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周春根据录音整理)《永嘉证道歌》大意 讲于瑞安九里圆通寺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佛法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市佛教协会的领导同志们,前一段时间就跟我讨论过,说诸位在这里有一个永嘉大师禅学的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最近要把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学习完了,希望我能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证道歌》里面的一些重要思想。
   今天来主要的目的,是跟这个禅学班的同修来讲述永嘉大师的主要思想。原来郑老师跟我商量,说是听众大概有六十位左右,不过今天好象不止六十位,其中就有些没有学过《证道歌》的。所以,再讲《证道歌》的很专业的内容,可能大部分同修就会听不懂了。由于这个缘故,我就把《证道歌》的重要思想,再联系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总结一遍。当然了,学习佛法,佛法告诉我们是干什么的,告诉我们的,就是《证道歌》的证道这两个字,证就是实践、证明;道,我们简单地说就是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人生的真理,宇宙的实相,也就是说,我们要看清一切事物和人心的真相。这个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为“道”。证道就是我们把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意义实践过来了,这就是证道。那么《证道歌》的内容就是永嘉大师他通过佛法的修学、觉悟,走过来的一条路,用诗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证道歌》里讲述的内容主要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佛教界,释迦如来一代教化的总结。总结什么呢,总结就是证体起用,这是永嘉大师《证道歌》的第一点内容。因为,在大小乘佛法里面,小乘的道是解脱道,解脱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种种执著、种种烦恼。大乘的道不仅解脱痛苦,而且还要发现我们每个生命的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没有痛苦,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光没有痛苦,同时也没有快乐这也不好。所以整个佛法告诉我们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你的所有痛苦都了断、都解决掉,第二件事情把你生命中所有快乐的成分都显发出来。所以起用就是起妙用,起快乐的妙用。这个是整个佛法,包括中国禅学里面的如来禅、止观法门,乃至种种有相的修行法门,它的目的在《证道歌》里面就是证体起用。
   第二个方面,它讲述的内容就是中国禅宗独特的指导方法,叫做从相见性。这个跟证体起用渠道不一样。从相见性,佛性在哪里?诸位说佛性在哪里?佛性不在别处,就在根尘相对之处,就在山河大地、日常生活运水搬柴之中,不离一切相,所以要从相上见到佛性。离开相,无性可见。你说佛性是无相的,如果你要离开相再来见佛性,这是不可能的,犹如缘木求鱼。这个在《证道歌》里面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个是整个大乘禅法的修行原理。所以,上一次郑老师让我讲一下《证道歌》的思想的时候,我想《证道歌》的思想非常丰富,学一年、两年也不容易把握它的精要,那么,我就想介绍《证道歌》的思想背景是什么,《证道歌》的思想背景也就是这两条,它含括了从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讲《华严经》、乃至后来的讲《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一直到法华会上,这一代时教当中,无非是讲了证体起用,那么如果说从相见性呢,在般若典籍里面有一部分提到,特别是《法华经》和《涅槃经》就从相上开示我们如何见性,实际上你要是把握好了这两步,你就能够贯穿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这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方面,《证道歌》其实对我们真正用功修行有个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在修行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所以《证道歌》里面给我们介绍了“修行路上的障碍”。修行路上障碍非常多,大概概括了一下,《证道歌》里面指出了十五种。
   第四个方面,《证道歌》同时也讲到了,修行路上的境界,境界也非常丰富。就像“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这完全是修行路上的一种境界。
   所以《证道歌》可以分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把握。
   今天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我讲简单一点,讲快一点,我们把前两点今天下午做个简单的介绍。这个是总体把握《证道歌》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把握大乘禅法修证原理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两步你弄清楚了,以后诸位再看大乘经典,特别是看禅宗的书籍的时候,那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证体起用

   我们从第一点来看,证体起用,在《证道歌》里面讲得非常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一句话,“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这就是证体起用的全部显现。“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从相见性的显现。这头一个偈颂实际上把整个《证道歌》的思想脉络,或者说整个佛教大乘禅法的思想脉络全部放在里面了。
   所以这个内容呢,我们从第一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证体起用,证什么体呀?真如本体!讲到真如本体,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可能又糊涂了,什么是真如本体?这里又牵涉到《证道歌》里面一个佛法的实践问题。佛法它实践什么?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那么佛法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渠道进入呢,有五个层次,叫做五乘正法:五乘正法的第一乘是人乘,像太虚大师说的:
   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从整个学习佛法的角度看,我们在六道当中,人道算是最幸福的一道。人道比天道还要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人道在六道中间,下面有比我们更苦的,上面有比我们更快乐的。所以,我们知道有苦有乐,有一个比较,我们可以追求快乐,可以舍弃痛苦,有这么一个先天的优越环境。所以作为人道不知道修习佛法,这是太可惜的一个事情。释迦佛、十方如来都在人间成佛。原因就是,人在六道当中处于中间这一道,表法为中道。三恶道太痛苦了,他痛苦到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这个思想来修学佛法、改变它的命运,提升它的生命状态。没有办法升华它的生命素质。天道呢,太快乐了,在天道之中,完全被这种快乐控制住了。
   过去释迦佛有一个弟子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他在人间有一个弟子是学医的。平时,在佛弟子当中,或者别的人生病、头疼的时候,就找这个医生来,这个医生是神医,什么病都能看好。后来这个神医往生了,死了之后升到天道去,在忉利天享受。有一次,目犍连的一个同修头痛,生病了,说这个人间的医生看不好怎么办呢?目犍连神通第一,跑到天上找他去。在天上碰到他了,他这个医生啊,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幸福之车,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开过来了。原来在人间做人的时候,看见师父来了就会非常恭敬,要顶礼、要磕头,看见师父特别客气。在这个时候呢,他看见师父来了,就手一挥向师父打一下招呼,师父你来了,车就赶紧开过去,那个车就没有停下来。目犍连就用神通把它停住了,停住之后他车开不动了。目犍连走过去说,你这家伙怎么搞的,以前那么虔诚,今天怎么看到师父就跑掉了?这个弟子就说,我实在是太快乐了,进入这个快乐的环境之后,心里想停下来,根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所以这个世间很多人,他要是完全被快乐笼罩的人,他也抽不出时间来学习佛法。所以天道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地方,但他是生命一种快乐的表现。
   所以在佛法里面,第一个我们先从做人这个地方开始,五乘里面因为三恶道在下面是痛苦的,三善道呢是快乐的,我们的生命不是快乐就是痛苦,或者,苦乐兼半,就是在这六个范围里面浮沉不定。所以轮回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轮回,诸位想到轮回好象很可怕,好象人死了之后才去做什么。实际上,轮回就是我们生命的不稳定。你快乐也不稳定,你的痛苦也不稳定,在这种不稳定的生命状态当中,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轮回。所以,佛陀看我们,轮回的人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是受苦比受乐更多,天堂只是客店,地狱就是自己的家乡,轮回中的众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恶从善,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是把三恶道里面痛苦的层面杜绝掉。众善奉行是升华我们生命中比较真比较善的、真善美的部分,所以纯真纯善的生命,可以归纳为人天乘。不过,关于人天乘善法,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介绍了。因为人乘是五戒,天乘是十善,五戒十善加起来有很多做好事的行为,有相的修行、住相的修行,都是人天乘善法。
   那么修行人天乘了之后,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世间法,所以,我们对于做好事,一定要有这样一种佛法的观念,佛法让我们做好事,是让我们获得生命解脱的一个基础。就像地基一样,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你的房子根本不可能盖牢,就算你讲法讲得再好,你再洒脱、再舒服,如果你是一个恶人,你不做好事,那你永远都不会解脱。所有的大小乘经典,都讲人天乘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基础打牢了之后,接下来才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在你人天乘的基础上面再往前走,还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呢,才是佛法的精要所在。
   那么这三乘里面,一般分开大乘和小乘。小乘是什么意思?小乘就是自行车、摩托车一样,只把自己运走,就是自己觉得人生太痛苦了,我把自己的生死问题解决掉,把自己的痛苦消除掉,但是不考虑到别人,不管别人的问题解不解决。大乘可不一样,大乘是不但自己解决,还要帮别人解决。就像客车、还有火车、飞机,它可以运载很多人,所以叫大乘。小乘的修行方法怎么修呢?小乘证体不起用。
   到了三乘的时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从出世间的地方开始的。他不从世间法开始,世间你再做好事,也是不究竟的,如永嘉大师说的很清楚“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自由。”这是他对人间善法、人天乘的一种看法。所以,《证道歌》的第一句,“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无为”,绝学是绝什么学呀?诸位想一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学什么?从小到大,你所学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世间法,无非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无非都是以一种价值去掩盖另一种价值。
   我们人哪,很多时候被世间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害得够戗!大家忙忙碌碌,几十年就被世俗的价值观掩盖住了。所以价值观很害人,比如说在解放前,中国民间流行的很突出的价值观,就是三寸金莲,女孩子的脚要三寸才漂亮,如果长到五寸的那就是丑的。这种价值观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凡夫众生偏偏就觉得有意义。就像现在有人觉得减肥才漂亮,觉得排骨美,瘦得跟白骨精一样,还说是漂亮的,这种价值观完全没有人生的意义。但是,社会上一旦形成这种价值观以后,大家都觉得我胖了出去就脸上没光。如果在唐朝,一个女的出来,如不是胖乎乎的,说你这个人没福相,唐朝的美女都是胖乎乎的。世俗的价值观害人害得很深,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价值观都是人为创造的,不是一个具体真正的价值存在。
   所以佛法用五戒和十善这个世间的价值观念,就是更超出世间的价值观念,就是道德的价值观,就是世间有实际受用的道德的价值观,来掩盖我们虚无的价值观,或者说代替我们虚无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你的生命就呈现出比较完美的状态、比较真善美、比较真实,但是,你现在任何状态都是世间法。所以呢,绝学无为这个学呀,就是要把你世间的价值观全部打破,包括佛法里面五戒十善的价值观念,注意哦!我说打破这个价值观念的意思,就是世间的五戒十善做好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是我们的基础。如果你基础好了,始终把住那个基础不前进,就像这个房子地基打好了之后,上面不许你盖房子,这是个傻瓜,你的房子永远都盖不成。所以佛法的修学,在这个基础上,你一定要往前一步,往前一步这一步,就是绝学,诸位想一想我们学来多少东西?释迦佛要讲这绝学两个字,他的思想要讲十二年!所以,不是今天在这里说,就能讲得很清晰。为什么他讲十二年呢?在十二年当中,佛讲《阿含经》,就是讲解脱道,就是要讲证得我们真心的妙用、真如的本体,所以绝学就是绝世间之学。
   老子讲的那句话比较好,“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绝学无为啊,是用了这样的一个词,来形容我们佛法的修证。但是老子讲的绝学无为,还没有到佛教的这一步,因为老子《道德经》里面讲的绝学呢,“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个损啊,讲的还是佛教的四禅八定的境界,禅定的境界,还不是解脱的境界。这个在憨山大师的书里面,憨山大师有评判。所以,绝学的这个学,实际上要落实到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当中,诸位现在可以有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我们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世界到底是什么组成的?比如说,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个什么世界呢?是个物质世界,唯物论,对吧?一切以物质为先。我们现在在生活当中,你最大的执著,就是执著物质的享受。这种执著带来的痛苦,带来的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你征服自然,然后自然就给你报复,这是因果报应。你要做一件事情,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它背后隐藏的那种负面的因素。所以,物质世界给我们极大的局限。另外呢,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什么?我们追求精神的享受。艺术、文学、哲学、世间的各种音乐、美学,无非是讲追求精神的享受,他有实际的受用。那虽然有实际的受用,它还是世间法。
   所以,你要明白这个绝学无为证的这个体呢,先要观察我们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的物质世界,然后再观察我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到底有没有一个可以做主的东西。物质和精神,这个释迦佛在阿含经典里面,讲了十二年,十二年啦!归纳在佛法里面就是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见五蕴皆空,有人说佛教是唯心的,你们一定要记住,如果有人说佛教是唯心的,那是他说错了。佛教不是唯心的。那佛教是不是唯物的?佛教也不是唯物的。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的第一蕴是色蕴,色蕴就是物质世界。首先一照,物质世界不是真实地存在。物质世界不是真实地存在,通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我们的错觉。既然是错觉,那就不是真实的存在。能量和质量可以互变,质能互变。看得见的东西和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互变。所以,第一个是照见色蕴皆空,物质就是空的。
   第二个,受想行识,这是精神世界。受想行识也是空的。这样一来,物质空掉了、精神也空掉了。注意哦!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你现在不要讲话,全神贯注地观察外面的世界,身体能看得见的这个物质的,你先把它空掉。没有物质世界的存在,没有我们身体的存在,然后你进一步观察,还有个思想存在。还有思想的觉受存在,受想行识呀,还有一种认识的存在。哦,第二步,受想行识也把它空掉。就这一句话啊,你就能够证体了!只要你色心二法当下空掉,当下能够看见如如不动的本体,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真如本体它是没有色相,没有心念,勉强地叫它是真心,实际上它也没有心的名字、没有心的概念。一般人讲五蕴讲得太粗了,听不懂。所以,佛又方便地说,那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哎,这样一分哪,你要是学了几年佛,要是有些基础之后,你就听懂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根尘相对产生的那个分别心,六种。这十八个东西,就是我们现在大家生活的全部内容了。我们如果在轮回当中,我们如果在三界以内,你所生活的,就是这个色心二法,也就是这十八界。你把它抓起来也就是一把。
   所以,要了生死,了这个分段生死,你说难吗?也不是很难,因为你把这十八界看清楚了,知道这个色法物质世界,和内心这个世界啊,全部都是我们的幻觉,全部是不可靠的,我们的痛苦也在这里,我们的快乐也在这里,无常也在这里,毕竟空也在这里。所以呀,你要想了生死,要想解脱轮回,你把这个色心二法,把这个五蕴,把这个十八界看清楚,抓起来一把往那儿一扔,就解决问题了。这里就没有生死可言了。所以绝学,不以世间为学;无为,不以世间所为。世间有为有造作,就有动,动就是色相,所以五蕴皆空那个空就是体,就是真如的本体。
   当你真正的去体会,比如说诸位今天下午坐在这里,你可以简单地观想一下,你可以把你听课的几分钟时间,当你布施出去了,你就把你的这个身体,这个物质世界扔掉不要!把你的想法、过去无量劫的想法、包括你学佛的想法、发菩提心的想法、做好事的想法,全部不要了!因为那些全部是妄想分别。你想想,你现在扔掉的这一下,就这一刹那,你所能够体会到的,就是我们真正自在的本体,它无拘无束,没有人能够欺负它,也没有人能够让它烦恼。在这个时候,如果说地球是一个铁丸子,有人把这个地球拿起来,往你脑袋上砸下来,怎么样啊?地球粉碎了,你这个身体也被它砸粉碎了,但是,你好好的,如如不动。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上了。
   所以证体起用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证得这个体,也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的明心这一层。明心和见性有不同的内容,明心就明白我们心的本体,看到我们的真心,就是远离你一切虚妄分别,远离你一切意识心态,证得这个真心。它从来没有动,它也没有作用,它本身没有动摇,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所拥有的任何痛苦、烦恼和快乐,都没有,但是它如如不动。所以,小乘人一到这里他高兴哪。他说,哎呀,我终于解脱了,住在那里不出来了。所以小乘是证体不起用。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证体还要起用。那么这个证体,可以说,除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顿悟禅以外,其他的所有法门都是从证体起用这条路走过来的,包括禅宗后来的参话头。
   那么诸位,要是你今生想修行,想得大利益呀,有一个问题必须闹清楚的,就是,你怎么去用心,你这个心放在什么地方去用、去修!早上有个同学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心不可得,你发什么心?这是个最重要的问题,你要知道这个心在哪里用!在哪里用呢?刚才说这个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是我们轮回的所有内容,那么我们现在是个凡夫,我们的整个生活,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上面,你脱不开你的想法,你脱不开你的物质的身体,就像蜘蛛网把这个蜻蜓、虫子牢牢地捆起来一样。你就被它抓得死死的,这个时候,你说,我三心不可得。你这个时候,如果你说你自己真的三心不可得,你是个大妄语。为什么?因为你就像被房间关住一样,你在房间里面,然后你说,你已经跑到外面的空中去了,有可能吗?你最多是在房间里面的空中。就像鸟关在鸟笼里面,然后这个鸟笼放在房间里面,然后你从鸟笼里面跑出来,其实还是在房间里面,你这个鸟还是不自由的鸟。然后,你一下子觉得比原来自由多了,快乐多了,然后你就以为自己解脱了,这是大错特错!所以三心不可得之前,一定要有个用功下手处,也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从鸟笼里面飞出来这个鸟,一定要知道这个房间还有个窗户你能够闯出去!那么这个窗户在哪里?明白吗?这个用心在什么地方?在佛法里面,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呢,就比较容易下手的,是从我们的意识下手,意识啊,就是十八界里面,六识的最后一个,这个比较容易,念佛,这个意识实际上我们就叫妄想,对吧?就是我们的妄想,这个比较容易懂,所以,有人说念佛法门很了不得,他直接从你妄想下手,把你妄想一层一层消除掉了,也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念抵万念,一定把妄想顶住不让它起来!顶住之后,它自然在进步的过程中会证得三昧,证得正定。念佛、持咒、观想、觉照、禅定的力量,早期传入中国的各种禅观,全部都是从意识上下手。这个法门要是讲起来很多,诸位现在也可以试一试用这个方法,比如说大家有学念佛的,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清楚,就是不让自己打妄想。这个很容易,不管是老太婆还是小孩子,你听到这个法,你就会用。但是这个也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在意识上,你念佛要是念的一心不乱了,就是说你念的不再有妄想了,那下一步的功夫怎么做?下一个跟禅宗的参禅会入同一个层次。参禅的起步比较高,所以参禅的人要中上根,中根和上根,下根的人很难参禅。下根的人呢,妄想纷飞,要想把妄想停下来,太难太难,对世间的执著又特别重。这是一个方面,从意识上。
   另外一个呢,是从意根上下手。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东想西想就是妄想、很清楚。但是意根是什么呢?意根啊,诸位注意听,意根就是妄想从之生起来的地方,意识的根本啊。这个意识呢就像树长起来那个树叶、花果、树杈、树枝,这个根就是树根。那么意根又是怎么一回事呀?它又没有妄想,所以要命就在这里。意根是没有妄想的,但妄想又是从意根出来的。诸位有没有观察过,妄想从哪里来的?你闭上眼睛,自己没有妄想了。你突然想一下,外面一辆车,这车马上就会从脑袋里面冒出来了。这个车怎么会从我们脑袋里冒出来的?是从外面的车拉过来的吗?又不是。你现在想一下飞云江大桥,大桥马上就出来了。妄想就这么多。所以这个意根有一个非常微妙的作用,就是诸位把意识妄想停下来之后,没有妄想了,然后这个意根呢,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却很清楚。他脑袋里面很清楚,他会感觉到:我现在很清楚了,我现在没有烦恼了。
   所以在《楞严经正脉疏》交光大师的著作里面,特别强调要“用根不用识”,禅宗的参禅法门都是要我们用根不用识,禅宗不管你妄想不妄想,它不管你那么多闲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意根,所以参禅有一个参话头,参话头诸位知道啊,有没人用参话头功夫的?(答:不多)不多。参话头,这个是中上根人能用,下根人参不起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参话头,什么是话头?我们说,参“念佛是谁”,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多人参话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到处找,这个不是参话头,这个是在念话头。参话头是什么呢?参话头就是要参话的前头,话的前头是什么?诸位想不想说话?你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当说话了,话头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的那个啊。所以参话头的功夫是这样的,想念阿弥陀佛,但是你偏偏不让它念出来,要念出来就是话尾了,念出来它就跑掉了,所以你要参,参的是:话的前头。诸位现在你试试看,能不能参得起来?你想念阿弥陀佛,但是偏偏不让它念出来,正在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想念,你脑袋里“阿弥陀佛”不要冒出来,冒出来那就是话尾巴了,能不能做到?这个你要是能做到啊,这就是参话头。而且这个参话头,做功夫要做得非常的绵密,它这绵密到什么程度呢?禅宗告诉我们参话头是这样的,用功的方法,这个话就是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还要盯着这个话的前面。这挺难哪,参话头参的着急的时候,就像吞那个热汤圆,很热的汤圆含在嘴巴里面,吞下去又会烫死掉,吐出来又舍不得,它味道太好了,舍不得吐,就卡在这个喉咙里。
   有一个比喻叫做“如猫捕鼠”,猫抓老鼠,看到这个猫抓老鼠,追、追、追、追,老鼠一下跑到老鼠洞里面去了。然后这个猫就四爪抓地,尾巴翘起来,然后就全神贯注盯住这个洞口,干吗?这老鼠别让它出来,一出来就要扑上去,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心里面这句话啊,不让它冒出来,但是一定要想看着它。这猫呢,一方面不让老鼠出来,一方面又想老鼠出来,出来可以抓住它。它一出来又跑掉了,哎,所以你不能让它出来。它不出来你又白等,所以又想它出来。这如猫捕鼠,这参禅的人,参话头的人就要这样。就是要这样,想要自己念佛,却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就盯着,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能不能想到?能想到你肯定是中等根基或者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了,你老老实实的,在妄想上面先去除。如果你妄想慢慢消除之后,念佛功夫慢慢用深了之后,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慢慢看见这个意根。所以,参话头实际上就是在意根上做工夫。诸位,你妄想没有出来的时候,脑袋里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意根。
   意根有个非常好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可以体会得到的。比如说,诸位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烦恼的事情了,你就问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痛苦的?你肯定说:我知道。那么,那个知道的东西痛不痛苦啊?它不痛苦。“知道”的本身并不苦。比如说,有人打你一巴掌,“啪”一下,这时候很痛,痛,你知不知道啊?痛,你知道痛。知道痛那个“知道”本身它痛不痛啊?它不痛。所以我们凡夫就执著在意识妄想上。人家说你一句呢,你就在这一句话上,在这个概念上,在赞叹或者诽谤上,甚至在这个身体上,就痛了,就苦了。如果你回到这个意根上呢,一点都不痛,也不苦。所以早期佛法修行的,要在意根上下手。佛陀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不受第二支箭”,第二支箭是什么?我们一般的人,第一支箭射到你身上,身体已经很痛了。身体很痛之后呢,你心里面还要跟着这个箭痛。心里还要着急、难过,还要恨那个人打我。所以,你的心也跟着痛了。那修行的佛弟子呢,佛陀告诉弟子们说:多闻圣弟子,不受第二支箭,只受一支箭。别人打我一下,只是感受到打我的这一下痛,这个比如说皮肤被打坏掉了,这个我知道,心不要因此而痛苦、而恨他。你就确确实实的,去对付每件事情,只是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哦,本来是这样,你不受它负面的作用。所以,在意根上用功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平时,随时会关照着意根,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麻烦,你问你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些痛苦、麻烦,然后你马上回答说,我知道;那么,知道的这个“知”它痛不痛苦呀?它不痛苦。哎,这个问题马上就解决掉。有很多弟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人烦恼来了,打电话给我,我就是这么简单告诉他,你烦恼吗?他说我现在正烦得不得了。哎,谁知道你烦恼啊?你知不知道你烦恼啊?我当然知道!我要是不知道,我就不烦恼了。好,那个知道烦恼的,烦不烦恼啊?他很听话,他马上会回观自己啊,观照自己那个知道烦恼的“知道”,他一看,没有烦恼。所以知道烦恼的那个知,并不烦恼。这个就是禅宗在意根上用功的诀窍。
   诸位要是细听,有基础的同修呢,在禅宗有修行的,在这一块特别重要。前面一个层次,在妄想上用功夫,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第二步,在意根上用功夫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在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要注意啊,这个误区是在哪里呢?这个意根的境界非常的清净,你感觉它,它没有烦恼。所以,当你有一天用功用到这里了,你说,哎呀,很清净,这个世界上好象和我没关系了。好象没关系了,只是很明白,知道吃饭、知道穿衣、知道走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好象一尘不染,因为这个意根它可以不落在法尘上。法尘就是妄想、分别的概念,它不缘法尘、不起妄想分别的时候,就是感觉本来如此的这样一种境界。有很多人,以为在这里就明心见性了,实际上还是个生灭法,所以我说,这里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见性之前的八种错误的境界里面,其中就有这一种。那么这种境界的特点在哪里呢?就在于,他脑袋里面有个很坚固的感觉,就是我现在解脱了,我现在很清楚。那个我执,这个意根就是整个我们凡夫众生的根本在这里!意根就是我执的根本!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无论你好坏是非,完全以意根、以这个我为中心的,以我的感觉为中心,所以你觉了一切法,你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了,好象你看到很清楚了,心里不受到侵扰了,实际上是最大的干扰最大的不安。所以意根非常麻烦,我们说句不好听的,它会装摸做样的,它在我们自己心中,会树立起来一个清净的概念,没有烦恼干扰了,这多好啊。所以在三界里面,四禅八定当中,四无色定的第一个空无边处,第三个无所有处,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这三层天,都相当于意根的境界。
   中国的道家、庄子,西方的哲学家,很多人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他对世间也无所求、无所得,看上去在文化上好象很高妙,但实际上呢,他总有一个东西。有个什么东西呢?你看他的书,你看他的话,你就明白了,有个东西在那儿可以抓住的,就是我!所以这个“我执”就在这里。
   如果诸位想要了生死呢,禅宗的方法比较好。禅宗的方法让你参禅啊,就把这个意根滚得很熟悉,就像母鸡孵鸡蛋一样,死死把它孵住,孵、孵、孵,壳一破掉,小鸡就出来了。那么,时时刻刻把我们生死根抓住,你清清楚楚没有烦恼的那个根本,你抓住在这里,吃饭、穿衣在这里,所以参禅的人要绵绵密密,到最后,桶底脱落,那也就是把这个意根砸破掉了。这样子我执一破,就证入了本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个根和本体相差没有太远,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面,因为我们这个语言文字,一落在我们心中就成为法尘,我们听来的法,不管你讲得多好,你说那个法师讲得多好,那本书讲得不得了的好,再好就是释迦佛跟你说的话,一落入我们凡夫的心中怎么样呢?全部都是法尘,都是妄想分别,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一层通过。要在这一层意根上通过之后,就能证体了。
   诸位要是现在想试试看呢,你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四个层次、四个步骤试一试看:
   第一步,我们把物质世界扔掉,在你心里面,把所有的物质世界,不管是光明,还是空,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你全部扔掉不要了。你可以观想一下确定如此。
   第二步,把你的心念全扔掉,心里面的念头,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想的好还是不好,想的是听法呢,还是做好事、做善法的,一切善恶是非的想法全扔掉!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第三步最关键,现在不是外在的扔掉了,内在的妄想分别也扔掉了,那剩下的明明白白的那个,也把它扔掉!你看看能不能扔掉?这个明明白白再扔掉一下,那你证得的就是本体了!这个体从来没有动摇,它也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呢?它没有我们那种妄想、意根那种明白,实际上它是有明白的,但是,它的明白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明白。所以这个第二步到第三步啊,机缘成熟的人在三言两语之下,马上就透过去了。确实能够把这个明明白白的扔掉,干干净净的,那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根基的人,可能因此在意识当中又给他创造一个见解出来。所以在唐朝以前,中国禅宗就直接让你把这个东西扔掉,很简单。那么扔掉之后,这就是证体了。
   第四步,证体起用,所以到这个份上,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实在是悠闲得不得了!因为我们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追求啊,几十年忙忙碌碌,生生世世都在这里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所以,生生世世在这里,这颗心总是不得安宁啊。那你就觉得很奇怪,当你把这个物质的世界扔掉,当你把内心的精神世界扔掉,当你把这个明明白白的心也扔掉之后,你才发现,原来生命怎么会有这么安的地方呢?不曾动摇啊!无量劫来没有动摇,现在明白了它也没有动摇,将来也不可能会有动摇!生命的本体就是这样如如不动。闲哪,所以“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闲”,是确实内外世界断绝无尘,一种平怀,泯然自绝。全部了断了。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哎呀,我终于得到一个绝学无为的东西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落入了这个法尘当中,所以,下一句永嘉大师再逼着你,不除妄想不求真。哦,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什么?前面我通过一种方便的法门引导大家,让大家先把这个物质世界扔掉,然后再把妄想扔掉,然后再把明明白白这颗心扔掉,那么当你证得这个体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呢?起用了。起什么用?不除妄想,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妄想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可以妄想了?因为你看到生命的本体原来就是这么不动的,所以现在我口渴了,好,我打一个妄想,那我就喝茶,诸位看,当你前面这个物质世界、妄想全部了断了的时候,喝茶有什么关系?喝茶难道不是生命最庄严的显现吗?妄想有什么关系?是非人我,人世间的种种千差万别,我们不是有大智慧吗?所以呀,这个起用就是不除妄想,不除妄想是从这里呀。因为你了生死,是从这个我执的意根开始,从这个地方突破,所以你起用,还是从妄想这个地方回来。
   那么刚才讲到了“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就是我们要证体的最重要的部分,证得的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地方,就是真如的本体,佛佛唯传本体,传的就是这个体。
   那么证体之后呢要起用,起用在哪里用?刚才说了,我们要证体,要先看到自己的妄想,然后在妄想背后那个,你很清楚自己有妄想的这个东西看清楚了,然后把它再拿掉,我执就破掉了。我执一破,见到的就是真如的本体。那么起用呢,还是要从意根这个地方开始,也就是说,从我们的妄想开始,这条路从这里过来,把外在的环境断掉,然后把妄想再断掉,然后呢了知的明明白白的心也断掉,然后经过来,这时候见到的真心,这是顺序的过程。当你见到真心之后,又从这里返过来,所以,返过来的这一部分,就是妙用。我们还是这么多事情,还是这么多的人生,我们坐在这里,还是这么多人,我们一天还是吃三餐饭,但是,那个吃饭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了?(因为)你从这里已经找到了你的真心,在真心的基础上,证体的过程当中呢,要起妙用了。所以证体起用,这是整个佛法的一个重要的道路。凡是一切从修行的法门入手的,都是要从这条路走过来,看了真心之后,回过头来的,特别是不除妄想,你看,它直接从这里下手,那么每个妄想生起来呢,就是你佛性的妙用。所以,诸位看这个图表(黑板上所画图表),这个真心如果包含了这个过来的部分,这就是佛性啊,大乘佛法的根本就是佛性。所以真心跟佛性是不一不异,真心只是如如不动而已,真心起用了,就是佛性的妙用。所以你要证得真心呢,必须把你的妄想分别全部一刀了断,断在那边。然后你再过来,让自己想,这是手表、这是人、这是花,你在生活当中种种分别。
   其实,永嘉大师说的这个不除妄想不求真这个妄想,按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是意识,对吧?在佛门里面教下啊,一般不说它是妄想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虽然也是这个意识,在我们凡夫的时候,你一切的想法全部是错误的,这才叫妄想。那么如果你回过头不除妄想起妙用的时候呢,证体起用的时候呢,这个叫做妙观察智,它叫妙观察智,它是智慧了。所以一个真学佛的人,他不是越学越傻,越学学得跟木头一样,什么都想不起来,而是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观察力。转识成智,转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条路过来,再这样一条路回去。所以人生没有哪一样不好,这是站在你明白真心的人来说的;说人生实在是太痛苦了,是站在我们凡夫的没有修行的人来说的。这条路你要是摸清楚了,你再来看佛法,太好了!原来有是非人我的这个了知心、第七识,到这里呢就成为平等性了,平等、完全平等,也是智慧。一个人能做到平等,真平等的时候,他是智慧。能够做到妙观察也是智慧。所以呀,不除妄想不求真,如果你在这里要除妄想要求真,那么永远都在这里起不了妙用。所以阿罗汉哪,他就住在真里面,叫偏真涅槃,他偏真了,就求真,就住在真里面,住在真里面就叫做无余涅槃,或者是有余涅槃,他就住在涅槃里面。那释迦佛就要骂他是什么,骂他是焦芽败种,没出息的。你要是安住在这个真心里面不出来了,你也是没出息。
   所以大乘佛法的整个过程,从我们现在开始下手,一直到证得真心然后起妙用,永嘉大师就用这一句话:“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这一不求真哪,你无边妙用全部显现了。那你才能看出我们生命当中丰富多彩的内容。那禅宗祖师的那些洒脱的情怀,你才可以完全体会到。那么这整个过程呢,是我们修行佛法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证体起用。《金刚经》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师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你知道“应无所住”,无所住在哪里呀?无所住于物,无所住于妄想,无所住于你了知的那颗心。你看,证体了没有?证体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呢?生了知心、生妄想心、生分别心。两条路,证体、起用,一切佛法都是从这里入手。
   所以,你看看这个修行法门,叫你念佛好不好?好,念佛是叫我断妄想的,再进一步是干什么?很清楚。那么这一条路要是弄清楚了,释迦佛讲法的五十年当中,前面四十二年说的法你全部明白了。四十二年讲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啊。诸位呀,在前面的十二年中,就讲的是这一条路,还没有回去。因为前面十二年里阿含经里面讲的就是证得小乘的涅槃,讲解脱,所以到这里呢,从这个路上我们走过来,到这里,我们解脱了。佛法,小乘叫做解脱道,自了汉,走的就是这条路,那么再回过头来到这里呢,这叫做菩提道,也叫做菩萨道。哎,菩萨是回来了,就是小乘和大乘。所以前面这十二年讲的是过去这条路,后面的方等、般若,讲的是回来这条路。四十二年,就讲这两句话,就是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诸位要是想细听这句话,那我们还得再听50年,你才能完全听懂。当然了,如果有根基很利的,可能三言两语就听懂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说得很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相见性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介绍第二点——从相见性。这一点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也是很难得的,而且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为什么叫从相见性,刚才是证体起用,那个体我们通过很多法门证得这个体,现在不用你证体了,你直接从这个相上就见到佛性。这个难啊!《证道歌》后面两句话怎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咱们这个幻化空身就是法身。
   前面这条讲完之后,诸位觉得脉络挺清晰的,对吧?从我们这里开始修行,然后回过头来起妙用。但是从相见性这个,在佛法里面真的要大善根的人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善根的人才能明白?《金刚经》里面也有这样一条道路,《金刚经》实际上是讲明心见性的道理,明心见性的道理,就这两条道路,《金刚经》都提到了。而且《金刚经》的前面十六分跟后面十六分呢,讲述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永嘉大师整个《证道歌》里面,头一句就把这两条路全部显示出来。后面这一切呢,只是讲我们证得这条路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毛病啊,或者是一些好的境界而已。所以呢第二条路,《金刚经》里面有句话叫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一个从相见性的方法。禅宗在宋朝之前没有参话头的,宋朝之后有参话头的。我刚才说参话头是在意根上下手,那是前面这条路走的,不参话头怎么个不参话头法?有这个学人跑过去问师父,什么是佛?唉,这是佛(手指某物?),这是相,从相见性。师父什么是佛?即此是!即心是佛!所以一切肯定的都是从相见性。
   佛陀在《法华经》上啊,有表现出来。《法华经》里面告诉我们,说佛陀出现于世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要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佛的知见是什么呢?佛的知见就是所谓诸法实相,一切法的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诸法实相就是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那么这个十如是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相,第二个是性,第三个是体,相性体这三者;明白相性体这三者的关系了,那么就是整个佛法的诸法实相,就是我们要认识事物,从十个角度去认识,十个角度要是太多了,我们最起码要从这三个角度去认识。刚才说的把一切相空下来之后证到这个体,这是解脱的;从这个体再回来,这个回来是菩萨的。所以菩萨道的核心,是发菩提心,而见佛性。
   那么第二从相见性这条路啊,诸位看到这个相了,这是第一步,先要看到相。然后,相的后面是什么呢?体是有没有相呢?体是没有相的。刚才我们不是证体起用吗?体是没有相的,你在相上再看到一个没有相的东西,体相不二的时候,这时候你见到的就是佛性。这是从相见性,道理是这样的,一讲啊,可能诸位有点绕。你可以简单地做一个实验试试看,慧能大师一听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那么我们去体会这个“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体会一下,见到一切相,你却看不到一个相。你看到这个指头的时候,是不是想到指头呢?是不是认为这就是指头呢?如果你看到指头,虽然很清楚这是指头,但是你脑子里并没有这个指头的痕迹,指头的形象都没有,只是知道这个,这比较难。
   所以我们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条路在中国只有在禅宗,禅宗还是在宋朝之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这条路才显发出来的。而且呢,永嘉大师他在这里深得受用。所以永嘉大师一宿觉,诸位学过肯定知道了,他一跑过去见到慧能大师怎么样了?饶三匝,锡杖一杖,不开口,这住这个相。这个相就是佛性的妙用,你老人家有没有看到这是佛性呢?慧能大师当然看到了。但是慧能大师虽然看到了,还要考考你,你这是装模做样的还是真的明白了。所以要“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一切对话言语动作,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相,即便是当时慧能大师要是跑下法座给他两耳光,这也是相。对于一个大手笔宗师来说,他完全没有痕迹。所以在这个上面呢,诸位如果能够从相上看到一个无相的东西,你可以这样子去体会,你切菜的时候,有一天你突然明白,其实切菜没有菜相,你说话没有说话相,心里面没有说话的痕迹,走路的时候没有走路的痕迹,念佛修行的时候也没有念佛修行的痕迹,修行一路走过来,种种境界在你这里没有境界,所以你才能在一切相上自由自在、放大光明!
   我们读大乘佛经读过很多,大乘佛经里面经常会讲到的一句话叫什么?六种震动,有没有?佛一说法都要六种震动啊,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六种震动。这就是从相见性的佛性妙用啊。怎么样个从相见性法呢?你现在所感受的这个世界,不是不去感受,不是不知,不是不见,了了知见,不落知见,所以不是不知道。那么诸位,你现在把脑袋往右边看,大家都往右边看的时候,右边的境界你看到了。当你看到右边的境界的时候,左边的境界没有掉了,对吧?你想不到左边的。那你看到左边的时候呢?左边的又涌现了,右边的又看不到了。所以佛性是怎么用的?吃喝拉撒行住坐卧无非都是佛性。只是你吃喝拉撒行住坐卧的时候没有吃喝拉撒行住坐卧的相。终日吃饭没有吃到一粒米,他不是不吃饭,他也天天吃。所以在禅宗的公案里面,诸位要是再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下来,也就是这两条路,第一条路呢,你说,师父呀,什么是佛啊?这里没有佛!师父啊,我要求你给我安心哪,没有心可安!一切否定的形式回答的,就是要否定刚才说要证体起用的那条路。这个整个走的,就是证体起用的那一条。先否定,然后你马上看到你,你就看到本体了。看到本体之后,你自然证体就会起用。然后还有一种呢,是肯定的。肯定的是什么?师父,什么是佛性啊?庭前柏子树!什么是佛性啊?电风扇在吹!什么是佛性啊?我刚刚吃过饭了!都非常肯定的。但是你不要搞错了,你以为这个电风扇在这里就是佛性啊?不是。是告诉你这个事实的真相。告诉你一切相的当下,你要离开相。所以呢,证体起用那条路简单地说,就是离相而无相,你先要离开相,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然后你没有相,然后起无边妙用。从相见性呢,是即相而无相。即相而无相,就在相上离开相。这个如果对于根基利的人哪,修行起来那是一日千里。前面那条修行的路虽然有次第、有台阶、有方法,你一步步可以走,但是呢,确实比较慢。如果你根基很利的,能够即相而无相的,一切滋身产业,就是你做生意啊,办工厂啊,还是工人打工啊,完全没有关系,任何形式都可以是最好的修行。因为任何形式都是一种相,你就是在庙里敲着木鱼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一种相,在这个相上没有相。那你拿着汽车的方向盘在那里开,这个是一个相,在这个相上你要无相。所以,一切世间滋身产业就是佛法的妙用,这一步非常难得的,从相见性。
   那么,即相而无相呢?就是永嘉大师这一句话,“无明实性即佛性”,当然我们讲无明啊,就是包括我们现在的当下,现在我们并不明白佛性,无明。无明就是傻乎乎的不懂,简单地说,不明白真理,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愚痴的,也就是说,你听也听不懂,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反正就那么一回事了,哎,这是无明。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无明上面,你不著这个无明相,你管他听懂听不懂啊,你管他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还是唱的比说的好听,我一天只要听到这个声音我就知道这个声音是无相的。啊,我说任何话你都知道这个话是无相的,你心里面就不受任何话影响了。所以我在这里可以破口大骂骂你们,你们不会觉得有什么关系;我在这里赞叹,你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关系,因为你已经在一切相上呢,离开一切相了。这就是佛性的妙用。所以呀,无明实性,在见思惑没有破的时候,我们是受深重的无明影响。在你贪、嗔、痴生起来的时候,是深刻的无明表现。在你见思惑破完了之后,自己觉得解脱了,这是中等的无明,就是沉沙惑。在你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佛性道理的时候,还有个佛性在的时候,这是细微的无明,还是个无明。
   从凡夫到成佛,整个过程当中,被无明笼罩的这个过程,你的当下离开这一切相,那就是佛性,也就是无明实性即佛性,这不容易呀。这个在天台宗称为是大开圆解,什么意思呢?就算你听完这堂课后,你没有证到佛性也没有见到佛性,但是你明白这个道理了,明白你的生活当中不管起什么念头,你哪怕看到一个人讨厌他,你就毫无道理地去骂他,你是个坏蛋,你不但坏蛋,你还起这个坏念头,这个念头的当下,你能够离开这个相的时候呢,它就是佛性在起用。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分别是什么呢?如果你真的大开圆解了,你起了这个坏念头之后啊,它不会有负面作用,也就是说这个坏念头不会表现在你的行为当中,不会去害人。比如说你想打人了,手痒了只想打人,这是坏的,但是你看到这个相是假的,是空的,你心里呀,就不受这种打人的束缚了。但是你的习气很重啊,所以还是去打了人了。这是怎么打呢?这很可能就是对他有帮助了,让一个人训练他的意志。比如说,父母亲打孩子一样的,这孩子不听话,你一下子来我想揍他一顿。但是呢,如果我们平时的人你不明白道理,你打了之后心里还着急还痛苦,所以呀,所有的父母亲他打孩子他心里难过,这个实际上是不对的。你应该看清楚,这个孩子你应该打他一下,把他教好了,所以你很开心,然后你就打他一下。但是你不能表现出来,你表现出来就是很凶,很难受的样子,所以装给他看的。这个就是佛性的妙用了。如果说你没有见到佛性,你只是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叫做大开圆解。所以呀你的一切行为,只对自己、只对旁人、包括你身边的人,有好处没坏处。你不能说我是父亲我爱打你就打你,然后孩子给你打完之后就没出息了,以后见到谁都怕,这样子啊你就不好了,因为你啊没有大开圆解。所以大开圆解的人那叫做活杀活捉。什么叫活杀活捉?大手笔的宗师,他一出来就非同小可,该什么方法救度众生,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哪,以前有一个徒弟问师父说,师父,什么是无明哪?我们有没有知道什么是无明哪?然后他师父就瞪着大眼睛说,你有什么资格问哪?当然他说得比我凶多了,我凶不起来。这徒弟一听这句话,脸马上“唰”一下就红了。然后他师父就告诉他,这就是无明。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脸就红了,突然就冒火了,无明火。所以这个无明火的本身,你正在发的时候,你如果马上能够离开相,无明实性即佛性,这是从心理的、精神的、内在世界的受用来看到,无论你是愚痴的还是有智慧的,无论你听懂还是听不懂,无论你有多少烦恼,在这一切相的当下呢,你如果心里面能说,哎呀,这些相原来是假的,一下子呢在相上就不执著这个相了,那么这个时候你身心一下突然就解放了。这种解放、这种自在、这种妙用,就是佛性的妙用,就是一种心灵证得真实的体现。当然了,你随着自己用功的进步呢,这种表现是越来越明显,你内心的这种束缚呢,也越来越清晰,所以呀,可以分开说,一开始是大开圆解,自己的见思烦恼都有,然后第二步呢,见思烦恼没有掉了,心里面不会再动摇了,不会再为这个世间所动摇了。第三步呢,不但不为世间所动摇,而且还要来救度众生,菩萨的同体大悲。然后最后一步呢,什么大悲不大悲,什么救度众生不救度众生,什么有相无相,通通跟他没关系,通通了如指掌。这是第四步,所以“无明实性即佛性”啊,有这样几个,凡夫、断见思惑的、断沉沙惑的、断无明惑的,分开这四种人,这四种人的修行过程,他的当下就是佛性,所以叫“无明实性即佛性”。
   那么,“幻化空身即法身”呢,主要是从有相的思想上来谈。就刚才说从相见性,空身就是相。我们执著于这个身体是我身的时候,你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的相,我相;执著外在这个世界、执著他人的时候就是人相;执著一切众生的时候就是众生相;执著时间就是寿者相;执著空间,就是人我众生相。所以《金刚经》讲的无四相,实际上就是打破我们的时空观念!把你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一下子破掉了。怎么破的呢?第一个方法就是《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刚才讲的;第二个方法呢就是“若见诸相非相,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你看看,从我是名我,即非我是名我,总是在你一切相上呢,离开一切相。那么这样子呀,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你说我们有哪件事情不能做呢?哪件事情不是佛性呢?没有了。那么也就是祖师大德常说的,佛性在哪里呀,佛性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大光明!嗯,在六根门头。刚才我讲见性的时候,要照见五蕴皆空,对吧?五蕴呢实际上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你从证体起用的过程你要把这个六根全部打破,叫什么,“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虚云老和尚走的就是这条路,证体起用的路。而慧能大师呢,也是走的证体起用的路。所以慧能大师他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然后在五祖那里得法之后,在猎人队里再呆了十五六年,这就是起用的过程,他走的是那条路。那么还有很多,像大梅法常祖师,他就是走的从相见性这条路,根基很利呀!人家见到马祖的时候,问马祖什么是佛?他说,即心即佛!哎你这个心就是佛!就是指我们这颗心哪,诸位呀!证体起用的时候需要把我们妄想心了断,从相见性的时候不要了断,而是在你无明妄想的这颗心当中,就是佛性的妙用啊!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的第二句是“不除妄想不求真”,接下来就是讲从相见性,你看看非常严密呀。所以呢,大梅法常祖师他一听到马祖道一跟他讲的这句话之后,即心即佛,他马上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去干吗?去看他的六根门头放大光明!诸位有没有放光明啊?
   我们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境界的不同,第一个境界,一般如果你觉得有受用是证得空的境界,证空了。比如说你打坐坐得好,一开始是腿空掉了,然后是胳膊脑袋空掉了,然后呢呼吸也空掉,最后身体也空掉,世界也空掉了。哎,剩下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是坐禅就会有感觉的。这个里面的空啊,容易误会的,因为你虽然空掉还有个空相。所以有些人会执著这里面的玩空,有些人就说,哎呀,没有因果了,佛性本体哪里有因果啊?所以你一说没有因果、不落因果那你就去做狐狸去,啊,野狐禅,他不懂得因果道理。所以呀,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会出现种种境界,第一个就是空的境界。空的境界在历史上呢,害了很多人,他执著空了。有禅定的人执著禅定的空,没有禅定的人执著妄想里面的空。这两种你看都是要命的,那么当这些空都挡不住你的时候,你才能明白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空,才能明白证体起用那个体。
   那么,在这之前呢,还有两种,一种就是禅宗说的光影门头,这叫门头,就是还在门外。刚才说的空,在空里面容易出现问题的。这个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针对这个执著空的问题反复强调,哦,太多了。学禅宗最怕空你知道吧,所以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能执空如芥子许。一下执著空、断灭空了,不悟因果,到时候下地狱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下去的。这是第一种拦路虎。
   第二种,就是你不执著空以后再往前走,会见种种光明、会见日光灯那种光、太阳光的光,甚至六根呢,会有六道光柱,眼睛一看呢就有两道光冒出来了,耳朵有光出去、鼻子也有光出去的,有时候你这光能把人照透了,这人站在这里,你看到他背后的墙上的东西。就像X光透视一样,会透过去,山河大地没有阻隔。这种种光呢,如果光照得厉害的时候是什么?是整个天地一片光明,这个实际上啊是第二个路口,歧路、出入的地方,出现在这里执著的人太多了。所以过去在西藏他讲这个虹化,他不只是说内心见到这个光明,而且身体都可以变为光明飞走了,成个光明身飞走了,如果他我执没有破,根本还是宇宙间的一个游魂而已。我们说的神仙,哎,他只是一个神仙,我执没有破,那个色界天的光音天,它通体就是一个光明;大梵天,基督教说的上帝,他就看到这个世界就是他最伟大,最初就是由他来的,大梵天他看到这一点了,所以他觉得上帝创造万物,以为都是他生的,那都是我执非常严重的一个。所以在这里面哪,色界的禅定会出现的第二个误区。
   第三个就是影,这个比光还要麻烦。影实际上就是境界。光没有掉了,他境界非常多,比如说,他能够看到十万亿国土之外的世界,他能看到,有这个本事。看到这每个众生啊,轮回路上,八万四千大劫以内,你是怎么生、怎么成,过去世、未来世他都了如指掌。哦,这下知道,我这境界简直太好了。完了,我解脱了,我执没有破!所以只有光影门头再突过去之后,这个时候你才能跟佛性见面哪!你且见到佛性的妙用,所以,讲佛性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大光明,诸位啊,不是放出来这个光明。
   当然了,这个光明出现了,它也不是坏事。我刚才说的这几种境界呀,是修行路上会出现的,但是呢,不意味着它就是坏。如果你执著它,以为它好,那你可能就上当了;如果你不执著它,它反而是好的境界。因为毕竟你出现这些境界之后,你对佛法会生起大的信心。你修行了半天,自己光明也没见到,空也没证到,你就不知道佛说的到底对不对呀,你就会怀疑了。所以呀,有这些境界以后,你就会产生信心。但是你一旦执著在这上面,那完蛋了。所以《楞严经》告诉我们,“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别无圣解,哎,不作圣解是好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如果你执著了,若作圣解,无论是空也好,是光也好,是影也好,都会着魔。当然这个着魔不是我们说的神经病一样疯疯癫癫的,他就是心里面以我执为根本,然后他住在这个上面来说法度众生。哦,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他会觉得你只要身心世界空得了,我空了,就是解脱了。像老子讲的,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是一个无的境界,虚无嘛,老子的虚无。哎,这是在空里面出现的问题,邪师说法。在这里面他不懂得因缘果报,不懂得因果的道理,所以一个执著空的人他不讲因果。他的行为道德要是有缺陷,那两种情况,一种呢,他是证得了,但是习气太重,习气太重这个,他慢慢了断会了断的,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那第二种就是,他走斜了,走歪了,不讲因果。光影门头也是这样,如果以这个光或者声音作为悟道的标准,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说,诸位听说过这个观音法门对吧?青海无上师的,她就是听这个声音,听声音的种种层次,就是以这个相作为修行的标准。还有那个法轮功,李洪志在这个肚脐上面转法轮转得什么样子啊?这种修行境界就是创造的妄想境界。虚妄的、有相的妄想境界作为修行的标准哪,这种种都是群邪的表现。这《楞严经》里面五十阴魔讲得很清楚。所以呢,佛性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并不只是有这个光相的光,而是指无相的光明。无相哪,怎么样子在六根门头看到无相的光明呢?六根门头看到无相的光明,在佛法里面,光明代表是智慧,黑暗代表是烦恼。那么六根门头放大光明呢,就是你的六根清净,了了分明,没有任何的负作用,只要你六根所对而无相,就是即相而无相。六根所对就是有相,在这个相上看到无相的这个,六根相对而无相。那么,诸位你现在可以看一看,你眼睛所看的这一切,不知道了;诸位眼睛现在这样一看,啊我在这里讲话,很清楚。你却没有讲话的相,也没有我的相,也没有你的相,你只是知道这个。没有我、也没有人、也没有众生、也没有光明,你却很清楚。这东西就没有痛苦哪!它清净到没有清净相的样子啊。所以《心经》才告诉我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清净的样子。那么你眼睛现在看到的是我,看到的是佛像,还是看到的是厕所是大小便,一样!你只是知道这么一回事,你还会执著这个人真漂亮,那个人真难看,会吗?不会啊,因为你看到好看难看的都是佛性在妙用。而且呢,你还可以知道他是好看还是难看,你看微妙就微妙在这里了。
   所以呀,天台宗讲的,圆人修法日劫相倍,你大开圆解之后,从相上能够起修,从相上能够见到无相的,你的六根所对,随时随处都在修行。“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电风扇的声音就是给我们讲经说法的声音,拖拉机的声音、车水马龙的嘈杂声音,就是给我们说法的声音啊。诸位你如果想一想,我们不说别的,你只说眼根和耳根门头怎么放光明,你天天在大街上你看到人来人往,乱七八糟。你心里只是知道有乱七八糟这么一回事,哎,乱七八糟的念头也没有,心不著相,哦,一切乱七八糟到你这里就没有乱了,听到外面的嘈杂声音,特别是城市里面的嘈杂声音,你没有嘈杂相,超然自在。所以呢,就算你在十字路口也是好参禅哪!
   这样子你体会体会,在生活当中体会,在佛堂里面体会。你有一天如果体会到了,你就看到你眼睛所对的一切尘,了了分明,却不受任何影响。耳朵听到的也这样,鼻子闻到的也这样,舌头尝到的也这样。哎,吃也没关系,什么也可以吃,吃也没有吃相,终日吃饭没有吃到一粒米,所以你不会为你的好吃不好吃而着急了。那么如果诸位啊,你有一个特别的嗜好,比如说你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你就专挑你自己不爱吃的那个试试看,无相去吃,你肯定吃得很舒服了,那比你平时吃的再好的东西还要舒服。佛性的妙用就妙在这里,它能够把我们所谓的烂铁也铸成佛像。当我们这颗妄想烦恼痛苦的心,你在这里观察观察,你发现这就是佛性的妙用,哎你看这多好啊,你可以为家里人干点活,这大街上有垃圾你可以把它捡起来扔在垃圾桶里面,你不捡也没有关系,非常自在,所以一切心一切法一切事到这里都成为妙用。这个就是永嘉大师告诉我们的,“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那么后面这两个啊,我刚才说是四点哦,第三点是修行路上的障碍,第四点是修行路上的境界,这个其实对于一个真正要开始修行的人是很重要的。不过,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有不少人还没有上路,所以呢,不讲也可以。只要把第一点、第二点的宗旨抓住了,我们根据自己的根基、喜好,你可以从念佛入手,可以从参禅入手,也可以从其他法门入手。但是你选择这个法门的时候,最好找一个老师,甚至是找一个师兄,比我们懂的,有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像我们在座的有不少都是善知识了,都可以指导大家修行的,包括在家的老师,出家的师父,庙里面的懂得佛法的师父,你可以向他们请教,然后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你要知道什么是佛法呀,佛法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把我们生命内在这个宝库打开,我们大家都有这个宝库,都是绝对自在、绝对幸福的宝库,可是我们都把它浪费掉了。我们天天向外求,却不知道自己的宝库,打不开,所以佛法呢,就是要我们把这个宝库打开,永嘉大师《证道歌》实际上就是这把钥匙。从前门进来的钥匙呢,就是证体起用;从后门进来的钥匙,就是从相见性。其实是四通八达,什么门都可以进。所以我希望呢,诸位能够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阿弥陀佛!到这里结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