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大乘—小乘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我们一般把经典都分成大乘、小乘,这个是不对的。经典本身没有什么大乘小乘分别,是我们后代的人分别的。经典有先出的、有后出的,有些国家对先出的经典肯定,对后出的经典就否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我们研究佛法来讲的话,不管是先出的后出的,我们研究的方向也就是符不符合三法印,符合三法印就是佛法,不符合三法印那只是个方便法。我们如何去取舍真正佛陀的本意?要以三法印做为根本教义。我们佛学院听很多的课,随时随地我们就是以三法印来验证说法者所说的法,是不是无常无我、寂静涅槃、缘起大悲,是不是跟这些相应,如果跟这些相应的话,我们可以接受。

先出的根本教典——以阿含经来讲的话,跟后期出现的经典最大的差别点是什么?先出的经典里面特别重视人生意义价值的抹煞,当然我讲这个话可能比较严重一点。它认为生命出现是很痛苦——诸受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从无常入门,厌离心切,所以很容易就堕入解脱道、声闻道。

但是我们要知道,因为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许许多多的比丘都是由苦行外道转入佛教的,所以佛陀对当时的弟子、那种根机的弟子,只能说这些无常、苦空、解脱的佛法;可是对现实的人生来说,这是抹煞了人生的意义价值,这个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所以佛陀以本生谈说:我过去生过去世当一只鸟,有些地方火烧了,这只鸟就到海边以羽毛沾的水去洒一洒,后来感动天帝了,那只鸟就是我释迦牟尼佛;这个就把菩萨道的精神讲出来了。

所以是不是大乘经典,用一个最简单的话来检验:就是肯定生命的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肯定轮回生死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是一种美好的事情。大乘经典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严土熟生」——庄严世界,成熟众生;他不但要净化自己心灵,还要净化这个世界。如果大家发菩提心多的时候,这个世间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影。

所以我们看一部经如果是否定人生的存在意义价值的时候,这是佛陀为了适应当时苦行的风气浓厚时代所说的法——解脱道,厌离心切。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要知道这是根本佛教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整个世界人类来讲的话,在无限的时空演变当中,我们发现说我们要以解脱道为基础,净化自己身心以外,就是如何发大悲心去利益众生,在无限的生死当中,来完成利他自利的功德。如果我们没有解脱道的基础,菩萨道也不能建立。华严经里面有一品叫做<梵行品>,就是专门去观五蕴空、解脱道。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我们一天到晚办活动、办夏令营、办什么斋戒会一大堆,而自己的内心里面烦烦恼恼的。我常常讲,原始佛教是一个半圆,后期出现的大乘经典又是另外一个半圆,这两个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一个圆。我们研究佛法,我们学生不要去分说这是小乘经、这是大乘经,这整个合起来才是一个圆满的佛教。

我们修学佛道的人,如果没有解脱道的基础,你说要去广度众生利益众生,到最后会变成败坏菩萨,你会退心。你自己没有一点本事,你跳到水里面说要救人,救人要紧,你跳下去,你会抱着他一起沉到海底。所以不要说这是小乘经我不想修,我要修菩萨成佛,这也不对。 (华严大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