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宝积经讲记;丁二 赞菩萨殊胜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印顺法师,
戊一 生长佛法胜
己一 不断结使 『迦叶!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从本以来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终无是处。迦叶!譬如种在良田,则能生长。如是迦叶!菩萨亦尔, 有诸结使,杂世间法,能长佛法。』

  在修广大正行时,曾以十九种譬喻,显示菩萨的功德。现在这习甚深中观段,也以十二种譬喻,赞叹菩萨的殊胜。十二譬喻,分八种殊胜,第一是生长佛法胜。为什么菩萨能生长佛功德法?因为他不断结使,不离生死。不断结使,不离生死,而能生长佛法,听来希奇。其实,正因为不断结使,不离生死,才能生长佛法呢?

  先说不断结使,如观弥勒菩萨上生经说:『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可见不断结使,为菩萨道的特胜!佛举喻说:「迦叶!譬如」谷麦,「种在空中,而能生长」苗叶,开花结实,那是「从本」际──无始「以来,无有是处」,绝无可能的。这样,在修行菩萨道时,如「菩萨取证」空性,断除烦恼,以为到达了究竟,参学事毕,那就如种在空中一样。虽毕竟清净,而要他「增长佛法」 ,圆成佛道,也是「终无是处」的了!这因为取证空性,烦恼就断了。生死 要在烦恼水滋润业种的情况下,才会生起。如烦恼断了,生死就不能再起, 菩萨也就不能长在生死中广度众生了。这就等于小乘,退堕小乘,怎会增长 佛法而向佛果呢?

  接着,佛又反过来告诉「迦叶:譬如种在」肥沃的「良田」,虽不大清净,却「能生长」苗叶,开花结实。这样「迦叶」!真正的「菩萨」,也是如此。在修行道中,如悲心还没有深切,愿力还没有宏大,般若还没有五度来扶助,那就不求取证,尽量降伏麤重烦恼,削弱烦恼的势力,而仍保「有诸结使」。结是三结等;使是七使(或译随眠,以随逐行人,增长烦恼得名。菩萨没有断除这些烦恼,所以在所修的圣道──戒定慧中,「杂」有烦恼等「世间法」。也就因此,在生死中度众生,「能长佛法」了。

己二 不离生死 『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 !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

  生死,指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起的意思。本来,不断烦恼与不离生死,是不相离的,一约杂染因说,一约杂染果说。如来慈悲心深,再举喻来说明。「譬如高原陆地」,非常干燥洁净,却「不生莲花。菩萨」也「如是」,如取证空性,「于无为中」──无差别真如性中,以为所作已办,更没有事了。由于清净寂灭,也就「不生佛」的功德「法」。反之,「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虽是污秽的,却能「生莲花。菩萨」也如是,不证空性,不断烦恼,不离生死,与邪恶苦恼的生死众生在一起,也就能救度「生死淤泥」中的「邪定众生」。这样的悲愿深广,才「能生佛法」。

  众生有三类:成就八正道,一定趣入出世解脱的,叫正定聚。如成就八邪道,一定要堕入三恶道的,叫邪定聚。成就人天善法的中等众生,叫不定聚。也就是上智、下愚与中人的分类。这里说邪定众生,意思说菩萨对罪恶的苦恼众生,特别关切而已。其实,不定众生,也是菩萨救度的对象。又莲花喻,一般只重视他的出淤泥而不染,而不知莲花是不能离开淤泥的。

戊二 福智广大胜
己一 功德大 『迦叶!譬如有四大海,满中生酥。菩萨有为善根甚多无量,亦复如是。迦叶 !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渧。一切声闻有为善根,亦复如是。』

  第二是福智广大胜。菩萨一定修集福德与智德二资粮,都是广大无边,非声闻乘可比。先说福德,佛说:「迦叶!譬如有四大海」,充「满」了海「中」的,都是「生酥」。生酥,是从牛乳取出来的,没有熬熟,熬熟就成为熟酥,再不能与水交融了。四大海充满了生酥,真是多极了!现在拿来比喻「菩萨有为善根」,也是这样的「甚多无量」。生灭有作的,名有为。菩萨没有与法性相应以前,所有的一切福德善根──施、戒、定等,都还是有为的。菩萨的有为善根那么多,而声闻呢,佛告「迦叶: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海」水的「一渧」,那简直微不足道!而「一切声闻」人的「有为善根」,恰好如毛分的一渧,真是难以为喻!

己二 智能大 『迦叶!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能亦复如是。迦叶!譬如十 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能甚多,为力无量,亦复如是。』

  再说声闻的智德,也还不及菩萨的智德。佛又举譬喻说:「譬知小芥子孔所有虚空」;芥子已够小了,芥子孔不更微小吗?「一切声闻」──随信行,随法行,慧解脱,俱解脱,或贤或圣,他们所有解悟无我我所空的「有为智能」,也是这样的微小。「譬如十方虚空」,是那样的「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能」──胜解一切法性空的智能,也是这样的「甚多」;功「力无量」,能为佛道的眼目,导一切功德而向于佛果,也「如是」的不可思量!大小乘的胜义慧,都是观空的,所以举虚空为譬喻。芥子孔的空,与太虚空 ,虽然本质是平等的,而量是相差得太远了。这所以小乘偏重人无我的空慧 ,仅能自了,而菩萨特重一切法空。这空无我的胜慧,能为上趣佛道,下化 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一比喻,龙树的智论也曾引述到,以明大小乘空义的差别。

戊三 种姓尊贵胜
己一 真实佛子 『迦叶!譬如剎利大王,有大夫人,与贫贱通,怀妊生子,于意云何?是王子 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我声闻众亦复如是,虽为同证,以法性生,不名如来真实佛子,迦叶!譬如剎利大王与使人通,怀妊生子,虽出下姓,得名王子。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福德智能,往来生死,随其力势利益众 生,是名如来真实佛子。』

  第三是种姓尊贵胜。在古代,重视种姓的贵贱。尊贵的王族中,如确系先王的血统,而能继承王家的大业,那是特受尊敬的。这里就以此为比喻,显示菩萨的殊胜,远非声闻贤圣可及。先明菩萨为真实的佛子,如来举喻说 :「迦叶!譬如」印度四种姓中,主持国政的剎利大王,有「大夫人」──王后。他虽是大王的元后,却「与贫贱」阶级的臣仆私「通」,因而「怀妊生子」。迦叶!你的意思如何?这算「是王子」吗?迦叶说:这不是大王的血统,虽或者也叫他王子,而实「不」能说是真正王子的。「世尊」!我以 为这样。佛即印可他说:「如是迦叶」!要知道在佛法中,「我」所教化的 「声闻众,亦复如是」。「虽」然声闻也称「为同证」法性,同得解脱,也 说「以法性生」。他们每自己宣说:『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自认为佛子;但他们「不名如来真实佛子」。为什么呢?『佛心者,大慈悲是』。他们没有广大甚深的悲愿,多少继承了外道的独善与苦行,没有能契合佛的真精神,正像王大夫人,与贫贱私通而生的王子一样。

  接着,佛又对「迦叶」说:「譬如剎利大王,与使」女交「通」;使女也「怀妊生子」。母亲「虽出下」贱的种「姓」,而生下的孩子,却「得名王子」,享受王家的尊贵。为什么呢?因为这确是大王血统的缘故。这样, 「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是薄地凡夫,因自力或他力──受人教化, 发起了自利利他,上求下化的大菩提心。菩提心在凡夫心中成就,如王子从贫贱的使女而生一样。当凡夫初发心,初名菩萨时,「虽未具足福德智能」 ,看起来苦恼非常,还是「往来生死」当中,头出头没。但他确是菩萨,「 随其」菩提心成就的「力势」,已能在生死中「利益众生」。他有了大慈悲 为本的菩提种姓,所以「是名如来真实佛子」。

  在声闻法中,声闻四果,名为佛子,因为从佛闻法而已同证法性了。大小兼畅的大乘中,说声闻与菩萨,都是佛子。但约大乘不共的意义来说,声闻算不得佛子。而菩萨,即使是无福无慧,生死流转,却已是真实的佛子了!

己二 绍隆佛种『迦叶!譬如转轮圣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圣王相,圣王于中不生子想。如来亦尔,虽有百千万亿声闻眷属围绕,而无菩萨,如来于中不生子想。迦叶!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怀妊七日,是子具有转轮王相,诸天尊重,过余诸子具身 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绍尊位,继圣王种。如是迦叶!初发心菩萨亦复 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过于八解大阿罗汉。 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名绍尊位,不断佛种。』

  再说绍隆佛种。这与上文大致相近,但这里着重在将来能荷担如来的家业。如来举喻说:「迦叶!譬如」剎利大王中,统一四洲的「转轮圣王」,一定「有千子」具足。但如还「未有一人有」转轮「圣王」相时,「圣王于」这么多的王子「中」,就「不生子想」。什么是圣王相?出胎后,有三十二相具足。在胎时,母后的心意清净,少烦恼,身体安和;还有天龙等来卫护的瑞相。千子虽不能成转轮圣王,但到底是圣王的王子,怎么说不生子想呢?要知道,子,第一是自己的血统;第二是能继承自己的家业。千子们都没有轮王相,将来不会继承王的尊位,统理国政,那就会觉到还不是太子。 这一比喻,如来合法说:「如来」是轮王一样,自成佛教化以来,「虽有百千万亿声闻」贤圣,为如来的「眷属」。如来说法时,声闻众是云屯雾集的,「围绕」如来,庄严法会。但在这大众中,如「无菩萨,如来」也就「于」声闻众「中,不生子想」。因为这都不是当来下生,继承佛位的佛子。

  相反的「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忽然「怀妊」了。虽还只是「七日」,但「是子具有转轮王相」。当时,臣民们虽还不知道,而「诸天」----天龙八部,都「尊重」胎中的王子,而来护卫他,超「过」了其「余诸子」,年长而「具身力」的人。天龙等为什么如此?因为「是胎」中的「王子」,将来生下来,「必」定「绍」承轮王的「尊位,继」续「圣王」的「种」胤,主持国政,利益民众,远过其它王子的功德。如来再合喻说:「迦叶!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没有显而可见的菩萨德相,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如胎」中的「王子」,也还只是精血凝和,没有眼耳等根相。但「诸天神王」──天龙八部们,却「深心尊重」初发 心菩萨,胜「过于八解」脱的「大阿罗汉」。在声闻乘中,最高的圣果,是阿罗汉位。阿罗汉是梵语,意思是断尽了烦恼,生死已尽,应受人天的供养。约断烦恼,证法性,了生死说,阿罗汉是一样的。但约定力、通力、悲心 、世俗智来说,浅深也大有差别。其中俱解脱阿罗汉能得八解脱:一内有色想外观色解脱;二内无色想外观色解脱;三净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解脱。这是定力极深,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说菩萨的功德,比声闻的自利功德大,还容易信解。现在说菩萨最初发心,什么功德还没有,就 比得八解脱的大阿罗汉还高,就难免有人怀疑了。所以佛又说明理由:「如 是菩萨」,虽还没有成就菩萨根,但巳「名」为能继「绍」如来的「尊位」者,能使未来「不断佛种」。有了菩萨,就有佛佛相承,广大无尽的普利众生,这那里是八解罗汉可及呢!

戊四 初心希有胜
己一 胜出声闻 『迦叶!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声闻 辟支佛众。』
  第四是初心希有胜。上说菩萨的种姓尊贵,已说到初发心菩萨的尊贵,现在如来承上意而更为譬说。「迦叶,譬如一」颗小小的,蔚蓝色的「琉璃珠」,价值与妙用都「胜于水精」──一般的水晶,那怕水晶大得「如须弥山」那样。「菩萨」也如此,「从初发心」以来,即使位居凡夫,「便胜」于「声闻辟支佛众」。声闻,一向是大众共住的。辟支佛,译义为独觉。其实除麟角喻辟支一人出世而外,其余也都是众多共住的。上文说初发心菩萨,胜过八解脱的大阿罗汉。现在进一步说,不要说得八解脱的,就是无数的二乘无学众,也不及一位初心菩萨呢!

己二 人天礼敬『迦叶!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 诸天世人皆当礼敬。』
  初发心菩萨,不但胜过二乘,而且也为人天所尊敬。如来举喻说:「迦叶!譬如」剎利「大王夫人」,当他诞「生」王「子」的「日」子,所属的「小王」及「群臣」,都要「来拜谒」,为他是王子而庆贺。这样,「菩萨」也如此。「初发心时,诸天」与「世人,皆当礼」拜恭「敬」,因为他是菩萨,是佛的种姓,是未来佛。凡夫没有慧眼,或者会轻视初心菩萨,所以佛特地说应尊敬。

戊五 普利众生胜 『迦叶!譬如雪山王中生诸药草,无有所属,无所分别,随病所服,皆能疗治 。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
  第五是普利众生胜。佛举比喻说:「迦叶!譬如雪山王」──喜马拉耶山区,近印度西北区的大山,终年积雪,极高极大,所以叫雪山王。在这大雪山「中,生诸药草」。这一地区,古代是不属于任何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人的,所以雪山的一切药草,也都「无有所属」。因为不是属于谁的,所以不问是什么人,「无所分别」。只要是「随病」所宜──对症的话,就能随「所服」的药,而「皆能疗治」。「菩萨」也如此,修行「所集」的,以智 为主的一切法门,如雪山的各种药草一样,所以叫「智药」。对人的贵贱、贫富、智愚,都「无所分别」,一视同仁,而能「普为」一切「众生」,作 「平等救护」,解脱众生的苦恼。

戊六 出生如来胜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众人爱敬踰于满月。如是迦叶!信我语者,爱敬菩萨 过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
  第六出生如来胜。人天应尊敬菩萨,而且要敬重到极点。对于这,如来又举喻说:「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印度的民俗,就举行非常隆重的新月祭。所以说:「众人爱敬」这新月,「踰」越了十五晚上的「满月」。我们中国人,是喜爱满月的。但在印度,除了团圆的满月外,还敬爱新月,因为新月是象征着光明的出生,从此一直向大圆满的光明而前进。如来说了这一比喻,才合喻说:「迦叶」!大家如相「信我」的「语」言,那末「爱敬菩 萨」,就应该「过于」对「如来」的尊敬。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如满月,初发心菩萨如新月。大乘经中,有以月光渐增到圆满的比喻,说明菩萨的从初 发菩提心,到无上菩提的圆成──成佛。从爱敬新月的意义,就可知特别爱 敬菩萨的意义,「由」于从「诸菩萨」,能出「生如来」呀。没有菩萨,就 没有佛,佛是从菩萨生的。这就显出菩萨的重要,应受世人最高的崇敬了!

戊七 众生福田胜 『迦叶!譬如愚人舍月,礼事星宿。智者不尔,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礼敬声闻 。』
  第七众生福田胜。菩萨这样的可崇敬,那自然应尊敬菩萨,菩萨才是我们的殊胜福田。如来又举喻说:「迦叶!譬如愚人,舍」弃了圆满光明的「月」亮,反而去「礼」拜「事」奉那些「星宿」,如北斗星,二十八宿等。这是怎样的颠倒?如以菩萨为月亮,那星宿就如声闻众了。这样,有「智者不」会那样的颠倒,「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真实福田,反而去「礼敬」那小乘的「声闻」行人。

戊八 声闻依止胜 『迦叶!譬如诸天及人,一切世间,善治伪珠,不能令成琉璃宝珠。求声闻人 亦复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无上道。迦叶!譬如治 琉璃珠。能出百千无量珍宝,如是教化成就菩萨,能出百千无量声闻辟支佛宝』 。』

  第八声闻依止胜。这末后一喻,从不应礼敬声闻而来,原来声闻还是从菩萨出生的呢!菩萨为声闻根本,大乘法为小乘法根本,拿这点来结赞菩萨的殊胜。如来举治珠的譬喻:珠,不仅是生成的,也还要经人力的修治。古法,治珠要经磨、押、穿──三个过程,才能显出珠所具的光泽。现在佛对迦叶说:「迦叶!譬如诸天」,或者是「人,一切世间善」于「治」珠的治珠师,假使所治的是「伪珠」,那无论怎样的修治,也「不能令成」无价的 「琉璃宝珠」,这是伪珠的品质限定了的。这样,「求声闻人,亦复如是」 。他发的是出离心,没有悲愿,但求自苦的解脱。这也决定了他,无论声闻 人所有「一切持戒」功德,「成就」甚深的「禅定」功德,熏修得怎么好, 也「终不能得坐于道(道是菩提的旧译)场」,而「成无上道」。总之,声 闻人无论如何修持,也不能成佛。

  再举喻来说菩萨:「迦叶!譬如」治珠师所「治」的,是一颗毘「琉璃珠」。经过一番琢磨修治,就能显出琉璃珠的妙用。据说,从琉璃珠,「能」引「出百千无量」数的各种「珍宝」。拿这来比喻,那就「是教化」发菩提心,起大悲愿,修集广大福智资粮。等到「成就」真实「菩萨」,那就从菩萨的教化中,「能出」生「百千无量」数的「声闻辟支佛宝」。二乘圣果 ,虽不及菩萨,但也是世所希有的珍宝,故比喻为各种宝物。从菩萨的不断结使,到这出生二乘,为二乘所依止,种种比喻赞叹,显出菩萨道的善巧,崇高。