尘呢?所谓染心,是心住于色香味触法,心住色声香味触法,心就随着色声香味触法转了,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你看到好看的色,贪着它,起欢喜心,你就随着它转了;不好看的色,起厌恶心,你也是随它转了。那时色法就成为色尘了,因为你被它所染了。如果你看到色,知道它是色,知道这个色是因缘所起,没有自性,就不生好感,不生恶感,不生憎,也不生爱。那未,它单纯的是法,法尔如是。色如此,声香味触法也都如此。

  大家念佛的时候,如能至心念,至心听,一定心无所住。虽然面前有色声香味触法,但由于你心无所住,不被染着,不起分别,不随它转,知道一切境,一切法都是空的,它现,是叫法相,不现,就是法性,对称毫无干扰。这个是圣贤之路。

  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就应该说色声香味触法是没有的,那就错了,这是学到外道法去了。色声香味触法随缘而起,你能心无所住,不受其染,不受其转,那叫佛道;否则,心有所住,就是外道。

  这个“法”甚深微妙,念佛法门更是甚深微妙。当心无所住的时候,至心念佛至心听,就能“闻而不闻”怎么说,闻而不闻呢?因为真正着于闻,那就心有所住;不住,所以说是“不闻”。可是心不住于佛号处,自己念,自己听,能听,所以说是“闻”,那就是闻而不闻,不闻而闻。换句话说,句句佛号听得清楚,那当然是“闻”了;虽听得清楚而又住,不住,就是“不闻”了。

  闻而不闻时候,叫作止,就是止观的止;不闻而闻,称之为观,就是止观的观。虽然止,虽然观,可是不思议,叫作不思议止观。

  大家知道以后,要在念佛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不要光听我说。光听我说的话,那是空话。“此法甚深,非证莫知”,只有自己念,证到了,就知道了。

  至心念,至心听的念佛法门,不是闻慧,思慧的境界,必须应用修慧,亲身彻底地去修,才能得到。

  大家要至心念,至心听,听自己的佛号,听的清楚明白,一心不乱的时候,这叫做心不为境所转,而能转境,因为心能转境的关系,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不然的话,怎么能从娑婆转极乐呢?所以这种念佛,叫不思议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真信切愿力行。“如此妙法门,无上波罗密。”现在我们开始念佛,试试这个至心念至心听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